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诊遵经》(堪称是望诊的传世经典)

 FyssqzhOk 2024-05-1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气十法提纲

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何谓浮沉.色显于皮肤间者.谓之浮.隐于皮肤内者.谓之沉.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后沉者.病自表而之里.初沉而后浮者.病自里而之表.此以浮沉分表里也.何谓清浊.清者清明.其色舒也.浊者浊暗.其色惨也.

清者病在阳.浊者病在阴.自清而浊.阳病入阴.自浊而清.阴病转阳.此以清浊分阴阳也.何谓微甚.色浅淡者谓之微.色深浓者谓之甚.微者正气虚.甚者邪气实.自微而甚.则先虚而后实.自甚而微.则先实而后虚.此以微甚分虚实也.何谓散抟.散者疏离.其色开也.抟者壅滞.其色闭也.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抟而后散者.病虽久而将解.先散而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此以散抟分久近也.何谓泽夭.

气色滋润谓之泽.气色枯槁谓之夭.泽者主生.夭者主死.将夭而渐泽者.精神复盛.先泽而渐夭者.血气益衰.此以泽夭分成败也.盖十法者.辨其色之气也.五色者.辨其气之色也.气者色之变.色者气之常.气因色而其理始明.色因气而其义乃着.气也色也.分言之.则精微之道显.合观之.则病症之变彰.此气色之提纲也.经曰.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弗去.乃知新故.其是之谓乎.



望法阴阳总纲

明堂察色.以脏腑部位为体.以气色诊法为用.故分观之.可以识其常.合参之.可以通其变.然究其常变.而原其始终.要不离乎阴阳之旨.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以五色分言之.青属少阳.旺于春.赤属太阳.旺于夏.白属少阴.旺于秋.黑属太阴.旺于冬.

黄属中央土.寄于四季.旺于长夏.以六部分言之.外者上者左者皆为阳.内者下者右者皆为阴.以十法分言之.浮清甚散泽为阳.沉浊微抟夭为阴.于是乎气色兼见.部位互考.则阴阳相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阴阳之总纲也.

顾阴阳之道.阳清阴浊.阳升阴降.阳热阴寒.阳动阴静.阳外阴内.阳上阴下.阳左阴右.阳道实.阴道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以色见诸阳者易治.见诸阴者难疗.外感阴病见阳色者易治.阳病见阴色者难疗.内伤阳病见阴色者易治.阴病见阳色者难疗.凡此阴阳之理.既可合气色部位以相参.亦可合脏腑病症以相证者也.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阴阳变化.一以贯之矣.

老少望法相参

夫色之不能一致者.气质之变也.而亦有老少之殊.方其少也.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速.及其老也.血气衰.肌肉枯.气道涩.营卫之行迟.夫是故老者之色多憔悴.少者之色多润泽也.经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

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已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

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盖五十以前.五脏相生而日长.五十而后.五脏相减而日消.此天年之常也.然有年已老而体未衰者.有年方壮而形先槁者.虽强弱之不齐.亦盛衰之各异尔.要之盛于中者.必着于外.衰于里者.必形于表.故望其形色之盛衰.即可知其脏腑之盛衰.脏腑形色.犹根本之与枝叶也.此老少之同异.可一隅而反三也.

(本文摘录自《望诊遵经》)


大便望法提纲

庄生言道在屎溺.岂道果在屎溺耶.然就屎溺而言.亦可以见道.道固无不在也.是故诸书论大便.亦因之以诊病焉.愚谓屎以得黄色之正者为中.得干湿之中者为常.知其正.则知其偏.知其常.则知其变矣.设因饮食之殊.而有形色之异.亦其变之常也.诊之之法.诸书以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出黄如糜者肠中热.肠鸣渗泄者肠中寒.濡泄者因于湿.飧泄者伤于风.粪如 溏者.泄泻之病.

