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探秘中亚丝绸之路(三)/林宪君(重庆)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4-05-1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

    林宪君   1935.1.5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大专毕业,民革党员,四川省团校副教授。1951年参加工作,成都市团委宣传干事;四川省团校教育干事;1957年在哲学教研室任教,因写日记发洩对反右派不满,被划为右派骨干分子;1958年3月因不认罪,被押送峨边沙坪农场大堡作业区劳动教养,数次死里逃生,活到今天;1962年在乐山沙湾中川铁厂摘掉右派帽子,当过炊事员和高炉炉前工;1966年春在《415筑路支队》修筑宜珙铁路;1966年4月因保留公职回到原单位四川省团校,任行政科采购员;1979年右派冤案改正平反,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任教;1995年退休,在校外兼课至2009年;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开始在家写各种题材小故事八百余篇,至今鲐背之年,仍乐此不疲,苟延残喘 


探秘中亚丝绸之路(三)

  /林宪君重庆)   

我写游记,重点不在于记流水账,例如到过了那些景点、看了些什么、吃了些什么……这些内容旅游行程表上都有了,我只是简单提一下,具体内容用不着我瞎操心。我写游记,主要是记录自已当时的心灵感悟、思想认识、心路历程,以及如何放浪形骸于异国他乡,点点滴滴小花絮和小插曲。

张骞通西域

这次“探秘中亚丝绸之路”,我必然想起开辟这条丝绸之路的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张骞。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联合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历尽千辛万苦、各种周折和艰险,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国。从此,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之后,成群结队的骆驼商队,便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行进,越过沙漠和崇山峻岭,把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技术带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同时又把西域各国的葡萄、胡桃、西瓜、黄瓜、石榴、蚕豆、黄豆、芝麻带回了中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也在这一时期传进了中国。

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

从此以后,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便融入了外来文化的要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自从开辟了这条闻名世界、从长安到罗马的丝绸之路,东西方隔绝的历史便结束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连接,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其历史意义不可小觑和低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走上了当年这条丝绸之路,我不得不佩服先驱们开辟的这条通往世界的道路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和进步。

我们所走过的这条丝绸之路,自长安起途经甘肃、新疆,连接了中亚、西亚、欧洲伊斯坦布尔等地,又到达了罗马。全程贸易通道长达6440公里,它是我国汉代时期的重要对外开放窗口。到了唐代,我国称西域各国人民为胡人,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从西域带入中国的物品,都加了一个“胡”字,如胡萝卜、胡椒、胡琴等。

丝绸之路上的繁忙贸易

令人遗憾的是,曾经与300多个国家联系交流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后,逐渐走向了衰落。宋元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繁盛,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被取代,走向了下坡路。明清时期的中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陆上的丝绸之路,基本上已宣告结束。

自从有了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联系以及贸易往来逐渐增多,这条线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互相渗透。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意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从此这条大道成为欧亚大陆的交通动脉,成为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化交汇的桥梁,其历史贡献不可小觑。

土耳其斯坦古城

我在哈萨克斯坦旅行,无论是在阿拉木图、在奇姆肯特,或者在土耳其斯坦,参观了大量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了解了不少当地的人文历史。我对哈萨克斯坦独特的文化现象,即民间吟唱诗颇有好感和兴趣。

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看过一部苏联电影《人民歌手江布尔》,故事就发生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扎巴也夫(1846一1945)是一位著名的民间吟唱诗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无法上学读书。他虽然不识字,却自幼聪明好学,他文思泉涌,豪情澎湃,凭借非凡的记忆力,借助歌声而不是付诸文字来表达他的诗情。在东不拉的伴奏下,他将各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哈萨克史诗娓娓唱来。他的歌唱,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叙述着民间的疾苦。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哈萨克人民的爱恨情仇,受到人民的喜爱,曾经鼓舞了人民反抗沙俄的专制统治、点亮了人们的心灵,去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江布尔在近百岁高龄时,还弹着冬不拉吟唱道:

“你是美丽的永恒杰作

你如火的双眸

点燃了我

你沉默不语

你优雅端坐

却藏不住你心潮起落

……”

在哈萨克的文学史上,江布尔吟唱的叙事诗,都是通过他心爱的冬不拉流泻出来的,他的诗句充满了对人生的渗透和感悟,被誉为哈萨克叙事诗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幅员辽阔的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到处都有独特的景观,既有白雪皑皑的高山,又有澄静透蓝的湖泊,一望无垠的草原,怪石嶙峋的峡谷,雄伟壮丽的大漠荒原……这里有雄鹰展翅在天空翱翔,有各种珍稀动物栖息繁衍,来此旅游,倍感神秘而壮观。蜿蜒曲折的山谷间,驼铃悠悠,一座座丝路城市镶嵌其间,这里到处都有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有历史的回忆,有文化的探索,有生活的感悟,有琐碎的市井生活,有淳朴的民风以及各种风土人情,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哈萨克斯坦古老的建筑

如今,长欺被俄罗斯奴役欺凌的哈萨克斯坦人民,已摆脱了在苏俄轭下的控制,获得了独立自由的新生活。哈萨克斯坦正在走向欣欣向荣,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他们首先确立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语言和文化的主体地位,将哈语定为国语,恢复了本民族的特色;同时,对于境内超过600多万的俄罗斯人,拒绝了他们拥有双重国籍的要求,并让他们迁移到俄罗斯去。与此同时,又鼓励境外的哈萨克人重返哈萨克斯坦定居,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哈萨克斯坦不断去俄罗斯化,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废除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取消了俄式地名,规定俄罗斯人不能进入议会。

因为,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仍然对俄罗斯心有余悸,他们被俄罗斯侵略和奴役吓怕了,而且越想越害怕!于是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了俄罗斯族较多的努尔苏丹(阿斯塔纳),以免境内的俄罗斯族又被俄罗斯操控搞公投,分裂自己的国家。 就是前车之鉴,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早就知道了,俄罗斯一旦拿下了乌克兰,下一个目标就是进攻哈萨克斯坦。为了保卫来自不易的独立和自由,哈萨克斯坦再也不愿做俄罗斯殖民地的亡国奴,他们必须和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切割。如今,摆脱了俄罗斯奴役的哈萨克斯坦,仅仅用了二十几年,就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变成了中亚地区最为富裕的国家。

牛牛旅行团全体驴友合影

我跟随牛牛旅行团,在异国他乡旅行观光,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沿途的所见所闻,都是我认识事物的清醒剂,只有在亲身耳闻目睹的现实中,才容易辩别是非曲直;也只有在所见到的大自然景色中,我才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探秘哈萨克斯坦的点点滴滴,体验它独特的民族氛围,处处都能发现生活之美!这里的高山、沙漠、草原、湖泊……是那么宁静和朴实,短短几天时间,仿佛时光在这里变得更加悠长,为旅途生活增添了不少风采和乐趣,让我对哈萨克斯坦的异国风情,无限的向往留恋,久久不忍离去。(未完待续)

2024.5.14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兴凯湖文化在线

图书信息

林兆丰诗歌集《田园放歌》2020年5月30日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众多作家、诗人、文友的支持和帮助,首批500册2020年10月售罄,之后加印500册也售出300多本,尚余124本,每本定价45元(包挂号印刷品),谢谢您的关爱。微信:13115477919.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孙文斌  沈晓密  秦 萌  郭亚楠  鄂俊光  于浩  张磊晶  刘俊

主编:林兆丰 13115477919(微信)

副主编:腊梅 1504578677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