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产业的新局、困局、破局

 快乐英平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2021年我国银发市场大概在10万亿元规模,且还在持续增长:我国老年人人均年消费年复合增速约9.4%,超过了一般行业的增长速度。按这样的预期来计算,2025年,我国老年人人均消费为2.5万元,到2030年则增至3.9万元。

到2030年,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年开始,中国婴儿潮出生的人口进入大规模退休年龄,这意味着今后三十年,中国老龄化将持续加速并维持一个庞大规模。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激增,养老服务需求在未来三十年会高速增长。”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华说,可眼下,中国养老市场的一个典型观点是“有需求、没市场”,即庞大的需求尚未形成现实的影响力。

如果从养老市场的购买力、购买的销售总量来看,这个观点是成立的,我们的养老市场还未真正形成。整体来看,相比于花钱买享受,出生于1960年前人群的消费观念更保守,他们更乐于“捂住”口袋里的钱,为孙辈的需求“买单”。整体来看,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有一定限制。此外,相比于花钱买享受,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更保守,他们更乐于捂住口袋里的钱。

现阶段,我国“银发经济”福利色彩仍十分浓厚,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这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产业供给侧等多种因素相关。而在未来,当70后、80后甚至90后老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将更积极——舍得为物有所值的养老服务花钱。

我国的老年人则大多为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养老产业最基本的底层逻辑是服务。老人的生活需求,从医院、到养老机构、到社区,然后回到家,这是个循环的过程,没有一个人的需求可以只限定在一个场所,所以,将来养老行业的趋势是打破所有物理空间的概念,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需求在哪,服务就需要跟到哪。

以客户为中心,以老人和家庭为中心提供全流程、全时空的服务,如果谁能够做到这点,就一定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其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孤岛,将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的信息打通,将整个流程形成闭环。

中国养老行业会涌现很少一部分头部企业,而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两个方面:一是规模足够大,床位足够多;二就是符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养老服务机构在诸多职业素质能力中尤其看重沟通协调能力, 具体在以下三方面的调查数据得以体现:第一,在“职业素质具备”的调查结果中,沟通协调能力居第二位。第二,在“在校务需要学习的课程”调查中,老年沟通技巧位居第一。第三,在养老服务机构希望老年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的岗位的调查中,培训师、养老机构运行管理者等岗位均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综上,养老服务机构在诸多职业素质中更加看重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

     养老人才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知识能力仍需提高。在“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工作绩效表现”的调查中存在50%以上比例的“基本达标、但仍有欠缺”“不达标”的份额,表明养老服务工作质量仍需提高。

养老服务机构认为当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更需要提高突发情况的急救应对、心理护理、健康照护、沟通交流等知识和技能,而管理人员需重点提高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突发情况的急救应对与公关、质量控制知识和技能三项能力。养老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应结合养老机构人才岗位需求、知识与技术技能需要具体制定。

综上,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人才需求大,尤其是既能够良好地掌握多项养老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养老人才仍需提高多方面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