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时辰”与养生|夏顺发

 运河儿女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十二时辰”与养生

自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且各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其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读,也指导着我们过好每一刻的当下。在此,笔者结合相关典籍和多人的体验,一同分享“十二时辰”与养生。

1、子时(23时至01时):此时正值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故有“半夜三更”之称。此时夜已深,千家万户早已熄灯入眠,而老鼠却最为活跃。

但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夜,怀揣旅愁的客子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面对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他怎么也睡不着,寒山寺的钟声蓦然响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里,也撞出了他超越时空的永恒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是一天中极阴的时候,最适合为胆减负、让胆经休息的时段,如果我们没有张继的诗情,也没有特别要紧的事当做,还是早点入睡为佳,因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凡在子时前入睡,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若在临睡前喝一杯全脂牛奶,便能刺激胆囊运化,胆汁就不易驻留,结石也就难以形成;若是常吃夜宵,却会使胆汁浓缩,大大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几率。

2、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此时为四更天。雄鸡声声啼鸣,曙光初露,天色由暗渐明,万物开始变得清朗起来,而牛在此时正乐此不疲地咀嚼白天没消化完的食物。

人尽皆知,肝脏有贮藏、调节全身血量的作用,而丑时正是肝气最旺,滋养肝血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里讲:“人卧则血归于肝。” 这就在告诉我们,人一旦熟睡,进入最佳睡眠状态时,血液流速放缓,肝脏开始活动,让肝血推陈出新,顺利排毒藏血,贮存盈余的气血。所以,中医讲究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如果此时仍在熬夜,就是阳气外溢、血亏伤身,则面色青灰,情绪怠慢浮躁,易生肝病。

3、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即人们所说的黎明之时或为五更天。熬过了漫漫黑夜,晨曦已露,终于迎来了光明与希望,万物开始蠢蠢欲动,而老虎在此时最为凶猛。

中医认为:“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意思是说,寅时肺经最旺,人睡得越熟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气血平均分配,面色红润有光泽,精神也特别饱满。可不少老年人,每天一觉睡过,渐到寅时就会自然醒来,若想再睡却比较困难。

为此,《黄帝内经》给出了解释:“老者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意思很明显,老年人气虚,对内供养不足,对外抵抗力下降,于是白天精神不济,夜间难以入眠。所以,清晨正好是肺气生发的时候,静静地休息可以避免肺气受到干扰。如果清晨过早起床,反而会使肺气过早消耗,相当于“竭泽而渔”,不是健康之道。

4、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之时,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正忙捣药,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而古人都是“日出而作”,故朝廷也在这时开始上班查点人数,称为“点卯”。

《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即:大肠管理人体输送,能使营养吸收,又把糟粕排出。而卯时,气血运行到大肠经,大肠蠕动最快,功能最活跃。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此时,人们穿衣起床,再喝杯温开水,便产生了便意,理所当然应该及时排出;即便没有便意,也不妨在马桶上坐坐。养成规律的排便时间,有助于将体内积累一夜的残渣与毒素排出,开始美好的一天。

5、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古人“朝食”之时就是吃早饭的时间,也是传说中“群龙行雨”的时候。

《黄帝内经》曰:“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言下之意是, 胃的功能类似于粮仓的管理员,不仅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参与了酸甜苦辣咸等味道的分布和脏腑的滋养,确保身体的正常运作。

常人都知道,每到辰时,胃就开始大量分泌胃酸,所以,“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在这段时间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也最好。节假日时,有人因贪睡而不吃早饭,胃酸就会腐蚀人体的胃壁,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消化道溃疡,还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和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所以,早餐是一定要吃的,而且要吃得讲究,吃得健康,最适宜吃些温和养胃的稀粥、鸡蛋、牛奶等,忌吃燥热的食物,同时,更要坚决避免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大吃大喝等对健康不负责任的行为。

6、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时间虽临近中午,却是人体精神最为振奋、体力最为强健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此时老年人锻炼身体精力最充沛,而蛇却仍隐蔽在草丛中。

巳时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为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是思虑活动的物质基础,早上吃的食物便在这个时候开始消化。《黄帝内经》认为:“脾在志为思。”其意是: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之思相关。思即思虑,本属人体的正常情志活动,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成“气结”或“气滞”,从而影响脾的生理功能,所以,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

