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最悲的悲情人生

 天地一沙鸥1975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老舍曾经说过:“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但他没想到,自己的人生最后也会以悲剧结尾。

每次读到老舍的生平介绍,我都有种心酸落泪的感觉。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自满清入关起,就世代生活在北京。他们家的祖传职业就是护军营兵丁,护军营是直接听命于皇帝,保卫皇室成员以及产业的军队。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8月15日一大早,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他们出逃的时候,连车驾都没准备,换上汉人衣服就走,更没有通知前线的将士。

这时候,老舍的父亲,护军营的士兵舒永寿,还在北京的前门一带做着最后的抵抗。在激烈的巷战中舒永寿全身被烧肿,战死在一家粮店内,时年三十八岁。

当时,老舍才一岁,他还有两个每出嫁的姐姐和一个八岁的哥哥。父亲战死了,家中没有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母亲身上。第二年,慈禧和光绪帝回来了,朝廷颁布《庚子京师褒恤录》,给战死的将士发放抚恤金,发放的标准就是家属按月领取原来饷银的一半。舒永寿原来的饷银是三两,折半之后就是一两半,这是舒家全部的生活来源。

清朝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左右的粮食,那么这一两半银子就是160斤左右的粮食。这点钱肯定不够一个北京城的家庭开销,为了补贴家用,老舍的母亲没日没夜地帮别人洗衣服,补衣服和做其他活计。

因为营养不良,老舍三岁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很乖巧,在母亲忙碌的时候从不添乱。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老舍应该早早成为一个小商小贩,身体结实的话,还有可能继承父业,继续给皇家看大门。因为他们家既没有读书的传统,家里也实在太穷了。

这时候,一位叫刘寿绵的好心人出现了。这是一个满族贵族,家里非常有钱,老舍的曾祖母曾经在刘家当过佣人,很得刘家的喜欢。老舍七岁的时候,刘家刚好新开了一个私塾,出于同情老舍一家,于是就让老舍也到他家私塾去读书,不但分文不收,还给老舍做了新衣服。

这个刘寿绵是民国非常有名的大善人。民国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给了穷人,然后出家为僧,法号“宗月法师”,是当时北平最有名的高僧。法师的善举,改变了老舍的一生。

1911年,清朝灭亡了,民国成立了。新式教育业开始兴起。

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开始读初一。但是,他家却更困难了,既然是民国了,清朝的抚恤金自然就没了,他们家一些就陷入揭不开锅的境地。于是,老舍母亲就四处做工,帮人当佣人,但还是无力负担老舍上学的费用。

因此,几个月后,老舍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当时的师范学校不但续费全免,食宿还由国家全包。这么好的条件自然报名者众多,有一千多人报名,只录取五十人,老舍就凭自己的努力考进这个学校。

五年之后,老舍以第五名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他被直接分配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那一年他19岁。这一刻,他母亲终于放下了所有的生活重担和精神压力,泪流满面。

老舍出生于社会底层,幼年和少年尝尽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洞悉人性,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片单纯的赤子之心。

每每读到《茶馆》,《骆驼祥子》,我都能感觉到老舍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痛惜。

老舍的儿子舒乙是这样评价父亲的:“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同时,老舍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又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赤忱。他给自己取名为“舍予”,即有为社会舍弃自己的意思。

在抗战中,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

1946年,老舍到美国讲学,并在美国留居了5年。1949年,郭沫若、茅盾 、叶圣陶、李德全、田汉三十多位文化名人邀请回国的信,老舍收到信以后,立即启程回国。

1951年,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1953年,老舍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工作很积极,也做了一些有争议的事情,但万万没想到,厄运会降临到他自己头上。

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