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渭南 曹改良】原创//相聚古陈仓 畅叙战友情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4-05-16 发布于陕西

   2024第137期总第2576期  


相聚古陈仓  畅叙战友情

5月1 0日至13日,原守备二师政治部《红沟文化人》微信群战友,相聚美丽的山城宝鸡市,共叙40年未见的离别思念之情。几天的交流、共处,战友之间的真情流露、相处互相默契的温暖,使大家终身难忘。

大家深感:战友情,一生缘。滔滔渭水深千尺,不及战友兄弟情;相逢千里为一面,胜过此生拥万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中央军委百万大裁军的重大决策,我们那支英雄的部队整体撤编,退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全师数千名官兵如水银泻地般云散四方,走上了人生的不同轨迹,落定在各自的社会坐标。

但艰苦的军旅生涯结下的深情厚谊,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浓烈。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原师文化科长许发宏,以他任文化科长那个时间段的官兵们为主体,首倡建立了《红沟文化人群》,为大家交流思想、探讨艺术、畅叙友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虚拟的网络世界毕竟有它的局限性。于是许群主采纳众意,精心策划,宝鸡籍老战友张思远,赵建伟兄妹辛勒付出,终于使文化人群相聚宝鸡的夙愿成为现实。家住兰州的、重庆的、绵阳的、西安的、渭南的战友们闻令而行,闻风而动,放下手头的工作、家中的事务,或乘高铁、或乘动车,按照约定时间抵达宝鸡,参加活动。

相隔40年左右的老战友宝鸡相逢,自然令人激动不已!相见的那一刻,已是爷爷辈、平日里严肃庄重、不苟言笑的群友们竞是那样的放纵,那样无拘无束的惊喊,打趣戏谑,握手、拥抱。有唠不完的话题。

有的战友忆起当年在红沟的往事,几度哽咽落泪,令人动容。我作为当年与文化科相邻的宣传科的干事,与文化科的同志朝夕相处,且不说许科以及当年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师宣传队长刘龙焕老兄、谦和儒雅的电影队长包立宪等当年首长、同事已显老态,连当年当电影放映员的小鲜、小文、小韩这些英姿勃勃、稚气未脱的新兵蛋子,如今都已白鬓染霜,年龄63、4岁开外、不得不感概人生易老、岁月无情。

在即席发言中,我谈了三点感受:一是没想到大家这么团结、齐心,亲如家人。这只能说明当年在部队那段时间上下齐心、团结精神好。要不今天很难聚在一起。二是没想到当年的战友们出了这么多人才。部队撤编退伍地方后,面对军地工作的巨大差异,大伙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韧劲,不甘平庸,做最好的自己。许发宏科长履职省委党史研究室后,数十年精心研究,笔耕不辍,撰写了大批真实展现中国革命历史画卷及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奋斗风采的文章和专著,如今已成为享誉业界、著作等身的党史专家;电影队放映员鲜小荣,退伍后以个人天赋与努力,已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绵阳美术家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绵阳师范学院客坐教授。作品被张大千博物馆等收藏,其作品深受国内百姓以及德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华人的喜爱。 宣传队长刘龙焕以正团职职位离休,电影队长包立宪以中行甘肃分行技术处长的身份退休,其余同志均以个人努力加机遇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令人欣慰。三是大伙的成长离不开当年老领导的眼光独具、慧眼识人。离不开部队这所大学校的培养。尽管大家都有各自的优势,有各自的闪光点,是“千里马”,但还必须有伯乐赏识。而伯乐不常有。那时候我们这支部队风清气正,许科长又爱才惜才,文化科电影队人员都是许科长亲自考察、审定人选的,唯才是举,不夹杂任何个人好恶。这才不仅有了各位在部队这个大舞台历练成长、一展身手的高光时刻,又为此后人生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的一席肺腑之言,引得大家频频点头赞许!

由于多数同志是头一次邂逅宝鸡,旅游观光、让大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是少不了的。

在宝鸡二位战友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兴致勃勃的游览了周公庙、五丈原,姜太公垂钓处、青铜器博物馆,抗战工厂遗址。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做为原陕西省独立师的老兵,82岁高龄的许发宏老科长更是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他当年履职的一团部就驻防宝鸡,他曾在此工作生活了两年,结婚证还是在当时的清姜路办事处领取的。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沧桑巨变,令许老感叹不已!

相聚总是短暂的,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三天的聚会不觉在快乐的气氛中度过。聚会的高峰安排在3日中午:主题为书画活动,相互交流。大家纷纷向享有盛誉的许科长、鲜大师索取墨宝。我请许科长写了“韬光韫玉”、请鲜小荣写了“长路当歌”的条幅墨宝,既是自励,又是珍藏。两全其美,好不快哉!

在接着举行的壮行宴上,大家在衷心感谢具体操办这次聚会的二位战友的辛勤付出外,总感到话还没说完,情还未诉够。纷纷对此后如何举行聚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大家议定,此后这样的聚会每年举办一次,暂定了个五年计划。

明年的聚会定在绵阳市举办,由鲜小荣操办。包立宪建议后年在海南三亚市举办,冬季那里暖和,让大家好好体验一下南国风光!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对人生颇有追求、曾徒步西藏、著有《西藏 我来了》等多部作品、已是省作协会员,并在宝鸡市作协担任要职、一直陪伴我们、跑前跑后为我们安排行程、拍照留影的赵建伟胞妹赵建莉突然要求发言,并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请求,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团队。

她表示:几天的相处,使她对我们这个团队有了较多的了解,并为这个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强烈请求加入我们的红沟文化人群,聚会旅游都参加,让她这个未从过军的女性文化人好好感受一下军旅文化人的良好氛围,提高一下自己!

这个请求,既在意料之外,又好似在情理之中,因为大家都对这位聪颖知性的小妹级女性颇有好感。接收她加盟,将使我们这个团队更有活力,何乐而不为!许科长当即欣然表态特许!大家也纷纷表示热烈欢迎,小赵自然是乐不可支!

分别的时候到了,大家依依不舍的握手、拥抱告别,互道珍重!相约来年时,花开又重逢。相聚綿阳市,再叙战友情。此生常相伴,永做好朋友!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曹改良,195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上过学,当过兵,从过政,但喜欢的还是读书、思考与写作。有数百万字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与新媒体平台。《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宗公平  祝红利

宗公平,早年从军,在部队政治处宣教股工作,复员后先后在《陕西日报》、《渭南日报》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曾担任经济新闻部、特别报道新闻部、摄影新闻部、文化新闻部主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陕西省影视编剧协会会员,擅长小说、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创作。其中长篇通讯获国家级通讯二等奖,新闻消息获陕西省新闻一等奖等,纪实报告文学《爱情天梯》在《渭南日报》连载后,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广播小说连播。

祝红利,渭南长寿塬人,小学教师。渭南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渭南市诗词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家协会会员。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