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第十四--十六篇

 昵称君子不器 2023-10-09 发布于贵州

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

第一节易经之象数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黄帝问道,如何用麻、麦、米、黍、大豆等五谷,来制造药用之汤液及酿酒呢?

歧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歧伯回答道,要制造所说的汤液及酒,最合适的为粳米即糯来,取火燃烧的材料直用稻草。因为糯米的毂味最完整,而稻梗是很竖硬的,适合燃烧来用。

102页,汤液醪醴论篇十四,醪就是劳动的劳同音,这个黄帝问岐伯呢,说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就是做酒啦,做酒。那黄帝问如何用麻、麦、米、薯、大豆、五谷来制作药用的汤液跟酿酒呢,酿酒做哪一个更好。岐伯说我们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这里稻米讲的是粳米,这个字我们念粳,粳米。那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什么,糯米,比较甜,糯米,酿酒的话,糯米最好。那用火来烧的时候,取材料的时候用稻梗,稻梗最好,因为糯米的味道最完整。

帝曰,何以然?黄帝问,为何如此呢?

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歧伯回答道,稻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其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是火水调和之物,本身又具五味中之甘味,营养丰富,于秋季收割,梗于冬季时受寒霜浸结,所以是至坚之物。

那黄帝问他说,为什么挑这种米呢?岐伯说它这种米能得到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非常的完整,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因为稻米这个东西呢,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按照季节走。你们注意看,这个象,《易经》里面最难懂的就是象还有数,如果我们用象去看实物,不用看形色气味,我们一般中药就挑,按照形色气味去挑中药,选择中药,如果以象,稻米稻穗呢,就那么长,麦呢,麦子的毛你知道有多长,麦子的毛很长啊,东方人吃稻,毛比较短,西方人全身衣服脱下来一看全身黑猩猩一样的,我曾经帮那个人委中,那个膏肓放血,一脱下来在哪在哪,然后找。

火罐都吸不上去,因为都是毛啊,就是吃麦吃太多了。这一定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对不对!怎么毛那么长。所以说过去我们用水去熬药,有的用酒去熬药。那酒不能拿红酒什么的,要拿米酒,糯米酒酿的那个小米酒,都很好。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黄帝问道,那古之圣人制造出汤液及酒,为何很少使用?

歧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歧伯答道,古时虽制作出汤液及酒,因其时之人恬淡无欲,满足于现状,所以很少有过度伤神之事,即令有病,亦必甚浅,所以病人不多,圣人制造它,只为预防万一也。中古时期,人们道德颓丧,纵欲过度,且繁杂事多,一旦中病邪,必易深入,故非汤蘖,则无济于世。

103页,那上古圣人呢,黄帝问,作汤液醪醴,为何做了放在那边不用呢?上古圣人他就放在那边不用,只是备用而已。岐伯说因为从古代的人,做这些汤液醪醴,准备的,以为备耳,这个做了并没有吃。那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那就是服之万全。我们就需要说用一些这种汤,用这个酒啊,跟药放在一起煮。这主要是上古人的情志很淡,很恬淡,他不需要,不需要这些汤药,也不需要这些酒类的,他就可以不会生病。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黄帝问道,那今世之人服用汤药,但并非所有病皆能痊愈,又是为何呢?

歧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歧伯答道,今世因人心已乱,环境污染,病邪必盛,一般轻剂必不能治病,必须综合强烈之蘖混合使用,内攻病人体内,再加上针刺艾灸在外方可也。

那黄帝就说那今世,现代人服用汤药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治好的,为什么?岐伯说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要内外,里面要攻药,外面要艾灸才行。一定必须要这样子,为什么?因为人心乱了,我们有空气污染了,还有我们劳动会比较少,因为到哪里都坐车,然后那个取得食物也很便宜,我们现在不需要早上出去种菜,然后去上班,种了菜之后再去上班,对不对!我们就去买就很方便了。所以我们会没有那么多的劳动,运动会少,环境也污染。所以我们会用针药还有汤药一起用。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若用强烈之猛药进攻病邪,而病邪未逍,反而造成病人血虚形衰,这又是为何?

歧伯曰,神不使也。歧伯答道,因病人之神未能顺从也。

104页,最后一行,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我们用强烈的猛药的意思,很强的药去攻病的时候,而病邪没有退,造成病人气血,血虚行衰,病人反而伤到了。用强药去攻,这是为什么呢?以后你们都会遇到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岐伯说,神不使也。因为病人他不相信。所以说你病人本身不相信,你开药给他,没有用的,没有用的,因为他不相信,他不相信的时候,他即使得了这个症状,他认为是坏的,实际上是好的症状。比如说我们这个人的颈部、颚部、下腹部,肚脐在这边,这是颈。那病呢,如果胸腔这个地方,这个肺在这里,如果我们把肺切两半,上肺还有下肺,如果说我们药下去的时候,病在上,如果痰水太高了,病人会吐啊,得吐。那病在下,他会往下,大便会排出去。结果呢,你看是这样,你开处方,处方开好,病人吃下去,病人根本就不相信中药、中医嘛,他吃下去,又吐又泻,“这医生开的什么烂药,我不吃了”。然后回家躺下就睡,然后你问他,他回来躺着就睡,他之前找你是不能躺下就睡,结果你药一下去,又吐又泻,他当天晚上躺下就睡,白天跟你吵一架,说你这个烂医生,晚上回家躺下就睡觉。他就忘掉了,他不知道是中药弄好的,他本身就不信,神不使然,所以不信中药的,不要给他治,真的不要给他治,不是你慈悲心怎么样,他不会好。

帝曰,何谓神不使?黄帝问,神不顺从是何意呢?

歧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敌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歧伯答道,针灸之道理,是要把不正常的气血,回归于正常,但如病人精神状态不佳,意志上又不完全配合治疗,所以病无法愈。故一旦精力已衰神志又不能接受治疗,以致荣卫不调,而无法收拾也。造成此因,最主要是病人嗜好欲望无穷,又时怀忧伤悲哀之心情,造成精气耗损,血枯气衰,这就是神去之而病不愈之意。那黄帝说为什么神不使?岐伯说,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还有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一方面不相信,一方面就是他本身的情志上面影响很大。所以你的力量达不到那个阶段。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黄帝说,病之初犯人体时,是很微小面不易察觉的,且病开始是在皮肤上结聚的。但现代被认为是很高的医师,却都是在病已深入体内,且已严重的状态时才发现,只能说已患病且病名为何,却难施治了,针药都不及矣。现在的医师们,都学有现代的医卫,依据其所学来治病。而亲近如兄弟父母,远的如病人的朋友们,他们每日都在接触,医师每天都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气色,却无法在病之初就发现两治疗,都是病深入后才发现,所以病都不能完全治好,这为什么呢?

