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诗赞茉莉花

 循天园 2024-05-16 发布于广西

茉莉花色白如玉,香气浓郁,世人说它有梅花之清芬、兰花之幽雅、玫瑰之甜郁,为雅俗共赏之花。汉代传入我国,宋代开始广泛种植,现已遍布全国诸多省份。

故事掠影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顺。1097年,62岁的他被贬到海南。苏轼触景生情,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一首是专说茉莉花的,可惜全诗未存,只留下了“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两句。正是这两句诗,却记下了黎族人“簪茉莉”和“醉槟榔”的习俗,弥足珍贵。

“簪茉莉”的习俗,在我国来源已久,因为茉莉花最早就是供妇女装饰髻鬘使用的。与苏东坡同时代的许棐,也写过“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的诗句。之后写这件事的人更多,如明代皇甫汸的“素华堪饰鬘,争趁晚妆时”(《题茉莉二首》)、宋代徐灼的“酒阑娇惰抱琵琶,茉莉新堆两鬓鸦”(《茉莉花》)等,都是说这件事的,足见人们对茉莉花簪头的钟情。

药用功效

关于茉莉花的药用,按照清代医家张璐《本经逢原》中“古方罕用,近世白痢药中用之,取其芳香散陈气也”的说法,应当历史不长。结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茉莉花“以酒磨一寸服,则昏迷一日乃醒;二寸二日,三寸三日。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者用此,则不知痛也”的记载,起码在明代或稍前的时期就有用的了。

后世医家总结茉莉花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能,用于下痢腹痛、结膜炎、疮毒等的防治。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其蒸馏液入药称“茉莉花露”,有健脾理气之效。茉莉根含生物碱、甾醇,苦温有毒,临床可作麻醉止痛用药,对于跌打损伤、龋齿、头顶痛、失眠等的治疗有效果。(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