巳时养脾,尤其要注意放松心情,工作或学习之余,不要再过多地思考问题。“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此时宜活动一下身子,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忌久坐不动。   

7、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阳光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渐会产生,而马即是阴类动物的代表。古时候,午时正是集市交易的时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还有“午时三刻问斩”的说法。

午时心经当令,《黄帝内经》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午时心脏“如日中天”,是人体阴阳转换的一个临界点。明朝太医刘纯说过:“饭后小憩,以养精神。”其意是,午饭后能小睡片刻,有助于养心,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自古以来,人们特讲究睡好“子午觉”,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不仅可以养心蓄神,还可以防病祛病,对消除疲劳、增进健康非常有益。但午睡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觉睡反了,会引起夜间失眠或多梦。

8、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此时,日渐偏西,人们从午睡的混沌中清醒过来,精神饱满地投入下午的工作,也是羊儿忙着吃草的时间。

未时小肠经当令,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具有上传下达的功效,是体内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黄帝内经》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此语以古代官职作比,称小肠为“受盛之官”,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变化、消化的意思。它形象地论述了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的关系。小肠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进行消化,将食物水谷化为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能兴盛人体脏腑功能,是真阳元气最基本的物质。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在对饮食物做进一步消化、吸收的同时,分出清浊两部分,清的下移膀胱,浊的传给大肠。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外,还宜多喝水、喝茶以及多运动,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为避免小肠功能减退而引起腹痛,还可顺时针按摩小腹,以帮助肠道蠕动,加速排气、排便,降低便秘和肠梗阻的发病率。

9、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古人常是一天只吃两顿饭,而“晡时”正是第二次进餐时间;现代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吃晚茶”或叫“吃接顿子”,猴子亦喜欢在这时候啼叫不止。

申时膀胱经当令,而膀胱经,却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此时一定要多喝水,以助身体及时排出毒素。可是,我们的“上班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饮水,有时候忙碌了一天,也顾不上端起水杯,更别提“一天八杯水”了。如此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膀胱会受损害。

一千多年前,杜甫曾在《徐步》中写道:“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由此可见,大诗人他也会在申时散步。当今科学也充分证明,此时进行适宜的运动,便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

10、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于傍晚开始归巢,古人也会“日落而息”,并以此“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酉时肾经当令,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强则肾精足。肾在酉时进入贮养精华的阶段。“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此时宜放松身心,忌大量喝水和剧烈运动,还可手握成空拳状,稍加用力敲打在大腿内侧的肾经,可以使肾经的气血充足,人就会充满活力,健壮,精力充沛;待感到发热时,即可停止。

11、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即为人们常说的一更天。此时,天地昏黄,万物朦胧,狗开始守门看家。这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青年男女常常在此时幽会,便如古诗所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戌时心包经当令,《黄帝内经》云:“心包为心之外膜,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保护组织,管理着身体中的气血运行,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戌时是一天中的第二黄金时间段,故古人有“朝授业,夕习复”之说。此时,我们可以进行正常的看书学习,可以听听音乐、练练太极......也可以散步为首选的健身活动,但是千万不能够进行剧烈的运动。在活动结束后,喝上一杯白开水或者是淡茶水,能够令血管通畅,接下来的睡眠质量也会更好,同时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12、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即为二更天,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而猪吃饱了,也哼哼唧唧地酣然入睡了。《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便是真实写照。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此时宜睡眠,以养精蓄锐,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息,对养身和美容皆十分有益。所谓“美容觉”,就是要从此时开始入睡,让身体和肌肤都得到充分的休息,长久如此,人的气色才能红润有光泽,精神也会更加饱满。所以,21点后不宜外出锻炼,尤其是冬季,阳气收敛入里,暴露在寒夜肃杀之气中有害健康。现代人夜生活丰富,熬夜者易损阳伤阴,亦有剧烈运动大汗淋漓者,易导致津液外出,与自然规律相悖,均有损身体健康。故世间百岁老人,虽各有长寿妙法,但都有早睡的共同点。

养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大工程,在生生不息的时辰里,只有在每天不同的时辰里做对了该做的事情,又摒弃了陋习,就是在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就是在调养身心,调和阴阳,就是掌握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秘诀。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