大肠寒.粪如羊矢者.噎膈之病.大肠枯.如水倾下者属湿.完谷不化者为寒.泄利无度者肠绝.下利清谷者里寒.自利清水.色纯青者少阴病.急下之证.行其大便.燥且结者.胃家实.下后之征.诸下血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从肠中来者.其色红.从胃中来者.其色黑.白痢者.属乎气.赤痢者.属乎血.便色白者.大肠泄.便脓血者.小肠泄.泄青白者.大肠虚.便肠垢者.大肠实.纯下青水者.风痢.泄如蟹渤者.气痢.黑如豆汁者.湿痢.黄如鱼脑者.积痢.白如鼻涕者.虚痢.黑如鸡肝者.蛊疰痢.

五液注下.痢兼五色者.脾弱之证.谷道不闭.黄汁长流者.肠绝之征.腹胀泄蛔者.疳胀.粪黑如狂者.蓄血.痢下蛔未死者.胃气未绝.痢下蛔已死者.胃气将绝.卧而遗屎.不知觉者死.病而大便如污泥者死.此皆因便以诊病也.然难经以入者为实出者为虚.是则便闭者.形气虽不足.而病气有余.便泄者.病气虽有余.而形气不足.故标本病传论曰.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伤寒论因之有急当救里.急当救表焉.合四诊而观之.标本之分.先后之辨.其如示诸掌乎.

身形望法提纲

窃思诊形之法.必先知经络之部位.辨形体之浅深.审其异同.察其常变.其病情乃可测焉.何言之.刚强者.形气有余.柔弱者.形气不足.肥者常多血少气.瘦者常多气少血.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

身强痛者.邪气有余.身痿弱者.正气不足.肿起者.邪气实.陷下者.正气虚.上肿曰风.下肿曰水.从上肿下者属气.其邪在外.从下肿上者属水.其邪在内.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无形而痛者.阴之类.有形不痛者.阳之类.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有形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此皆形之纲领也.善诊者.推而极之.变而通之.按形体之浅深.审部位之经络.合之气色.参之形容.则其病虽异.而其应不穷.夫乃叹灵素之中多活法.岐黄以后少完医.否则率意而言.执方而疗.欲其丝丝入扣.滴滴归原也难矣.谚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岂不流于下乎.而况学其下焉者乎.

附:《望诊遵经》此书目录:

作者:汪宏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卷上

诊法常以平旦

望色常宜定静

明堂周身部位

明堂六部提纲

面貌分应脏腑

五官分应五脏

五色分应五脏

相气十法提纲

望法阴阳总纲

五色相应提纲

五色主病提纲

部色主病提纲

四时望法相参

四时气色主病

昼夜阴晴相参

五方望法相参

气质望法相参

老少望法相参

居养望法相参

变色望法相参

望色先知平人

色以润泽为本

五色交错合参

五色十法合参

五色六部合参

气色部位合参

气色门户合参

色病宜忌合参

气色声音合参

气色脉象合参

气色病症合参

推展望色大意

主病条目大意

青色主病条目

赤色主病条目

黄色主病条目

白色主病条目

黑色主病条目

主病条目附识

卷下

目分脏腑部位

眼目形容提纲

眼目气色提纲

睑色望法提纲

面目望法相参

眼目形容条目

眼目气色条目

望舌诊法提纲

诊舌形容条目

诊舌气色条目

诊舌苔垢条目

诊舌津液条目

诊口形容提纲

诊口形容条目

诊唇望法提纲

诊唇形容条目

诊唇气色条目

四白望法提纲

牙齿望法提纲

牙齿望法条目

诊鼻望法提纲

诊鼻形容条目

诊耳望法提纲

眼眉望法提纲

髭须望法提纲

发望法提纲

诊头望法提纲

面形分属五脏

面容分属五脏

诊腹望法提纲

诊背望法提纲

诊手望法提纲

诊足望法提纲

毫毛望法提纲

腠理望法提纲

尺肤望法提纲

诊皮望法提纲

诊肉望法提纲

络脉望法提纲

络脉主病提纲

诊筋望法提纲

诊骨望法提纲

爪甲望法提纲

诊乳望法提纲

脐府望法提纲

肾囊望法提纲

阴茎望法提纲

诊汗望法提纲

诊血望法提纲

诊痰望法提纲

大便望法提纲

诊溺望法提纲

月经诊法提纲

形体周身部位

身形望法提纲

身容望法提纲

形容望法大纲

行止动静提纲

诊坐望法提纲

诊卧望法提纲

身容四法提纲

意态望法提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