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歧伯回答道,病是本,医师是标,标与本必须相符合方是至圣之医师,如果医术与病情不合,病邪必不愈,这就是原因。

病不愈,一方面是不相信,一方面他本身的情志上面影响很大,所以你的力量达不到那个阶段。106页,帝曰:病之始生也,刚开始生病的时候,都极微极精,一定刚开始入结于皮肤。现在的良工,好医生呢,都是曰病成,名曰逆,现在好的医生呢,都是等到病生成了,有病了再去说生病了,开始讲这个病名是什么,讲了一大堆,病在初始的时候没有察觉到。前面那个章节讲过,我们有12个俞穴,五脏六腑有12个俞穴,跟300多少个,总共是365个,366个。所以12个是354个其他的小穴道加上12个俞穴,病一开始统统是在这些表面上的穴道,表面上的地方,你有一些酸痛怎么样的。马上用针灸去治,这个时候没有不是病,那是邪的初始。这是上工,可是现在不是,现在人病很深入了,等到病已经成病了,给你一个病名,你看岐伯那个时候就知道西医了。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就是你周围的亲人,那么多人,对不对!他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气色,结果你帮他,你也不能预防于先,也没有办法把他的病治为什么呢?岐伯说,病是本,医生是标,标和本必须相符合,才是资深的医师。如果医术和病疾不合,病邪不愈。如果你自己的亲人还不见得相信中医,他宁可去相信西医,那你怎么处理呢?你每天看到他就看到他衰败下去,他不相信你真是没有办法,这是岐伯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医生的程度不够,没有办法把病情掌握得很好,即使在你身边的人,你每天看他你还是治不好。

第二节缪刺法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黄帝说,有的病是由毛皮入里,有的是因为五臓阳气衰弱而生的。如果当一个人,其体内津液充满在胸腹之内,而肺阳不足,无法分配津液到五脏各部去,肾臓的精独守于内,无法供应动能给各脏能源,致肺之阳气从皮表出日渐消耗,身体日渐消痩,衣服成为宽松。造成这种因肺阳气不下而反散出体外,肾阳不上升反隔拒于内,阴阳相隔,上下不交,此时是如何去治疗呢?

歧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踈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歧伯回答道,此治法讲求的是让病人精神舆生理的平衡,把郁结阻塞之处疏通。为确定全身上下无阻碍之处,首先须使四肢末稍皆能活动,再使全身周围温暖起来,以助气血之流畅,再利用缪刺法来疏通有瘀血或有阻碍之处,使全身上下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使能正常的发汗,再促进肠胃及膀胱作用,使腑内无浊物堆积,这时脏内的精气就会趋于稳定,俟五脏之阳能受肺之润泽,而布达四肢时,利用汤药,调理五脏之通与不及,其同时清除脏内堆积之代谢物,助其恢复正常功能,使精气自生,肌肉外形因而壮盛起来,骨肉筋节亘相配合面有力,阴阳相隔拒的现象方可去除弥平。

帝曰,善。黄帝说,答的绝妙。

107页,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从五脏阳以竭也。有的病不是从皮毛进来的,有的是因为五脏里面阳气衰弱而产生的。我们读这个《黄帝内经》,一定是一句话要正反两面,五脏阳气不足,才会生病,阳气衰弱才会生病。那换句话说,我们随时要保持五脏的阳气很旺就不会生病了,对不对!阳气很旺。如果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他讲的是一个症状,我们常人呢,肺气,全身像一个气球一样,肺气是主宿降,肺气正常是下降的。那如果说里面的津液很多,少腹,这是肚子,这是肺中膈,肚脐,少腹。当我们少腹中间的津液很多,肺气那边堵塞掉,没有办法下降的时候,肺气会回逆,到四肢上面,原因是因为中间的湿,中间的津液太多,津液充郭,肺就独居,肺是魄嘛,我们只要看到魄,魄就是肺,魄户是肛门。所以魄,那个肛门跟肺都有关系的。所以造成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意思就是说,衣服日渐宽松,人会一直消瘦下去。这个原因是气拒于内,表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去治它呢?这就是讲治症。岐伯说呢,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踈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这个是一个藏病的治则。由于肺主皮毛,缪刺法,这个缪刺呢,是在身上所有的井穴放血,放一滴,一滴。那形体比较大的,那放两滴就够了,这是井穴。就是说我们在四肢关节的末梢,井血上面放几滴血,放几滴血,还有在四肢末梢在腿或者手臂,小腿的部分,看到有青筋,就是有血脉了,这个静脉曲张,这个静脉看到了。这个静脉会有曲张的现象,弯曲的现象。那我们在这个静脉的地方呢,点刺放一点血,还有井穴放血,这样子做的原因是什么?他能够开鬼门,鬼门就是我们的毛孔,皮肤毛孔统统打开来。洁净府,能够让肠胃膀胱能够通畅,这个要造成阳气全身分布,自己自行来清理五脏,所以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这则呢,讲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子?我们五脏,脏呢,脏的气,五脏的气,肺在上放,肺是相府之官,它主气。脏器有不平衡的时候,人就会一直会瘦掉,一直会瘦弱下去。你说他哪一个脏有问题,他并没有真正有问题。那临床上我们真的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治了很多的病人,有忧郁症,有失眠,这种内脏没有问题,他忧郁或者失眠、忧虑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让他脏器,五脏能够平。所以五脏能够平衡,让他脏器能够平衡的方法,就是缪刺法,缪刺法再讲一遍,就是12经的井穴放血。还有就是在四肢上面看到有瘀青的地方,尤其腿上面很多,你放一点血,这个缪刺灸能够把鬼门打开来,把我们皮肤毛孔打开来,让肠胃非常得干净。这种呢,只治精神方面的,阴阳隔距的病。真的你说内脏有问题,肝病怎么样的,你缪刺没有用的,没有用的,一定是精神方面的。

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第一节天度、建月、短脉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黄帝问道,揆度、奇恒二书,其记述之诊断法有所不同,为何呢?应以什为标准?

歧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岐伯回答道,揆度者,主要是教人如何度量诊断病之深浅的书;而奇恒者,是一部专论特殊奇病的书。如果用道的极点来看,五色之判断及诊脉之变化,在揆度与奇恒中,其理是一致的。人体中生命的现象是运转不停的,随四季节气而顺其自然,不可有相逆的色脉出现,一旦色脉与节气不合,则表示生命现象有所缺失,此际即可治疗。如俟病深入内脏,治病之时机已失,必令病人危殆。这些要法,很是精妙细微,且相近之处颇多,易使学习人士发生误解,所以我决定把它刻在玉石上,命名为“合玉机”。

