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执迷于人性的幽暗,非为光而来。”

 解语渊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很多事情我不懂,我始终深知这一点,就像很多道理我理解片面,还像很多东西我都看不大全,这些都让我在很大程度上感到畏惧,容易高估某些事儿,容易想得多,还很容易自我束缚,妄加揣测,胡乱想象。其实,只需要如实呈现就好了。生活并没有那么复杂,包括人性也未必见得幽暗。

我们从文学中不止学习表达,也在试图从中理解生活,理解个体,寻找答案,又或企图通过它们使自己通达,当然也包括说对人类经验的深刻理解和反思。但其实你知道吗?写文学作品简单得多,如实呈现就够了:找到那些词,捕捉那些细节,用句子串起,时间是无形的线却也随时可以将它提出来,地方,场景,表情,动作,行为,反应,你看并没有什么秘密。真正使它们有秘密的是我们藏在心底的被看见,又害怕被看见的,但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读者或观众,甚至都不见得被留意到这些。就像有人读故事,有人读人物,还有人读风景或书中的世界,当然,也有人在里面找句子,找道理,找经验……但你知道吗?很可能这些你都用不上,更是难有深刻体会。而真正叫我们深刻的,恰恰是过去,过去所经历的,当下,当下所感受最深的,还有未来,我们试图一点点拼凑完整,都藏在个体的感受之中,认识之中,想象之中。

过去我很喜欢“纸上谈兵”,不断去分析事件背后,比如通过细节,通过描写,通过书写者,乃至于通过自己的感受,感想,想象,偶尔换换脑子。但其实在分析的过程我好像不自觉地代入了自己,我是说,我并不是他们,我也并没有在他们的生活中生活,我还没有坐到他们的位置上,我这样的想法仅仅只是因为,我以为他们是这样,我想象中他们可以这样,以及,他们做的那些好像离我很近……我几乎没有想过,可能那是一个我永远不可能踏足的世界,就像我永远无法想象会有人能够真正地闯入另一个人的心并将它完全的暴露在对方面前。

其实是有的,我是说,经验是存在的,经验起很大的分辨作用,甚至很多人的经验都是通过别人去认识的。这也就有了“江湖”上流传的“识人”、“辨人”、“度人”,乃至于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关注自己,然后透过自己去留心种种变化,但社会学告诉我们个体之间一旦融入群体并没有太多的秘密。

小时候我执迷看书,现在几乎不了。我留心观察着生活,仔细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支撑他们的东西,我还喜欢看大自然,我却从没有想过要将它们描述。这一点就像画画,一知半解时最是不知所措,我认为我现在就是,我认为自己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社会,又或对人性,还是说对自己,都还依旧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告诉自己,我正在准备,我在酝酿,我在积累,我在沉淀,其实无关自信的,更不是什么心虚。但好像别人一问,我确实就不知道作何回答了。我总不能告诉他们当我在书写时,我并不记得自信与否,我也不确定自己存在与否。我只是盯着屏幕上的字,细细琢磨着努力想要呈现我心中所构想的,我的念头,写上一句,再写下一句。你看,写作其实也没什么秘密,无非是一句接一句,直到完成表达或表达完成。这还不是艺术的表达,我从来不敢追求这个。事实上,在看来,我比较认同的是“唯一会阻止我写作的就是把写作当成一份职业”。就像说话如果总想着别人愿不愿意听,可能你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同理,如果总想着作家会如何表达,多半是写不了的。因为你并没有成为作家,或者说,即使成为作家他也依旧首先是自己,而不是因为是作家然后就知道作家的表达了。

但是,怎么说呢?确实看不到进度啊。我想写网文,我想赚点钱,我还想赚点自己能赚到的钱,就像我一直开打赏,我都默认为这是因为我写的内容,而不是因为“我”才给的我这个钱。我也一直尽量和读者保持距离,很少探讨什么,事实是,能探讨什么呢?对于我写下的,我并没有太多的热情,我甚至可能还没有读者认真,我也没有过多的思考过,至于对或不对,总会有“更对”的存在,也不必非得是我。如果你比我聪明,你就知道不必教别人聪明,不是教不会,而是提升自己要远比改变别人增益得多。有些东西,境界到了,自然而然就都懂了。

怎么说呢?以前我还会想着改变别人,我主要还是想多了解一下别人,我也确实给了很多的建议,我自认为比较靠谱的,比较中肯的,比较可以实现的,但你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包括后来,我也被各种建议,各种善意,各种可能确实对我有帮助的,但那种感受并不怎么好。怎么个不好呢?倒像是你在指点别人时,你同时也高我一等。倒像是我成了你佐证自己聪明的工具,倒像是我真是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知道这样去揣度一个人是不对的,而且对方很好,是为了我们好,且我们之间并没有冲突,都希望共同向前。

