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ancet N:房颤的卒中二级预防新进展(四)

 医贰叁Doc 2024-05-1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XI和XIa因子抑制剂

在2期和3期随机对照试验中正在研究新一代口服抗凝剂。在凝血级联中,直接XI和XIa因子抑制剂的目标是蛋白质。由于XIa因子在血栓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止血中的作用较弱,所以抑制XI和XIa因子可以大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自发性大出血的风险较小。临床前数据、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随着XI因子浓度的下降,缺血性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降低,因此人们开始开发针对XI和XIa因子的各种化合物用于临床。Asundesian和milvexian是两种小分子物质,是口服直接XIa因子抑制剂,abelacima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靶向XI因子,每月皮下给药一次。剂量发现的2b期研究已经完成,这些药物检验了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milvexian)、房颤患者的安全性(asundesian)、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asundexian)、和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后的卒中二级预防(asundisian和milvexian)。在PACIFIC-AF试验中,纳入了876名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阿哌沙班或两种不同剂量的XI因子抑制剂asundexian。按照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学会标准,主要复合结局指标(严重出血或临床意义的非-严重出血)发生率比例(以相对差异计算)为(vs 阿哌沙班):asundexian 20 mg为0.50(90%CI 0.14–1.68),asundexian  50 mg为0.16(0.01–0.99),asundexian汇总数据为0.33(0.09–0.97)。三组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相似,尽管该研究效力不够,但随访期间发生的缺血性血管事件很少。基于这些有希望的安全性结果,已经启动了asundexian(OCEANIC-AF,NCT05643573)和milvexian(LIBREXIA-AF,NCT05757869)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卒中的3期试验,但在中期分析发现没有疗效后,提前停止了asundexian的试验。abelacimab的2b期研究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与利伐沙班相比,abelacimab的主要终点(严重出血或临床意义非-严重出血)降低了67%。关于Abelacimab的一项研究正在进行之中,纳入了不符合抗凝条件的心房颤动患者,但卒中患者被排除在该试验之外(NCT05712200)。

脑出血后的二级预防

心房颤动在脑出血患者中很常见,影响约25%的患者,可能主要与重叠危险因素(如动脉高压和老年)有关。有脑出血史的患者经常不给予抗凝治疗,因为抗凝可能会增加复发性脑出血的风险。此外,与非口服抗凝治疗相关脑出血相比,抗凝相关脑出血的死亡和残疾风险更高。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抗凝期间因脑小血管疾病所致脑出血,抗凝治疗是一个复杂问题,不一定是脑出血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的观察数据一致发现,脑出血患者,尤其是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风险很高。在这些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频率通常超过复发性脑出血的频率。进一步的观察数据还发现,且不论小血管病和血肿位置(可以看作是复发性脑出血的预测因素),恢复抗凝治疗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而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由于这些观察结果,几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心房颤动伴脑出血史患者的卒中预防策略。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项试验,其中两项试验已发表(APACHE-AF和SoSTART),一项未发表(NASPAF-AF),两项试验完成招募,目前正在随访(STATICH和PRESTIGEAF;表4),但这些试验的发现是初步的结果。

图片
然而,由于患者的数量不足,需要进行大规模、充分的试验估计这一脆弱群体的出血风险。正在进行的数据安全和监测委员会最大规模试验(ENRICH-AF)建议停止入组脑叶出血或孤立性凸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这两种患者都可能是由易出血的脑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抗凝治疗会增加复发性出血的风险。这些试验的结果备受期待,为有意义的亚组分析提供足够统计能力的个体患者数据,计划合作的荟萃分析正在进行中(COCOACH)。
结论和展望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并与高死亡率和发病率有关。二级预防策略包括直接口服抗凝剂,在卒中后早期使用抗凝剂似乎是安全的,并可能降低复发风险;需要从最近完成的等待发表的试验(如OPTIMAS)和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CATALYST)中获得关于一些具有特定特征的患者的进一步数据。除抗凝外,心律控制也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但需要确定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或消融)。神经学家和心脏病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是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这种治疗的关键。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尽管进行了抗凝治疗,但仍发生了卒中,需要特别关注这组人群。在这些患者中,应考虑与心房颤动无关的卒中原因以及药物问题(依从性不好或剂量不足)。根据观察性数据,更换抗凝治疗似乎是无效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有害的。因此,这一脆弱患者群体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未知。其他非药物选择包括手术或经皮左心耳闭塞术和植入永久性颈动脉滤器;它们在缺血性卒中后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大型试验中进行评估。针对XI和XIa因子的新型药物疗法正在2期和3期试验中进行测试,与可用的直接口服抗凝药相比,可能会提供相似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此外,几项试验正在研究脑出血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这些试验测试了不同的策略,如直接口服抗凝剂和左心耳闭塞术。
(完)
文献出处:
Lancet Neurol
. 2024 Apr;23(4):404-417. doi: 10.1016/S1474-4422(24)00037-1.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in people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ments and tria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