109页,黄帝问,我听说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这个揆度和奇恒是两本书,玉版论里面谈这个。这个揆度、奇恒呢,岐伯就说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命日合玉机。我们叫揆度是…,我们如果拿罗盘,我们看风水的时候罗盘,你打开罗盘看的那个有28个星宿,我们有360个度在里面,我们讲天度讲的就是罗经,那这个黄帝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个揆度的原因,就是怎么讲呢。你们都没有天文地理的基础,我们这样讲。如果初分生长收藏,春夏秋冬四季,如果我们细分的时候,分为揆度的时候,我们都是从建月,比如说可以从进寅月作建月,从农历的一月开始,统统是属于寅月,你回去翻开黄历,翻开来农历的一月都是寅月。天度,进入一月,那建月是从寅时开始,我们人身上气血刚开始走,就是走太阴肺一经,所以我们在介绍针灸的时候,我们介绍十二经络的时候,我们从肺经开始介绍,因为它是天地之始,刚开始的地方,所以一年的初始也是寅,身体的初始也是肺,都是寅。所以我们从这里开始,那12个月呢,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循环回来,落在我们的十二个经络,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还可以把它分得更细。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人体内异常的变化,都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右不同色泽,这是一定的。若见到病色,是很淡的一种,则用汤药来治,十日内必痊愈。如颠色较深时,就必须备齐药材,亘相配合来治疗,这样可以在二十一日内痊愈。如果见病色范圃已大且深而色黯,则需把药材与酿制的酒混合来煮,用此治病则需百日左右方可痊愈。如果色己失,病人面如麈无油光,且精抻不振,则必不治,病人会在百日之内死亡。又且病人出现脉短若有若无而呼吸微弱,也是死症。又如见病人燥热口渴不饮不恶寒的外象,而其脉如中空一样极为虚弱,此乃色脉不合,也是死症。面部的气色到处可见,它有一定法则的。如果病色延展的方向是由下往上的,此乃凶兆;如果病色是由上往下发展,则是良性易治之病。女人面上病色如从左向右的方向进行,也是病加重之征;反之,从右向左延伸,则是病走浅的征兆。男人与女人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男人左阳右阴,女人左阴右阳的关系。所以女人病色向右时,表示阳上加阳,名之“重阳”,此即为亢进之象必死。如果女人病色向左发展,此为阴上加阴,名之“重阴”,生机已绝,生命机能停顿下来,故必死。阴阳产生不平衡的现象时,其使阴阳能平衡,就是治疗法则,这就是奇恒所陈述的,也是揆度所说明的。

110页,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人体异常变化都在脸上显现出来不同的色泽,这是一定固定的。这个脸,肚脐,这是下面。天地之间的四季呢,我们把它放在脸上面来的时候,对照人身上的时候是肝心脾肺肾,那如果说,我们把这个天地之间的四季,放在人的脸上来的话,肝心脾肺肾,一样可以放进来。肚脐来说的话,肝心,脾在中间,也可以,绕着神阙走,也是一样。脸上的气色,也是,它的相生的气色是这样子。其色见浅者,颜色看到不对的时候,很浅,汤液主治,十日就可以治好。颜色看到比较深的时候,我们治它二十一天。这个并没有说一定从哪一天,我们刚好是今天来,立春开始算十天,不是,就是当天开始治病来算的十天,浅色就会好,这是以我们治疗时间来定,十天应该就会如果颜色见到比较深的话,要21天,见大深者,这个时候一定要用酒去煮汤药,还要治百日以上。那如果是颜色脱掉了,颜色整个是失掉了,整个尽失了,面色也脱掉了,就是非常得危险,这个已经随时会死亡。所谓的面脱就是油光都没了,看病人整个油都跑出来,油光都散落。那好像脸上很多灰尘在上面,没洗脸一样的感觉。我们有两种情形,我们医生去看病人的时候,脸上是灰灰的,暗暗的,像灰尘一样,这是面色气色脱掉了。如果你当法官坐在那边看的时候,那个人脸色黑的,刚从牢里出来。在牢里面出来,牢狱之灾,那脸都是黑的,灰灰,像没洗脸一样。这两个不太一样。一个是在牢里面出来,他是灰,但是那个面色还在,那就是整个颜色脱掉了,病人很危险。

最明显脱色的时候,脸上气色脱掉以后,你就看到头发整个蓬起来,整个蓬起来,干掉,像木头一样完全干干的,没有油,很稀疏。我们头发一天不洗头发黏黏的,那就是油嘛,油都没了整个蓬起来的,气就脱掉了,因为这是最顶上,阳气就脱掉了,整个阳气脱掉了的时候,大概就在隔天了,你今天看到,可能明天就死掉了,很快,已经尽时日了。那一般来说,面色都脱了的话,百日里面就死掉了。那脉短气绝死,这里面讲到了短脉,这是关脉、寸脉,此脉是一寸,这是九分,短脉的意思呢,那变得很短,一点点,这是一点点短脉,没有那么长了,短脉,超过这个就是所谓的长脉,长脉短脉的区分。那这里讲呢,如果是脉短气绝死,我们怎么解释这个。阳脉呢,一定是长,阴脉呢一定是比较短。所以你看阴脉的位置,看起来是长,但是你摸他,比这短一点点。我说明的短气,怎么讲气短啊,我们摸到,如果以形来说,阳脉是九分,那你形看到是九分,你摸他的时候,阳脉是比较浮的,这就是气,气比较让。如果你摸要阳脉,他是比较长的,但是你摸到皮肤表面上,摸下去摸不到脉。气比较短,这是正常的脉,如果说你今天的脉摸下去,你重按下去的时候,阳脉在底下变得很短,阴脉呢,浮上来,阳脉应该浮在上面。如果手掌是这样的,看到手横在这个地方。这个阳脉和阴脉应该是这样子,中间是关在这个地方,摸上去是这个形状是对的。现在如果是反过来,是斜的,阴脉浮起来,阳脉下去了,这阴阳就反逆过来了,这就是凶脉,他是这个意思。那如果说阴阳是反逆的,气绝死,气没有了,就是气脉反过来就死。那病温虚甚死,温虚就是病人显现的症状是燥热、口渴,但是病人燥热、口渴呢,他又不想吃东西,也就是说我现在很燥热,很口渴,我自然会去喝水,病人很口渴,他也不去喝水。脉和这个症状完全是不合的现象,简单我们归纳起来的话,怎么解释呢,脉、症如果是合的,比如说我们摸到他的脉,皮肤是表面上,脉是浮在那边的。病人呢,跟你陈述的,就是我这个皮肤痛,我这个脖子痛,项强肩膀痛,都是脉症合,这都很好治。脉、症不合,都是比较难治。病人的脉摸下去明明是很深,就出现表症,或者是病人是很浮的脉,很凶大的脉,你一看摸上是浮脉,脉那么大浮在表面上,你就问他,你感冒发烧,我没有啊,就是内脏的阳气往外浮。所以我们真脏脉摸的时候,不管是肝脉、心脉、脾脉、肺脉、肾脉,当摸到真藏脉的时候,不管是溢脉还是腹脉的时候,统统是浮大洪大的,那个脉跳得很大的,那你说“这是表症的脉”,不是,是脉症不符。如果是表症的脉,病人一定会有表症,比如说表示在皮肤上面,比如说皮肤痒,皮肤痛啊,肌肉关节痛,发烧啊,项长啊,脖子硬、头痛。那就是脉、症是符合到的,脉、症如果不符的话,都是死症,很危险的症状,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脸上的气色,这个脸上的气色呢,都是属于,不管他是肝心脾肺肾,我们之所以定出来这个位置,就是因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定出来位置,如果整个脸上的气色,我们是以胃气来说。如果胃气的方向是从下往上走,由下一直往上走,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心脏的颜色一直往上走,脾脏的颜色一直往上走,肾脏也是原来,肾原来在这里,这是黑,气色一直往上走越来越扩散,往上扩散的时候就是凶。因为头是阳之极,没有再超过头了。阳极的话,会生阴。所以头面,身体是冷的。正常的气是往下降下来的,往上走是逆气,代表是凶。所以病色是由上往下发展的话,是良性,就是病情在退,越来越好治。那女人跟男人相好反的,男子左为逆,右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女刚好是一正一反。我们再休息一下。

