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诸葛萱:萱草花

 劳月 2024-05-15 发布于浙江

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不知是因为父亲从生物学角度的考虑,还是母亲刻意求子的意愿,我的名字居然用了萱字。

萱,即萱草,又叫忘忧草。其花色艳姿美,被称为中国的“母亲花”。性强健,耐寒,耐旱,不择土。虽源出南方,但最出名者却在甘肃。

父亲诸葛阳是国内高龄健在的颇有名望的生物学家。记得小时候,他曾经对我说,给我取名萱,是因为萱草的生命力极强。母亲对这个“萱”字的解读,则可能取其“宜男”之意。古人曾把萱草称为“宜男草”。很巧合的是,我妹出生后我家果然得子,令家人喜出望外。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

我以为,萱草花的忘忧、孝顺、母爱与敦煌佛教的忘忧清乐、睒子本生的孝顺、慈悲为怀的母爱是一脉相通的。


萱草花

前不久,参加文澜读书岛《看见敦煌》阅读分享活动时,发现敦煌壁画中有很多萱草花画作。然后我又特意再去中天竺法净寺,仔细观看谢成水教授绘制的圆通殿壁画,终于找到了壁画中的萱草花,从而加深了对敦煌艺术的认识,从敦煌艺术中找回了我一生的情怀。

敦煌壁画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植物图案一直贯穿其中。萱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中国,有忘忧草、金针、鹿箭等别名。萱草又被誉为母亲之花,与康乃馨同为母爱的象征。

其实,萱草花本不是佛教的梵花。曼陀罗花、莲花、优昙花、山玉兰是为佛教四大吉花。而曼陀罗花更是被称为天界之花。但在佛教流入中国之后,慢慢地融汇进了一些中国元素。从敦煌莫高窟里那些佛教故事壁画、塑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的山水景色、树木花草。


壁画中的萱草花

敦煌艺术中诸多萱草花画作的出现,正是发生在佛教中国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萱草花所蕴涵的心理释怀的忘忧,忠诚孝顺的境界,慈祥善良的母爱,与敦煌艺术中的忘忧清乐的心境、睒子的孝道、慈悲为怀的母爱是一脉相通的,是人类情怀的一种共性。

阅读《看见敦煌》,又从敦煌壁画的萱草花找回了我一生的情怀,我激动不已。感谢父母赐于我这个美好的名字,也送给我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和家风,使我一辈子忘忧清乐,受益非浅。感谢早已融入心尖的那份父慈母爱,以及他们言传身教的孝顺德行和敬业精神。我一定会将这份优良品德世代相传。

在《看见敦煌》的瞬间,也深深地看见了我自己。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