其实你知道的,就是会有人介意这些,介意别人的好,介意别人的善,介意别人的介意。怎么说呢?我回家后一直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留心我的父亲,然后我天天吐槽他,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一点,又或知道后多半也不知道说什么。其实,讲真的,在说别人不好的时候我自己感觉也同样不好,那种感觉就像是会不会我也在犯同样的错误呢,只是,我自己并没有这样觉得。是的,后来我的研究发现,人性的共性是有很多重叠或是相似性的。

比如,我吐槽家里的鸡老是跑邻居家吃菜,然后我用一个挡板拦住它们,结果早上的时候,我父亲就将挡板拿开了。但就我所知道的,就因为这个事儿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争吵,讲真,这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事儿,你甚至都很难想象这有什么可吵的。反正我想象不出来。但就是发生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发生过。站在邻居的角度,我很容易想象:你这是不是在挑衅?但就我所知道,好声好气地说,先小人后君子的说,先礼后兵的说,并没有那么多冲突啊!但就是这样,我父亲和邻里关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实际上却是,远亲也好,近邻也罢,都没有。反倒是他的朋友时不时来看他,一起喝酒,一起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却又总留下一大堆烂摊子,比如招待的零食,随地的垃圾,还有酒气熏天,各种脏乱差。然后,我父亲就直接睡了,倒像是留给我的任务,没有奖励,只有义务和应该。我当然不惯着,然后他也确实自觉多了。以前还会想着说叫我去收拾,我也觉得这没什么的,但时间一久,我就不想再这样去服务了。话说,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兴许就是这样吧。我是说,总有一天装睡的人会装不下去,不是因为睡醒了,恰恰是早就醒了。你知道真睡和装睡的区别在哪吗?真睡是真的与我无关,装睡是我已经和你建立了联结,只是不想让你知道。

然后,我吐槽,也是在吐槽的过程,我逐渐意识到,确实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我也确实早已建立了联结。我是说,吵架又不是我在吵,但我知道了,我假装无动于衷,其实我还是希望说大家都能够和和气气的。我是说,我并没有真的无动于衷,我还在想,可不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呢?这个时候不是为了我父亲,而是说我的教养,我的修养,我的为人处世,我希望是这样,大家都和和气气的。然后,有人说,可不可以这样,时不时地给邻居送点礼物作为补偿,等价的那种,或者干脆就出钱。我心想,这不是一回事儿,无论是态度还是真诚,讲真的,确实是我家的鸡影响到对方了,我有责任,却也可以说是没有直接责任。但,如何衡量等价呢?换句话说,如果出钱,会否存在说,对方也并非全然为了钱呢?换句话说,多少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钱,其实也并没有真的多么在意钱啊!比如,谁缺那点钱呢?还比如,你给的这点钱算是你的态度吗?你真诚吗?又或,我接受你的道歉,但不代表说你就可以继续用道歉的方式去弥补我的损失啊!我的大度是有限的,我的宽容是有限的,我的忍让同样有限,谁知道呢?我又如何让别人知道呢?

我知道。但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只是说,我确实都有想过,我确实曾经努力地想要改变别人,我也确实曾因为自己或他人而受伤或感受过光,也是这样,我才越加明白,你没办法为了这个而去做这些。如果你真的想达成这样的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我确实执迷于人性的幽暗,且非为光而来,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也不是所有的付出就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结果,我们都有“更好”的期待,可我们确实也极其有限。认识有限,能力有限,水平有限,可控的有限,包括连带着期待也依旧有限。

我们终是平庸,终是普通,终是平凡,不是说我们生来如此,更不说人性的幽暗或光的缺席,只能说未曾经历的我们也确实不好想象,但更好或更坏的想象却常常伴随左右,实际也并没有多么复杂,如实观照呗。可多少人不甘心啊,又多少人贪心呢?

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好的愿望,多少人在受挫后就屈服,又怎能怪屈服呢?不过是,生活其中,生活如此,不然阅读,艺术熏陶,修养修炼……话说,又哪是自己说了算呢?不过是我就这样,父亲就这样,人人都这样或那样,然后呢?见过了光而忘了人性的幽暗,还是说执迷于人性的幽暗就忘了光?不是的,不过是恰好都有,才越加觉得不该自以为是。不过是,我所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