第二节阴阳循环平衡

110页,这边讲的奇恒还有揆度,主要讲的就是天地之间的阴阳平衡。那我们有24个节气,分成12个月,人身上有12个经络,对应12个月。那从春夏秋冬一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气这样走的时候,一直在循环,阴和阳平衡、阴和阳的平衡,才会造成循环的现象。到了极点的时候,到了冬至,到了阴的极的时候,开始要生阳了,再回头又走。所以阴阳本身是一直循环,成为一个大周天一样,像宇宙一样。所以我们在看罗经的时候,我们打开来看天上的天干、地支都在这个里面,有360度在里面转,我们实际上就是找他阴阳的平衡,跟人身体上也是一样。头面呢本身是阳,阳到极的时候,阳到顶的时候会生阴,往下走,这是常,常就是正常。现在人的气色呢,由下往上走,这是逆,反逆,就是凶。所以气色…,比如说这个人来找你看是肾脏病,刚开始的时候是黑的,底下是黑的,因为水克火,你在火的位置上,怎么看到水的颜色,水的颜色就是黑的。那你给他治了一个礼拜,一个礼拜之后鼻子变黑了,糟糕,就是这个不对了,对不对!那如果有人来找你的时候,脸整个都是黑的了,开始治的时候,头上这个慢慢褪下来了,慢慢往下褪了,褪到这边,下巴这里是黑的,代表你的方向是对的,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讲这个阴阳平衡嘛。

第三节女性面颊观阴阳

那脸上呢.一个女的来说,女人呢,女人脸的左边呢是阴,右边是阳,如果说,看气色的时候,这个肝这边是肝青,这个青色呢,一直往右边去,一直往右边去。那阳一直往上加,一直往上加,就是重阳,阳上加阳。如果说是从右边往左边走,我刚才讲这个是上下,横着走,如果是由右边往这边走,这个是肺,越来越白,一直往阴这边靠,就是重阴,阴上加阴,阳上加阳,都是逆症,都是不好。所以阴和阳要平衡,不能阳了再阳,那一直往外走。观念的想法是这样子,比如说我们讲这个肝脏,肝里面有阳、有阴,那这个阴阳是平衡的状态之下,那如果是阳外走,肝里面没有阳的时候,阴就会累计在里面,累计久了以后变成实,就是阴实,变成阴实,这是危险的。所以阴和阳要平衡。举例,我们人身上的肥肉和瘦肉,肥肉是阴,瘦肉是阳。所以人身上的肥肉是高过瘦肉,那外面还有一层皮呢,皮是阳,所以阴阳阴阳阴阳,一直包在一起。所以才会形成一层一层,阴阳阴阳,这是举例。这就是平衡的状态之下。所以平常人才能形成这样子。所以讲奇恒跟揆度讲的就是阴阳而已。那这里只是举例。

第四节虚实脉、孤脉

搏脉庳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不所胜曰逆,逆见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脉搏动很盛大时,乃身体发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脉独盛于寸口,表示阴气已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则表示阳气已衰之象,这叫做“孤脉”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失不足了。孤脉乃危症,虚脉乃易治之脉。使用“奇恒、揆度”之法,都以手大阴肺经寅时为气行之始,周而复始,一旦气行之处无法通过,则为“逆”,逆盛则必死。只要气血能贯注依时而行,不为病邪所阻,则可生存。自然界由八方吹来的风,依循四季变换而改变方向,如此能周而复始,则万物必生。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如果一旦倒行逆施,则万物受损,伤害无法计较矣,此纶之大要全矣。

111页,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这个我们怎么解释,又回到脉了,回到我们这个脉。关脉这边,这是寸脉,这是尺脉,关脉是阳,尺脉是阳,这是基本观念。关脉比较大,侧面看的时候,侧面手掌,这是手掌的位置。那里面的脉形,应该走向是这样的,你摸上面中间是关脉。皮肤底下的脉动是这样子,上面一点。因为前面是阳嘛,阳是不是比较浮起来一点,后面是阴嘛,阴自然而然会比较稍下一点。这是九分,这是一寸的长,剖面看的时候,你摸脉应该是这种感觉才对。那如果说这阴脉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阳脉变得越来越大,底下浮到表面上来了。这就是阳要出来了。本来就有阳,那内脏里面的阳要往外走,阳就是动能,他的能量,他的生命力一直往外走,这是博脉,博脉是寒热之交,如果脉孤为消气。我们的脉搏动作很大的时候,身体会发生…,

因为这个阳是主四肢,主关节四肢,会造成手足不随,阳会形成这个样子的。就是我们所谓的表,阴阳表里的表,当我们人受到外在的邪来侵犯我们身体的时候,我们的内脏的阳会出来跟它相抗的。如果你是很健康的阳,本来我们皮肤外面就已经有阳了,这个阳就已经足够对抗环境的改变,外来的病毒的时候,这个没有病的你知道。那你表面的阳没有办法对抗外来的病邪的时候,你身体里面的阳会自动出来,跟它对抗的。

对抗的时候就产生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之下,就是你赢了就是热,输了就是寒。脉独盛于寸口,如果说你这个寸口摸到脉,那个后面的尺脉没有了,就是独盛于寸口,这种情形的话,这表示阴气已经消解了。如果说反过来,脉独盛于尺表示阳气衰了,因为阴脉太大了,这个脉反过来,独盛,阴脉过大,这叫做孤脉。脉形呢,如果是中空没有力,血不够了,这个血不足的时候,人很好玩,得到是反的,你说“老师血不足的话脉会变小”,你错了,(血)不足的时候脉会变大,刚好是反过来的,脉会变大,因为里面是空的嘛,空的时候脉变大,压的时候好像空的葱一样,葱身一样中间是空的。当然了,我们后面会讲到孔脉,孔脉就是中空的脉,失血,血不够,人血不够的时候,脉形会变得很大。那我们常常看手臂尺内,如果在尺内,阴的这一段,从这个关到尺泽这一段,尺泽以内看到的青筋很多,这就是贫血。那你看气色,气色的时候,脸上本来胃气是带一点黄,脸上都比较暗,胃气都看不到,代表胃,我们五味入口,到了胃里面,还没有办法化生成血。

这个时候都会有血不足的现象。这就是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血不够了。那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孤脉呢,不管是孤阴之脉或者是孤阳之脉,这是危险。脉,虚脉很好治,虚脉呢,简单讲虚实,如果是孤阳的脉,阴没有了,孤阴的脉阳没有了,都是不好治的病,比较重的病。如果你只是摸到虚脉,虚脉很好治,为什么?虚就是没有,里面什么都没有长,就叫虚脉。摸到实脉比较不好,所以摸到实脉的话,这个就是实脉,阳实或者阴实。

如果是虚脉的话代表里面没有长东西,所以我们如果病人摸,摸他的脉本来是实脉,本来是重病的,结果你把一个病人从实脉治成虚脉,非常好。病人在从生病回到正常之前,都是纯虚症,纯虚症。这是我们过去,我们不管是理论上《黄帝内经》讲的,我们在临症上面看的时候,都会呈现到虚症的现象。这个时候也就是说,人体就这样子,你把病去掉以后,人是很虚的,这个时候你给他滋补一下就好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好像你车子原来不好,你把它故障修好了,对不对!修好以后,车子还不会跑啊,因为汽油还没加啊,机油还没灌,对不对!水箱还没加水,然后给它滋补一下就开始动了。所以人体呢,就按照阴阳平衡的道理来走,跟我们的那个奇恒跟揆度是一样的,专门讲的天地的阴阳平衡,完全是要相合相通的。这是这个章节讲的东西。

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第一节十二节气与气血变化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黄帝问道,诊断与治疗的要领在何处?

