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碑林里的国宝》4:常败将军的国宝三件套

 丹儀 2024-05-16 发布于湖南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陈根远和杨烨合著的《藏在碑林里的国宝》,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件国宝级文物是李寿墓门、龟形墓志和石椁。

李寿墓的发现其实特别偶然,当时是在197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的农民们正在地里劳作,给地灌水,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正是李寿陵墓所在处,结果因为年久失修,墓道坍塌,李寿的墓就这么出现了。

这个李寿是谁呢?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后来他改名叫李神通了,虽然这个名字改得不错,但是他打仗不行,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堪称常败将军,但是他很忠心,李渊一开始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放眼全国各地的李氏宗亲,他是第一个响应的,这就让当时的李渊特别感动,当然了,忠心归忠心,他打仗是真不行啊。

他去打聊城的时候,面对的是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两兄弟,这俩人特别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军力较弱,而且粮草也供应不上,根本就打不过唐军,所以就想投降,可他们俩没想到,李神通竟然不同意,原因很简单,我可是李神通啊,我还没来得及大显神通呢,你们俩怎么能投降呢?不许投降,回去好好守城,等我大显神通,攻下聊城。

结果可能也是受到了感染,他手下一个叫赵君德的将领作战十分勇猛,直接率领自己的士兵攻占了城头,这下就彻底抢了李神通的风头,李神通就很生气,怎么弄了半天,大显神通的变成你了啊,然后你知道李神通干了件啥事吗?他竟然直接下令撤军了。

这下你能想象当时在城头上厮杀的赵君德内心有多崩溃吗?我这好不容易攻下了城头,大好的形势啊,友军怎么还撤退了?没有了友军的接应,就我们这支攻城部队能坚持多久啊?所以赵君德放弃了,他也下令撤军,聊城最后就没打下来,不仅如此,后来他们还被宇文智及反杀了,可以说是完败。

当然你可能会说,那宇文智及的部队毕竟是正规军,但我要告诉你,我们这位李神通连农民军也打不过,后来他打窦建德的农民军,那败得更惨,全军覆没,而且他自己都变成了俘虏,最要命的是,当时打窦建德的时候,他还拉上了李世勣、魏徵以及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导致这些人跟他一起都变成了窦建德的俘虏,还好窦建德对他们还是比较优待的。

再到后来,他还跟自己的侄子李世民一块打过刘黑闼,当然不出意外,他也是战败逃跑,妥妥的常败将军,但就因为他忠心,所以唐王朝建立之后,李渊其实对他还是特别优待的,所以他才能有一个善终,而且从我们发现的他的葬具就会发现,他在生前确实地位不低。

先说他的墓门吧,墓门是双开的,而且有门扉、门楣、门框、门栏、蹲狮石雕,非常华丽,这个双扉门被分成了四格,上面两格刻着相对站立的一对朱雀,都是凤冠高耸,长尾翘起,下面两格刻着注重写实、相对而立的两只孔雀,门的背面还用阴线刻着两尊天王像,它们就负责保护墓主人的安全。在门楣上用浅浮雕刻成流云形图案,并贴金绘成大兽面图形,门框和门栏用浅浮雕刻有蔓草花纹,门墩石上还有一对蹲狮石雕,这就是李神通的墓门。

当然与这个墓门相比,其实最吸引游客的反倒是另外两件东西。我们先来看兽首龟形墓志,这个墓志挺特别的,竟然是以乌龟为墓志。乌龟这个动物在今天的地位和古代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提起乌龟怎么总感觉好像有点骂人的意思,但是在古代,乌龟就是长寿和高贵的象征,这个乌龟的龟甲上就用篆体写了16个字,叫“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李神通,当然这个墓志铭文应该是在里面,反正我们作为游客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在乌龟的背上看到这16个字,而且那个铭文其实也是各种美化了,把李神通写的简直跟战神下凡一样,这个也能理解,他也毕竟是个开国功臣,而且还是李渊堂弟,在墓志铭上美化一下也是应该的。

最后我们说说他的石椁。一般椁是罩护在棺外的一层葬具,但是李神通的这个石椁很不一样,他的石椁直接雕成了宫殿建筑结构的形状,它是一个三开间歇山顶式房屋建筑,还有八根大柱,可以说就是一个石头房子,这就是咱们古人的那个观念,所谓事死如事生,活着的时候住什么样的房子,死了之后也住什么样的房子。这个石椁也有一个双开的小门,而且这个小门是直接打开的,当然就是不让我们进去啊。在门框上方刻着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些都是我们神话中四个方向的守护神。这个石椁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的外部四面有各种人物形象的壁画,一般来说壁画中多是些美丽的宫女,但是李神通的石椁四面竟然全是文臣、武将和仙人等等,而且排列的还很整齐,就仿佛和生前一样忠诚地拱卫着他们的主人。

说到这里,李寿墓门、龟形墓志和石椁我们就聊完了,下期我们来聊聊昭陵六骏,下期见!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