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CS Catal.:末端炔烃的加氢烷基化区域与非对映选择性合成E-烯丙基胺

 CBG资讯公众号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导读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Gojko Lalic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铜催化末端炔烃与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还原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烯丙基胺衍生物。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并在反马氏氢胺化反应中对E-异构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机理研究表明,反应涉及炔烃的氢铜化(hydrocupration)和形成solvent-caged自由基对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atal.上(DOI: 10.1021/acscatal.4c00853)。
正文
烯丙基胺骨架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同时,烯丙基胺也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合成中间体。因此,化学家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合成烯丙基胺分子的方法。其中,在碳骨架中构建新的C−N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合成策略,如烯丙基亲电试剂的胺化(Tsuji−Trost反应)和烯丙基C−H胺化反应。同时,利用新的C−C键构建是另一种制备烯丙基胺的有效策略,如氮基亲电试剂(如亚胺)与有机金属试剂的烯基化反应。受到过渡金属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启发,化学家们利用非官能化的不饱和化合物代替有机金属试剂,实现了相应的烯基化反应,如炔烃与亚胺的催化反应,包括烷基化偶联、还原偶联和氧化还原中性偶联(Schemes 1a-1c)。然而,上述方法主要集中于内烯烃底物,对于末端烯烃合成烯丙基胺的反应则报道较少(Scheme 1d)。

(图片来源:ACS Catal.

受铜催化末端烯烃的加氢官能团化合成烯丙基胺反应的启发(Scheme 2a),近日,Gojko Lalic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铜催化末端炔烃与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还原交叉偶联反应,高区域与非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烯丙基胺衍生物,且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Scheme 2b)

(图片来源:ACS Catal.

首先,作者以炔烃衍生物9和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10作为模型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大量的筛选(Table 1)。筛选结果表明,当以IPrCuCl作为催化剂,LiOEt作为周转试剂,TMCTS作为氢源,CPME/甲苯作为混合溶剂,在60℃下反应,可以83%的收率得到烯丙基胺产物11,E:Z > 70:1。

(图片来源:ACS Catal.

在获得上述最佳反应条件后,作者对底物范围进行了扩展(Scheme 3)。研究表明,一系列烷基或芳基取代的末端炔烃底物,均可顺利进行反应,可以中等至优异的收率得到相应的产物12-35。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活性基团,如卤素、烷氧羰基、炔基等,均与体系兼容。同时,一系列不同取代的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亲电试剂,也能够顺利进行反应,可以良好的收率得到相应的产物36-46。此外,利用合成的化合物47可进一步合成萘替芬前体48。然而,对于内炔烃(49)、缺电子的芳基炔烃(5051)、α-芳基取代的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5253),未能有效地进行反应。

(图片来源:ACS Catal.

紧接着,作者进行了相关的自由基捕获实验(Scheme 4)。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反应不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的形成。

(图片来源:ACS Catal.

同时,作者还进行了立体化学探针实验(Scheme 5)。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基胺产物(38)中对映选择性的损失主要是由于α-邻苯二甲酰亚胺自由基的两种构型之间的平衡。同时,反应后能够回收手性α-氯邻苯二甲酰亚胺(56,95% ee),这进一步支持了反应涉及快速和不可逆的自由基重组步骤。并且,它还消除了原料通过与烯丙胺产物形成无关过程外消旋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ACS Catal.

基于上述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作者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反应机理(Scheme 6)。首先,NHC-Cu-Cl(57)与LiOR2进行交换,生成LiCl与NHC-Cu-OR258)。在[Si]-H存在下,NHC-Cu-OR258)通过转金属化后,生成NHC-Cu-H(59)。NHC-Cu-H(59)与炔烃经氢铜化(hydrocupration)后,生成烯基铜中间体3。然后,中间体3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内层电子转移(inner-sphere electron transfer),可实现C−Cl键的断裂,并形成自由基对(7)。随后,自由基对(7)在溶剂笼(solvent cage)中进行快速的自由基重组,然后从铜(III)中间体中还原消除,获得目标的烯丙基胺产物(8),并再生NHC-Cu-Cl(57),从而完成催化循环的过程。

(图片来源:ACS Catal.
总结
美国华盛顿大学Gojko Lalic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铜催化末端炔烃与α-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还原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烯丙基胺衍生物。该反应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并以优异的E-选择性(>70:1)获得相应的反马氏产物。机理研究表明,反应涉及炔烃的氢铜化以及通过内层SET形成溶剂笼自由基对,并进行快速的自由基重组的过程。
论文信息
Regio- and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E‑Allylic Amines through Hydroalkyla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Bofei Wang, Avijit Hazra, Gojko Lalic
ACS Catal. DOI: 10.1021/acscatal.4c0085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