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后服务促“双减” “五育并举”向未来

 zjp67 2024-05-16 发布于福建

立足新时代背景,课后服务不只是一项“顺民意 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落地,课后服务更是成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全过程育人的有益延伸。学校应始终把课后服务作为滋养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落实五育并举的主要阵地,通过行动优化,不断拓展学校的育人时空,拓宽学生的成长时空,形成了师生舒心、家长放心的幸福时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促使五育并举从理念走向实践,五育融合提供了有效落实方式。五育融合是新时代的育人标准,更是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作业辅导暖人心

学校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坚实阵地,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需求,立足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等多维度,常态开展以“基础课业巩固+五育元素植入+多元素能提升”的课后服务,探索形成基于“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1+N”课后服务体系。

孩子作业辅导难,是现阶段家长的最头痛的问题。学校积极解家长之忧,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作业辅导,采取分学科分班级,教务处严格点名的方式,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从统筹作业布置量、创新作业形式、分层作业辅导,各班老师指导学生在教室完成当天相应的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身心健康共护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贯通小学各学段,从课程安排到课后服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课后服务时间让孩子们深入基地播种、除草、施肥、采收。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大比拼,让他们体会劳动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素质。与此同时,配合校心理咨询室,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心灵驿站,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传统文化进课堂

学校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课后服务的教育内涵。各年级开设书法、经典诵读、折纸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七彩社团齐开放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解决校外培训费用高的难题。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兴趣社团,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个性化发展舞台,提供多元化成长的沃土。鼓号队、跳绳、编程、古筝、航模、手工、足球、乒乓球、素描等不同类型的兴趣社团,让学生锣鼓震天的“鼓号队”中陶冶情操;在“绳采飞扬”中跳动出青春的活力和健康的体魄;在“电脑编程”中享受思维的发散;在“一拨一弹”的指尖奏出校园最美的旋律;在“无人机”飞行中享受自由飞行的快乐……这些点点滴滴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充分发挥了跨学科学习,五育并举,更好地落实了“双减”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