歧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歧伯回答道,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人之气则聚于脾。五月、六月时,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之气聚在头。七月、八月时,阴气开始受损,此时人之气在肺中。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此时人之气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时,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际人之气在肾。

113页,叫诊要经终论,这个诊要经终论又把前面12章又给你重新复习一遍,为什么?讲的更细了,可以讲得细了,为什么?你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在前面12章讲的时候给你一个概念概念概念,现在慢慢慢慢慢慢讲分细了。这个黄帝问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在哪里,重点在哪里,要领,怎么样抓到它的要领?岐伯说,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一月份的时候,这个就是我们讲寅月,这个农历一月份的时候,二月份的时候,刚开始天气开始走,地气始发,这个人气在肝。三月、四月的时候,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就是气,天阳慢慢慢慢升起来了,所以天气主要讲的是天阳,地气主要讲的是地阴。到了刚开始一月份的时候、二月份的时候,阳气开始动了,地的阴气开始往上升。这个时候是肝脏,这是讲的就是肝脏。那三月四月的时候,天阳开始运转了,正方的时候开始运转了,地气呢,由下慢慢往上升,这个时候人的气应该跟着时节走,我们人的气一定要跟着这个节气走。这个时候人的气就聚在脾脏,脾脏上面。五月六月呢,天气非常得盛,地气就升的非常得高,这个时候人身上最高的地方就在什么,头部,所以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呢,阴气开始杀了,也就是这个开始受损的意思。这个时候人气在肺。九月十月,天气开始变冷,冷的时候,那个地气就慢慢往下走。这个时候人体呢,人体的气就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的时候,寒冷的气和地气合并,就是阴寒的地方,就是在肾脏。因为合并,所以很多动物,像熊、蛇,很多去冬眠。因为很寒冷,然后就冬眠,尽量少消耗掉身体里面的这个能量,要冬眠起来,这都是按照天地之间,动物的性,这个自然间,动物的本性,一定要相信动物的本性,它会按照节气走,只有我们人不按照节气走,所有的动物都按照节气走,它很聪明的,它觉得不对,它开始躲起来,开始冬眠什么样子,他不吃东西,躲在那边睡觉,挖个地方睡觉,能够活下去。结果动物也没有豪宅,也没有暖气,就冬天也没有死在冻疮。我们人还会死在冻疮,还会冻死。所以很丢脸。那学熊、学蛇这种东西。

故春剌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闲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死循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闲者散下所以春季时得病,可用针刺络脉之处及皮肤上肉之交界处,只要浅刺出血即可停止。病势严重的会傳入脏中,气者即环绕在针刺部位,不会深入也。夏季得病,则用针刺更细的孙铬,微出血即止,病邪就会消除,气血循环就会正常。秋季中病,则须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剌,全身上下都一致如此,俟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即停止。冬季得病必深,故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势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病轻者,则针下亦浅,用散剌法即可。

前面讲的是12个月的节气,阴阳的变化。那就是因为是这样子,岐伯说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春天的时候,故春剌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因为春季得病的时候是刚开始,天气和地气在变动的时候,这时候病在皮肤,都在皮肤上面,肌肉交接的地方,你浅刺出血就好了。当严重的时候,春天的时候,一二月的时候,一二月的时候如果是严重了,会传到内脏里面去。一二月的话就是肝脏了,三四月就是脾脏,诸如此类的。

第二节四季下针法

夏天的时候,夏天得病的时候,我们刺这个络俞穴,刺它更细的地方,是孙络,很细微,四肢末梢的地方,放一点出血就好了,病邪就会去

因为什么,因为它气当旺,当旺的时候我们人的气跟天地的气是一样子当旺的时候,这个时候呢,病邪都不容易进我们的身体,都在皮肤表面。诊断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治病或者诊断,不要太过,也不要太不急,病得很浅我们就很浅得治,病得很深我们就给他刺得很深。所以我们在下针灸的时候,我们春天的时候,春夏,这个针比较浅。那秋冬的时候,针会比较深。因为季节的变化,因为春夏的时候慢慢走了,到了夏天更浅,走到皮表了。秋天的时候,从皮表慢慢走到骨边,所以天气冷的时候,我们下针可以下得深,下到骨头旁边。简单讲就是这意思。

那我们像秋天的时候呢,秋刺皮肤循理,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下去,那等到病人气色,神色变为正常,就可以起针。任何病在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真正内脏病这个力量不够的,这是讲病邪刚入身体的时候,我们治之在初,上工就是一开始病邪进来我们就开始做,这一段讲就是秋天的时候病邪进来我们怎么扎,夏天的时候、春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病邪一进来我们怎么做。冬天的时候因为寒气比较重,所以病会比较深,那时候我们下针都下在背后俞穴和腹穴上面,我们背的俞穴为主。病是重者,下针一定要深,病浅下针浅,这就是我们的治疗的原则。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髋,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不同,各应用之刺法亦殊,翳师须遵行此常规所在。如在春季时却使用夏季之针刺法,必然不及而伤及元气,结果造成病人血脉混乱,气息欲绝,病邪则因毛孔大张而入侵骨髓,无法痊愈,使病人食欲不振,呼吸会变短促。春季针时如使用秋季之针刺法,则会造成病邪无法尽出,故呈现抽筋拘挛气不下而上逆为咳嗽,病亦不愈,病人会呈现易惊或无事而哭等情志症状。春季时如使用冬季之刺法,则会把病邪引入体内深处附于臓内,造成病人腹胀满,病不会好,且栾为多话的现象。夏季时用春季之刺法,病必不愈,因邪必无法尽出而滞留体内,如此一来,病人必会无力且怠惰懒散。夏季时使用秋季之剌法,病亦不愈,病人气伤,以致病人呈现懒于言语,时易受惊如遭人逮捕一样。夏季时使用冬季之刺法,病亦不愈,且气血皆伤,造成病人呼吸浅短,精神萎靡,时常动怒的现象。秋季时使用春季之刺法,病必不愈,病邪无法尽散,造成病人健忘而无法成事。秋季时使用夏季之剌法,病亦不愈,亦必伤及气,则会出现嗜眠又常作恶梦的现象。秋季而用冬季之剌法,病人亦不愈,必因过重之针刺手法伤及气血,此时病人呈现阵陴恶寒的症状。冬季时如使用春季刺法,病亦不愈,反使表气损伤,病邪日深,使病人出现想睡又无法入眠之虚烦现象。冬季时使用夏季刺法,病也不会好,反使表阳之气四散不守,而造成手足麻痹不仁的症状。冬季时使用秋季剌法,病不会好,反而伤及欲收藏之正常津液,结果令病人出现极易口渴的现象。

