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医生看到这种“痣”建议查查肝?肝不好真的可能写在脸上

 m彩虹之约h 2024-05-15 发布于新疆

为什么医生看到这种“痣”

建议查查肝?

据大参考,重庆一位老人因肿瘤来看病,出于职业习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谢启超医生抬头多看了一眼陪同的家属。他发现老人儿子脖颈下皮肤有3个“蜘蛛痣”。
“有肝病的时候容易长这种痣,建议做个检查,比较安心!”谢启超医生说,如果没有问题最好,如果有问题,那就及时治疗,免得变成大病。①②

为什么“蜘蛛痣”可能是

肝病的信号?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丁蕊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在脸部或躯体会长一种特别的痣,表面看起来是平的,中间有一个小红点,周围的毛细血管向外扩张,看着就像蜘蛛趴在皮肤上一样,所以叫它“蜘蛛痣”。
如果用手按压“蜘蛛痣”中间的小红点以后,周围的毛细血管会短暂地消失,但是松开以后马上就会出现。这很可能是因为肝功能不好的时候无法及时灭活体内雌激素,从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新生血管。
图片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微博截图
不过,有些正常人也同样会出现少量的蜘蛛痣,尤其是育龄期的女性。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本身偏多,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人群的蜘蛛痣一般比较少。
肝脏作为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实体器官,担负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损伤肝脏的威胁。
如果在面部、颈部、前胸、上臂出现散在的、比较多的蜘蛛痣,要警惕肝功能出现了问题,尽快到医院就诊。

肝好不好,真的可能写在脸上

在临床诊疗中,很多有经验的医生一看患者的脸就能判断出其是否有肝病,因为这些患者具有典型的肝病面容。而脸上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肝脏的求救信号:
红:蜘蛛痣
黑:黑眼圈
黄:皮肤发黄
1. 红:蜘蛛痣
蜘蛛痣一般是由于表皮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引起。蜘蛛痣通常是中央有个红色的小血点,围绕着红色的小血点可以看到丝状的小血管,如果压迫中央的红色小血点,整个蜘蛛痣都能够消掉。
2. 黑:黑眼圈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谦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持续的肝功能异常,会导致人体的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影响色素代谢,升高皮肤当中的酪氨酸酶水平,提高黑色素含量,使面色发黑发暗,没有光泽。眼周部位的黑色素堆积尤为明显,非常像“熊猫眼”。
当然,并非所有的黑眼圈都与肝病有关,但如果还伴随恶心、食欲不振、口臭、易疲劳、皮肤眼底发黄等情况,要引起重视。
3. 黄:皮肤黄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一科护士杜丽霞2023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出现黄疸说明肝脏对胆红素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发生异常。只要血清中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的两倍,就会使皮肤或黏膜发黄。刚开始是眼白部位和口腔黏膜发黄,然后是尿液发黄。胆红素水平越高,黄疸波及范围就越广,颜色就越深。
图片
红网时刻新闻图

5个看似养肝,实则伤肝的行为,

很多人经常做!

1.喝保健酒养肝
很多人喜欢喝点保健酒养生,甚至自己去用中药材泡酒。但不论是药酒、还是普通白酒,都含有较多酒精,都会给肝脏增加负担,千万不能长期、大量饮酒。
此外,轻易听信“土方”“偏方”自己乱泡药酒,饮用之后中毒,还会导致肝损伤。
2.护肝吃护肝片
长江航运总医院感染科医生王黎黎2024年接受极目新闻时介绍,护肝片虽然是一种肝脏保健品,但进入人体后也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因此对于肝本身就不好的人来说,如果长期大量地服用护肝片,其中所含的成分反而可能会加剧肝脏的代谢负担,进而加重肝脏的损伤程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胡燕梅2024年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护肝片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如果不规范使用,在服用的过程中,也许会导致肝脏的二次损伤。
3.饮酒吃解酒药
许多人认为吃解酒药可以大部分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但其实酒精还是要经过肝脏代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医师施奕2023年在华西医生公众号刊文介绍,有些所谓的解酒药会让人感到清醒、舒服,是因为里面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的成分,对醉酒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但并不能真正“解”酒。也就是说,解酒药不能帮助身体分解代谢酒精!
图片

健康时报图

4.过度节食减肥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胖更容易有脂肪肝,瘦一点更为健康。但是,有时候不科学地减肥也会伤肝。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桐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短期内快速减重,过度禁食可造成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从而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从而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脂肪肝。摄入不足或者消化功能障碍,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出现蛋白质缺乏,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从而导致甘油三酯蓄积,形成脂肪肝
5.脂肪肝不吃肉
一旦发现患有脂肪肝,不少人开始“戒肉”。但其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蛋白质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所以应增加豆制品、瘦肉、鱼虾等含有蛋白质的饮食,鸡蛋、牛奶不宜过多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