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的夜,有多撩人?

 lemon0520 2024-05-15 发布于浙江
图片来源:十点读书
ID:duhaoshu

图片


熬夜,几乎成为了当代成年人的一大标签。
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学习、工作后,
不舍得早早进入梦乡。
追剧、刷微博、
看朋友圈、打游戏……
好像这样就能把白天
被压抑的娱乐时光补回来。

其实,这种心理古而有之。
如果把历史的齿轮拨回到千年前,
你会发现,有一个朝代的人,
熬起夜来比我们还狠。

那便是宋朝。

逛夜市,点外卖,
喝奶茶,上青楼……
你永远也想不到,
宋朝的夜,有多撩人?

图片

图片
吃吃喝喝,昼以继夜

一提到古代,
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确实,在宋代以前,
大多数朝代都会施行“宵禁”制度。
老百姓一到晚上只能待在家中,
如果外出被发现,就会被抓起来。

但到了宋朝,
宵禁制度逐渐被取消,
大家如果在家待闷了,
可以随意出门逛街,放河灯、猜灯谜……

在如此开放的制度之下,
宋朝百姓也开始放飞自我。
特别是酒肆街巷,一到晚上,
就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其中最为热闹的,
当属各种饮食小摊。
就拿州桥夜市来说,
北宋文学家孟元老
就曾在《东京梦华录》里,
这样描述:

自州桥南去,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
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
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
鸡皮、腰肾、鸡碎,
每个不过十五文……

每个季节,
还有属于自己的应季菜单。
盛夏酷热,
多是些冰凉饮品以平息暑气:
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
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图片

寒冷的冬夜,
大家则更偏爱盘兔旋炙、猪皮肉、
野鸭肉、煎角子、猪脏之类荤食。
在升腾的烟火气中,
热乎乎的一碗下去,
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图片

如果你不想出门,
也懒得做饭,
还可以选择叫外卖。

是的,你没看错。
这几年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外卖,
其实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那时候,
外卖小哥还不叫外卖小哥,
而称之为“闲汉”。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
就清清楚楚地描绘着,
城外一家酒店门口,
就有一个取了快餐、
正往谁家送去的闲汉。

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

而皇亲国戚、达官贵人,
则更常聚集在富丽堂皇的大酒楼里。
首选便是樊楼
作为汴京七十二酒楼之首,
樊楼就开在皇城边上,
足足有五栋楼,
每栋楼之间还有飞桥相连接。

图片
《樊楼夜市》

走进酒楼,
马上就有人招呼座位、
斟茶递水、摆上菜单,
服务十分周到。
酒到酣处,
还有专门的乐妓在旁边弹曲助兴。
丝竹管弦之声,彻夜不绝,
甚至连皇宫中人都生出羡慕来。

宋人施德超《北窗炙輠录》记载,
一天深夜,宋仁宗听到外面传来丝竹乐声,
觉得奇怪,就问身边宫人:
“哪里在作乐啊?”

宫人回答:
“这是民间酒楼在寻欢作乐。
皇上啊,与外面的快活相比,
宫中实在是太冷清了。”

市井酒楼夜间的热闹与喧嚣,
竟把皇宫衬托得冷冷清清。
这放在哪个朝代,
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图片

图片
勾栏瓦舍,笙歌不停

吃饱喝足之后,
自然要去逛逛街、消消食。
而汴京城里,
最繁华的要属马行街。
长达数十里长,
吆喝叫卖的店铺沿街而立,
商品琳琅满目。

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到晚上,灯火通明,烟雾缭绕。
据说彻夜燃烧的烛油,
熏得整条街巷连一只蚊子都看不见:
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
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
故永绝蚊蚋。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买到
各种书籍、古玩、香药等等,
还可以算命、看风水。

《梦粱录》里记录:
大街更有夜市卖卦:
蒋星堂、玉莲相、花字青、霄三命……
更有叫 时运来时,买庄田,
取老婆 卖卦者。
有在新街融和坊卖卦,
名 桃花三月放 者。

这么多卦摊,
为了争强生意也是各出奇招,
什么“五星”“三命”“买庄田,
取老婆”“招桃花”。
放在现代,也是噱头满满。

图片

但你要以为,
宋朝的夜生活也就逛街、购物与吃喝,
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勾栏瓦舍里昼以继夜的文娱表演,
才是他们最独特而生动的夜市文化。

所谓瓦舍,又称瓦子、瓦市、瓦肆等,
是宋朝固定的娱乐中心,
最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
里面有专门的演出棚,叫做勾栏
每天都有各种精彩的表演,
杂剧、滑稽戏、说书、
歌舞、傀儡戏、皮影戏等等,
多达几十种。
从早到晚,轮番上演,
恐怕现在都无法比拟。