你看第二段接着前面那一段,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你如果春天应该刺在春的位置上。那你刺到夏分,就会造成这个不及,而伤的元气。夏天的时候,病在最表,在皮肤最表。那春天的时候,我们这个骨呢,这样讲,我图个画你就懂了。我们中间是一个骨头,这个骨是冬天,骨头旁边有筋,筋就是春天,夏天就是血脉,脉搏,这是筋,脉搏在这里面,脉搏。你如果说春天的时候,我们针下在筋上面,你如果下在这个春天针下在脉搏上面,没有下到筋,不够深,不及,那如果力量不够,病不但不能而且气会乱。因为你动到气了,我们针一下去,病人气就会开始动。那你下到不及的时候,第一个影响到正气,因为你伤到正气了,病气也没有去掉,气会乱。气一乱,病邪就会趁乱而入。这就是他下的定义,会造成人不想吃东西,而且呼吸很短——少气。春刺秋分,春天呢,就是你刺他秋分,秋分上面,秋分的刺法呢,我们应该是这个秋天呢跟冬天,应该是针要下到骨边,这个秋天,在秋冬的时候正常是下到骨边。你现在春天呢,你把针下得太深,太过,会造成这个样子。让人受到惊吓,而且容易哭。那秋刺冬分呢,也是太深,到了深达到骨边去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这个里面讲了很多的这个症状,大家会不容易搞清楚,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给你辩证就是,过汗不及,不及的时候产生的症状都是静,太过产生的是动。

比如说人不讲话,少言、懒言,不太想讲话,少言就是坐在那边,这个症状为不及,你会产生的这个动或者这个静,太过了会产生动,会动到内在的气。本来情志很平稳的,结果情志变得很亢奋,很高亢,然后讲话会变得很多。那这个是《黄帝内经》非常讲究这个东西,临床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种区别?有一点点而已,真正我们下针的时候,我们不会计较说春夏秋冬,像它计较那么细。以前计较得很细,我给诸位讲,因为针粗,我们现在针很细,即使你春天、夏天,你把它下得很浅,我们春夏浅刺,秋冬深刺,这是我们下针的原则,你那个针很细,即使春夏你下深一点,病人不会气乱的。

所以我们针都30号都很细,那个针一号、二号都很大了,号码越小了针越粗,号码越大了针越细。那我们这个针因为都有细针、毫针。所以说我们没有真正在临床上,并没有那么讲究,当然以前那个针,因为冶金技术没有那么那个针要下得很粗,那诸位要特别小心,那个针会伤到。现在针我们倒是没有说,真正那么斤斤计较,那只有记得大原则,就是春夏我们下得浅,秋冬下得深。所以说我们如果真正来翻译它的时候。

115页,比如说,我们讲说夏至春分,夏天的时候,你应该是在夏的位置上,肌肉里面。那个血脉旁边,肌肉中间,你如果刺的是春分,很浅的,力量不够到,病不会好。令人解堕。如果我们真正翻译好的话,因为你的针比较粗嘛,比较粗,那你下的时候不及,下的力量不够,不及,针孔就很大,这样人正气就会伤到。因为病气在底下,你针下没有到病气,病还在那边,病还没有走,你针孔开得很大,又伤到正气的意思,那个针比较大。如果你用细针来解释就不一样,细针,针下去拿上来都不见血的。以前那个针像火柴棒那么粗,下去拉上来都是血,对不对!结果那个病在比较深,你针下得太浅,就是浅的时候,那个人的阳气在这边,你把正气伤到了,邪气还没走。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及和太过都不好,像夏刺秋分,病不愈,就是不够好、不及,令人心中欲无言。

我们心呢,藏神,神分阴阳。我们为什么要阴阳,就是处方药有阳有阴,所谓分到阴去了就是讲魄,分到阳去了就是讲魂,所以神魂魄三者是一样的东西,但是都是出于神。那魄带病的时候,魄主静,魂主动,这两个不太一样。小孩子晚上睡觉起来梦游——动,对不对!还有你会发现小孩子奇怪,大白天他不喜欢在外面跑跟小孩子玩,他喜欢躲在衣橱里面。那衣橱门关起来,喜欢见暗,那主静,看到肺,知道这意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区分这个。我们知道这个动静,这个一个是动一个是静,我们知道病在魂在魄,我们晓得用阴药还是用阳药,他的症状在阴阳哪边。

所以我一再跟诸位讲,所有的辩证那么复杂,最主要就是辩阴阳。那我们一个人话讲的很多,是阳;一个人不想讲话,是阴,一个人很亢奋一直动,好动没有办法停下来。一个人少言,他根本不想做事情,完全没有斗志,那就是阴。简单区分就是这样子,这些其实讲的东西重点是在这里。那你们看一看就好了,真正我们临床用不会这样子,不会那么小心的,不会。

那这个夏刺冬分,这些都是太过,病也不会好。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天刺春分,病也不会你看他讲的很复杂,什么春至夏分,怎么怎么样,最主要是春天你知道按照春刺,夏天按照夏刺,秋天按照秋。

一般就是我刚刚讲的,秋冬针要深,春夏针要浅,这就够了。那其他的发生什么问题,诸位可以看看书上的翻译就可以了。

第三节短刺针法

凡刺胸腹者,必闭五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gé】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胃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憿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凡施用针术于胸腹之部时,必须避免刺到五脏,如刺中心脏者一日便死,剌中脾臓者五日必死,刺中肾脏者七日死,刺中肺脏者五日死。刺中膈膜者,必损及中气之管道,如病虽治好,不足一年必死。施刺之人,知道要避免中脏者,乃是知道顺应之法则也。所谓“从”意,是指熟悉五脏与膈之部位的人,不熟悉五臓膈位之人必会伤及它。凡刺胸腹者,必不裸身,身体以布盖,隔布施刺,无效时再刺,施刺之人必须专心严肃的用针。凡针刺肿病时,必摇动针柄,使针孔加大,病邪顺之而出;凡刺经络上穴道时不可摇动针抦,这是刺法之大要也。

116页,我们看凡刺胸腹者,我们针呢,要下到胸部,要下在背部、腹部,一定要避开五脏,你不要去表演,说老师你看我下得真准,一针就下到心脏,这都不好,内脏一定要避开来。所以我们才会有斜刺,不会直刺的。

如果扎到心脏,一天就死掉了,环死,就一天就死掉了。

如果扎到脾脏呢,五天就死掉了,那你现在的针我们讲过,现在的针很细,你真正碰到脾脏还不会怎么,碰到心脏不行啊。

那以前的针很粗啊,根本刀子一样刺进去的,对不对!当然会死,所以不要乱扎,就算是细针也不要扎到内脏。那中脾者五天死,中肾者七天死,中肺者五天死。如果中到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病就算好了,不过一岁必死。

