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古杂记二十六|青花瓷鉴定:竹叶里的年代启示录

 培训班背包 2024-05-16 发布于陕西

由于青花瓷不同年代烧造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越早窑炉高温时间越长,越早对窑火自然变化的发色依赖性越大;越晚定描定妆的特点越强,越讲究入窑前人工的精准性,越晚越少窑火影响;年代越早烧得越清透,青色与釉层的交融越全面;年代越晚越有烤漆感,烫色感……

最终形成的结果,不管是花卉、龙纹,还是竹纹,都会体现出完全不同的场境感、空间感。前面一篇的龙纹看手机照片,效果不太清晰,电脑放大图会更好些,或者直接上故宫网站搜原图。相对来说,由于竹叶画面比较小,在手机阅读看图里,可能会更加清晰点,更容易感受到。

总体来说,越早的竹叶纹,越像自然生长的,有明显的重叠、错落,像是竹影重重,就像是真实的对景写生;而越晚的时候平面化、图案化越明显,像是对着照片写生,甚至对着出版物里的图画写生。

元青花

这件器物上竹只是很小很小的配景,但还是能看出元青花对细节的重视。虽然图片不是很好,但还是能看出竹叶里的“交代清晰”、“细节准确”、“空间立体”、“姿态生动”,与此类竹叶的原生场景,还是比较接近的,而不是符号化、图片化的。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洪武

虽然说洪武青花在发色上容易偏灰、偏黑或者偏淡,但仔细看,洪武青花的清透性,还是要高过永、宣。窑火高温的时间会更长,烧得更加清透,融得更加细腻。竹叶纹的立体错落感、场景感甚至竹枝摇曳感,都是很到位的。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永乐

从市场角度来说,永乐青花瓷无疑是元青花之后的最高峰。但是,从竹叶纹中看,生动性、灵动性,与洪武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而青花的清透性,也要差不少。个人感觉,是从四维世界到三维世界的一次降维。在立体感、空间感上,永乐青花还是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唯独少了些感染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宣德

都说永、宣不分。但实际上,还是会有些差异。永乐的自然、率性和张力,还是会强烈一些。而宣德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最终的立体空间感、场境感,也会寡淡一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正统

这件器物上的正统青花,可以与洪武对比看,虽然都是发色清淡,但洪武的清透感就体现出来了。同时,因为清透感不足,会显得模糊,立体感、场境感、生动性、灵动性,也就打了些折扣。

Image

Image

Image

天顺

天顺仍然是青花瓷第一个历史周期里,最后没落的产品。仍然沿用着元青花、洪武青花的烧造理念,仍然有窑火天工的追求,但表现能力上,确实尽力了。同样的追求,效果大大不如以前。但不管怎么说,还是第一代的,对四维、三维世界的追求,还是在的。

Image

成化

青花画片“扁平化”鼻祖、一哥,成化又来了。里程碑式的退步,还是得成化来创造。图案不太清楚,但是还看得出来。特别是和永、乐同款对比。这是上海博物馆的藏品,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大图。第三张同样的元青花小图竹纹,对比一下。

Image

Image

Image

万历

不说了,都是泪。继续往下看。

Image

隆庆

这是隆庆仿宣德,与上面宣德本朝的对比,差异就非常明显了。所以,很多时候对细节的态度,还是能看出山寨与被山寨的区别的。山寨在细节追求,往往更容易“意思意思就得了”。

Image

顺治

和其它青花图案一样,到了明代晚期、清代早期,还是在努力去做好。试图去表现元末明初的意图,还是很清晰的。无奈黔驴技穷,只能尽可能实现立体感、场景感了。这种立体感,开始与实物的真实状态无关,而只是一种效果的追求,“一片一片的立体,一层一层的立体”,而不是“一叶一叶的立体”、“竹影重重”。

Image

Image

Image

康熙

Image

雍正

Image

乾隆

Image

咸丰

Image

宣统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