分享

俗话说:“过寿不过三,过三福气散”,“三不过”指的是什么?

 水大叔 2024-05-15 发布于江苏

俗话说:“过寿不过三,过三福气散”,“三不过”指的是什么?

由于古代缺衣少食,很多人都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寿命也成为了未知数,很少有人能成功活到60岁。于是他们便认为60岁以上的人就算得上是长寿了,既然长寿那肯定也是家中的喜事,若条件允许,情况下还是得设下寿宴好好庆祝一番,这也是晚辈对长辈孝心的体现。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非所有的寿宴都值得庆祝,总有一些例外情况出现。老辈人常说:“过寿不过三,过三福气散”,如果出现了这三种情况,并不建议大肆庆祝,若不听劝告,执意大摆宴席的话,就会对家里面的福气和运势造成影响。究竟是哪三种情况不能庆祝呢?我们就来接着往下看。

 

1、父母健在不过寿。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当中认为:无论年龄有多大,只要父母健在始终都是小孩子。所以哪怕你的年龄已经达到60岁以上,如果家中还有父母的话是不建议过寿的。可能你在别人面前已经算得上是老人了,但是在父母面前你依然算是小孩子。所以不过寿也是出于对父母的尊敬之情,若父母健在的情况下举办寿宴,就意味着要剥夺父母的福气。

 

2、73岁和84岁不过寿。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73岁和84岁不能过寿。可能有些人会纳闷:在70岁和90岁之间有这么多的年龄可以选择,为什么偏偏选定了这两个年龄?其实选定这两个年龄也是有原因的。由于古代特别注重孔孟之道,而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龄分别是73岁和84岁。

 

于是很多人便自然而然的认为:孔子和孟子这么伟大的人都只活到了这两个年龄,普通人又怎么能活得过他们呢?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出现了73岁和84岁的门槛之说。此外还有这样一句俗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通过这句话,我们也不难看出73岁和84岁,对于老年人来讲究竟有多重要了,为了避嫌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在这两个年龄段过生日。

 

3、不到60不过寿。

对于家中有老人的朋友来讲,也经常会涉及到给老人过寿的问题,但并非所有老人过生日都会被称之为过寿。过瘦也是有年龄限制的,只有那些60岁以上的人过生日才会被称之为过寿。之所以会选定这个年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古代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古代人看来,60岁正好是一个生命的循环起点,代表着花甲之年的开始。

 

如果家中的老人超过60岁的话且老人身体很健康,才可以给其过寿,通过祝寿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相对于过生日来讲,过寿的场面要更宏大一些,基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共同庆祝这个难得的时刻。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老人身体并不乐观,也不建议给他祝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