所以我们扎针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脏腑。那我们扎背针的时候都斜刺,我已经跟你讲过,我们都是斜刺,我们不会扎直刺的。

但到了肚脐,到了第14椎以下,我们才是直刺。因为已经避开脏了,它直刺没有问题。上面我们都尽量左右斜刺,不要扎得太深,就不会扎到,绝对不要扎到脏腑。那中鬲者,横膈的地方。

那要刺避开五脏者,你如果能避开了五脏,就是知道它的逆所从。所谓从者,膈和脾胃之间,不知者反之。

我们下针的度量的方法,你在胸腔下来肚脐,到少腹,我们心蔽骨的地方,膈呢在这个位置上,膈在这个位置上,所以有一些在心蔽骨的下面,有一些在肋骨的上面,膈在这个地方。那这个膈之上呢,和膈之下,这个是我们那个心脏和肺脏、肝脏、脾脏区分开来的地方,它的意思是讲以这个来做标准,这个避刺五脏者,所谓重者就是膈与脾胃之处。这是我们的丈量的标准,用这个来看,比如我们扎心脏,心脏在这个上方,你的上方有心的蔽骨保护住,对不对!那你一定要从肋骨旁边的缝隙中间扎进去。人家保护得很你从这边给扎到心脏去,这不好。那我们真的有直刺背后刺。有哟,有一种刺法,我们称之为短刺,(伏龙山下的人注:此段倪师在'第六节更正-短刺法’有更正此处'短刺’应称为'偶刺’)也是在内经里面。比如说心脏痛,心脏痛痛到哪里,痛到这里,那过去的古人是手去丈量,在这个地方,心里面假想,这个后面正对着后面,正后方一个位置上,这两个前后是相对的。然后正面下一针,后面下一针,这一针下去,痛就去掉了,就这么快。我是这里痛,你就手顶在这里,然后后面找个跟他相对称的位置扎下去,这边扎一针,后面扎一针,那针不是很深扎进去,扎到肋骨,那一般我们是不穿过肋骨的,你穿过肋骨,肋骨不会碰到内脏的,你穿过肋骨很深,刺过肋骨才会碰到肺脏,才会碰到心脏。那就是前后的针法,叫短刺,不要刺太深,短刺。那你如果丈量不精准,过去有些人,用骑竹马,骑着竹竿在上面拉,拉深两个挂在那面,就想帮他找这个点,不会找错点嘛。那现在的话,如果你拿那个我们雷射的笔,你拿两个雷射的笔放在旁边,然后两个对让线刚好碰到线,然后那个人站在中间,我哪里痛,这里痛,后面就出现了。是不是很好的方法,对不对!你买越便宜越那个只是光线而已嘛。你不要真正跑到那边照雷射什么,光线能够找到那个点,就是这种胸痹很快,针一下去就好了。但是你不能扎到内脏,我们为什么叫短刺,就是很短的针刺下去就好了。这两个阴阳,因为背后是阳经,一插上去马上阴阳就通了。我不是讲过嘛,中医就在阴阳平衡。

如果你不知道从膈来丈量,刺胸腹者就危险了。

那我们如果针刺在胸和腹,那一般以布包到,乃从单布上刺,这是因为,这个天气太冷了,天气太冷的话我们扎针呢,不要让他衣服脱开来,身上以布盖到,过去一般是隔着布就扎进去了。这是讲隔着布施刺,没有效再刺。

这个现代人你千万不要隔着衣服扎针啊,我们在美国给他隔着衣服扎针要告你。所以宁可房间开暖气,因为现在我们有这些工具,有这些器具很可以改变一下环境,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病人在天气冷的时候,不会身体暴露在冷风之下。我们天气冷要保温,对不对!结果为了扎针衣服要拉开来,就在冷气的状态下,这个冷天的状态之下,我们要开暖气的话我们再下针比较还是可以下。不用说按照以前,以前根本岐伯想都想不到还有暖气呢。而且北方非常得冷,所以你千万不要按照这里说,隔着布就刺下去喔。

那么我们针刺的时候一定要严肃,不能嬉皮笑脸的,嬉皮笑脸的那个针扎不准,手在那边抖。

第四节摇针:治肿病

那这种摇针,如果遇到肿胀,比如我手肿起来了,肿得很大,扭到了,对不对!那针扎到我们的八风上面的时候,针出来要摇针,摇针是泄气,把气泄出来,摇针,尤其我们用细针去摇。像我们以前墙上那种九针,拿个很粗的针进去摇,那一定大出血,那就太过了,一定要细的针下去。摇针是在肿病的时候用的。

那经刺勿摇,那刺到经络上的穴道的时候,不可以摇,这是刺法的大要。所以我们刺在肿的地方,我现在讲,一个是形肿,如果你手肿起来,我们针这样下进去,摇大针孔,脚踝如果关节肿起来,我们商丘透过去的时候,摇大针孔,这都可以的。

这个脚呢,这是膝盖的内侧,内侧腿,内侧,那我们这个里边的骨头在这边,另外一根骨头在这边,我们在学针灸的时候我们学过,三皇,这是阴陵泉,再下三寸呢地机,然后内踝裸上三寸这是三阴交,我们合为天人地三皇。这是水道,因为脾统水嘛,水道的位置上,病人脚水肿的时候,你针扎进去摇一摇出来,肿症通通可以用摇针的,摇完出来以后,因为你扎的是水道上面,不会出血哦,会出水,水在那边滴,就给它漏没有关系,摇针以后出来让他水,压力就会释放掉,病人那个胀痛的现象就会疏解掉,不单单可以倒水出来,针下去以后病人小便量就会增加。这是刺肿摇针,要摇针。那除了这个,我们在经络上去下针的时候就不要去乱摇它了,不要乱摇它,这是刺的道理。所以整本《黄帝内经》跟针灸是完全是密合的。

第五节经脉断绝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黄帝问,希望能知道十二经脉的脉气尽绝时的症状如何?

歧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chìzòng】,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yì】干,善溺心烦。甚者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歧伯回答道,当太阳经的脉气断绝时,病人目必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此际津液已亡,唯皮毛上有些微尚存,一旦再汗出如油,乃津液尽矣,病人必死。少阳经脉之气尽时,病人必有耳聋现象,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俟至目睛无法转动时,病人必一日半内死亡,死前色会先呈青色再转白色,然后死去。阳明经脉之气尽时。病人会口眼乱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之盛大,但等到手足麻痹时,也是死亡降临之时了。少阴经脉气尽时,病人脸黑无光,齿龈退缩而生黄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而死亡。太阴经脉气尽时,腹会胀满,呼吸不畅,善于噫气与呕吐,一旦呕吐剧烈时,气必上升,病人脸上会呈现赤色状。如杲呕吐不出秽物积留体内,造成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终而产生面色黧黑无光,皮毛呈现干燥枯萎的现象;而终至死亡矣。厥阴经脉气尽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溺而心情烦燥,严重时舌向上惓。睪丸上缩入腹而死。以上是十二经脉气将绝时,所出现的现象也。