《水浒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当时正值元宵,城里举办灯火庆赏,
燕青和李逵也打算趁机潜入看花灯。
一进城,李逵就被瓦舍的热闹所吸引,
听到说书先生讲《三国志》的故事时,
更是不禁拍手叫好,
结果差点暴露自己潜伏的身份。

图片

但要说,瓦舍里最吸引人眼球的,
还得宋朝限定表演节目——女子相扑。
在那个封建礼教笼罩的时代,
妇女必须遵从“三从四德”,
但女相扑员却赤膊上阵,相互角力。
以至于每到夜晚开场,
相扑场总是要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十分火爆。

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爱看,
就连宋仁宗也曾前来围观。
电视剧《清平乐》里,
王凯扮演的宋仁宗带着皇后和女儿徽柔,
在元宵节晚上出宫观看女相扑比赛。
还在比赛后,赐予女相扑手赏钱。

如此繁荣开放的盛景,
着实令人心驰神往。

图片

图片
文人辈出,悠然清雅

当时的文人雅士们,
也经常在夜晚里与三五好友,
把酒言欢。
又或是迎着月光,
忍不住诗兴大发,吟上几首。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资深的熬夜大师
——苏轼。
据不完全统计,
苏轼记录夜生活的诗词多达800余篇。
大家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赤壁赋》等等,
都是他在熬夜的时候创作的。

图片

在黄州时,
他就经常和好友陈季常
饮酒作乐,欣赏歌舞。
但陈季常的老婆柳氏十分彪悍,
经常因此发脾气。
有一次,苏轼与陈季常
又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柳氏忽然出现,
大声责骂陈季常,
还把苏轼赶了出去。

苏轼见到柳氏这么厉害,
不仅没有安慰好友,
还非常不地道地写了一首诗,
调侃他怕老婆: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而他也大概永远也不会想到,
自己一时的戏谑,
竟让“河东狮吼”成了悍妇的代名词。

图片

喜欢夜晚喝酒会友人的,
可不止苏轼一人。

在宋朝,女子和男人一样,
也可以自由到夜市里,
逛街吃喝的。

《东京梦华录》就有记载,
汴梁的潘楼东街巷
“街北山子茶铺,内有仙洞仙桥,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最喜欢的,
就是在晚上喝点小酒,
再写点醉酒词。对她来说,
大半夜醉醺醺找不到回家的路,
都是常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图片

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
夫妻两人更是时常把酒月下,
聊诗歌、聊金石、聊人生。
有一次下雨天喝多了,
第二天醒来晕晕沉沉,
还不忘关心雨打花落的情形。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图片

不同的文人,
对于自己的夜生活也有不同的偏好,
例如下围棋。

宋朝时期,
由于宋太宗极爱围棋,影响所及,
很多文人名士也对围棋喜爱有加。
将弈棋与饮茶、弹琴、
写诗、绘画引为风雅之事。

南宋诗人赵师秀就经常约上好友,
一起下围棋。
结果有一次被好友放了鸽子,
他郁闷焦躁,
便有了这首流传千年的“失眠诗”: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图片

图片
白天归顺生活,夜晚忠于自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宋朝一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它既没有盛唐时代的经济繁荣,
也没有大明时代的称霸辉煌。

翻开历史课本,
《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
时至今日依然使人振聋发聩。

但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却对宋朝给予高度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
没有哪一个封建王朝
能有这样开放包容的胸怀,
给与百姓许多自由的权利。

不宵禁的繁华城市,
琳琅满目的美食,
层出不穷的娱乐,
方便快捷的各式服务……

烟火气与文人气并存,
市井经济与精神生活并重。
我想,这才是宋代
有别于其他朝代的魅力所在。

图片

但同时,越是回顾历史,
越是让人唏嘘。
想想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喜欢在夜晚消遣寻乐,享受美食。
如今他们又去了哪里?

再反观现在的我们,
明明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夜生活却贫乏得让人发愁。

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打工人来说,
夜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每天下班回家只想在沙发上瘫着,
不知不觉刷了3个小时手机,
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脑子,
昏沉沉睡去。

而我们被困住的何止是身体。
更多的,其实是灵魂。
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
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陷入了迷茫,
失去活力,失去梦想,失去好奇心。

但就像路遥说的那样:
“生活不能总是这样,
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
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图片

我们来到世界上,
并不是为了匆匆忙忙、
在痛苦中挣扎着走完这一生。

生活再不如意,
偶尔,也需要一些小放纵。
摘掉白天上班的面具,
放下手机里的苦闷和焦躁,
在我们还没有老去的夜晚,
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白天归顺生活,夜晚忠于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