117页这一段讲的,黄帝问,十二经脉的气终奈何?就是意思就是说12条经脉我们有肺经、大肠经、胃经呀,脾经,经脉的脉气完全断绝的时候产生的症状是什么?是终嘛,就结束了,这个经脉完蛋了,气整个没了,病人会产生哪些现象?下面这一段讲的是这些。所以以后你如果问他,看到这个病人这个样子,我们就知道他哪一条经脉脉气没有了,脉气绝掉了。

歧伯说,太阳的脉,膀胱经的脉,膀胱经我们最大了,从背后一路上来到头部,到睛明这个地方,整个后项环绕着头、在督脉旁开一寸半的地方,一路上来,如果太阳的脉整个脉气整个断绝掉了,这个气整个丧失掉了,病人会出现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我们什么叫做戴眼?就是眼睛往上翻,眼白,眼睛往上翻,叫戴眼。眼睛是这样子的,这是正常人,戴眼呢就是眼珠子往上,眼珠子往上,那反白了嘛,带眼。因为经气膀胱经的经气到经明,经气丧失的时候就会呈现这种现象。那反则,反则就是我们整个人弯过去,本来人是这样往前弯很好弯,他不是,整个反折过去,督脉本来我们往前,他整个后翻过来,后翻过来,因为经气绝,经气一绝,没有经气的时候,他就没有那种松紧的力量,整个缩紧下来,一缩紧下来整个人反过来,反过来,所以我们叫角弓反张也是一样,就是这个意思。“那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这个病人呢,这个色白呢就是面色非常的苍白,面色苍白,这个人的头呢是六阳之汇,阳气很重,阳气的来源是什么,来自脾胃,那整个色苍白掉了,代表胃气、脾气,脾脏的胃气都没有了,那病人会有色苍的现象。那如果说他说绝汗乃出,这里的绝汗就是油,脸上会出油,我们人身上有油,你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你摸摸鼻子上那都是油,有人说老师我鼻子的油怎么那么多,那都是气,绝汗等到油尽出了,你摸上去以后油灯尽枯,你摸都摸不到油了,整个皮肤干干的摸不到油了,你气都没有了,太阳的经脉这个气绝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出就死掉了,就死掉,经脉没有气了嘛。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绝系者一日半就死掉了,死的时候色先青白,乃死矣。我们的人会有耳聋的现象,耳聋很多,耳聋,我们有两种,一种是外来的,你如果说你听那个音乐刚好演唱会,你刚好你好死不死坐在那个喇叭旁边,喇叭,很大一个喇叭50寸的那么大的,平常我们25寸已经很大,那种50寸,你还刚好就坐到旁边,傻傻的也不会跑开,音放的时候那耳朵聋掉了,这是实症,这跟少阳没有关系,不要弄错。还有你在射击,你知道我们在射击在美国去射击的时候,我们有音兜,就是室内在射击的时候,我们戴那个耳罩,把它戴起来,不然的话耳朵会耳鸣呀,那回音很大,那这都是实症,跟胆没有关系,这里讲的耳聋是由内发,虚症而发的耳聋。那所谓同气相求,所以说你如果说因为音响造成的哪个音造成的,那个那你要治好这种实质很简单,你要回到现场去,然后慢慢慢慢离开来,所以你一旦当场耳朵受伤的时候,千万要慢慢慢慢移开,比如说你是在室内射击,你一打,你忘掉戴耳机,一开枪那个声音很大,当时耳r一听不清楚,那个耳膜会振得很厉害,这个时候你把耳机戴上,露一点点出来再开一枪,用同样的枪同样的子弹,光子弹那个很多种不同的子弹,有爆发的有一般的教练弹有什么,铅弹,那个声音都不一样的,那同样一把枪,子弹你要找同样的子弹,然后慢慢耳机戴起来,让他习惯,耳聋就好了,同样的喇叭,你在这个喇叭受伤,放同样的音乐,然后慢慢慢慢移开移开,慢慢隔开,离他远,让耳朵慢慢习惯他,同气相求,耳聋就治好了。那内脏的虚弱的时候经脉虚的时候造成的耳聋。所以足少阳胆经,胆经经脉要绝的时候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因为肝胆是表里,所有的关节的地方都有经脉落,全身都肝主握,全部松开来,没有办法,因为经气没了。眼睛呢这个目睘绝系,眼睛没有办法转动,两眼直视,眼睛看得傻傻的,肝病出现的时候,到后来,我们看很多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的时候,到后来就两个眼睛是直的,不会动了,因为经脉气没了嘛,然后手你去握着他,掉下来,然后手,握拳也没办法握,这种软的,你把他脚抬起来又掉下去了,眼睛也不会动,两个眼睛直直呆在那边,这是目睘绝系

这都是真的是临床上也可以这样子看到的,这种呢一天半就要死了。他死的时候,颜色先看到青白,在死之前,这个歧伯,这个每一个人不同的病死,他就在看一下,在那边旁边等在那边记录,一个一个写下来,一定是这样,不然他怎么知道,怎么知道,对不对!这个色先青白,实际上青色是因为肝胆里面的真正的脏,脏有阴有阳,脏的阴呢就是脏的生命,最后闪现一下就死掉了。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这个阳明经气尽的时候,我们的阳明经都有承泣四白,对不对!眼睛也络到一直到头维、下关、颊车到地仓,这种都是阳明经的地方,那病人呢口眼就乱动了,这个同时容易受到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的盛大。

我们在脉气走的时候就好像蜡烛,这个蜡烛呢火要灭掉的时候,就是烧烧烧烧烧…你这个油要烧到这个桌子,蜡烛的油快光了,只剩一个芯在这边的时候,到了剩下一点点的时候,它会突然变大一下,然后噌——没有了。这就是那个回光返照,这就是…,人身体也是这个现象,突然会发一下,会出现一时盛大的状态之象,那等到手足麻的时候死亡降临,手脚呢就是阳明在管,阳明的气在管,因为脾胃。

再来是呢少阴经,少阴乃气绝的时候,因为少阴是肾脏,那管黑色,黑色要跑到皮肤表面上来,原来的黑色应该是存在肾脏里面,它存在肾的经络里面可以,这都是正常的营养要正常的脏,正常的经上面,那现在经气绝了,黑就会往外散,面黑齿长而垢,牙齿变得很长,牙齿变得很长为什么?是因为牙龈缩回去了。那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

因为肾前面一节讲过,肾主大小便,大小便就会不通。

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也是一样会腹部胀满,呼吸不畅,善噫善呕,常常发噫气,发呕吐,那呕吐呢严重的时候造成气会往上升,病人会出现赤色的现象,也会发生赤色的现象,逆则面赤。如果是呕吐,这个东西吐了半天,结果那个食物这些浊物还是留在身体里面,一样造成大小便不通,最后产生面色黧黑无光,这种呢也是这个会死的,也是会死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谓的汗、吐、下三法,这一个是汗法,一个是吐法,一个是下法。


如果是下小便不通,我们想办法把它攻通,然后如果病在上,太高了,不管是头面的、鼻子的、喉咙的,肺上方的,我们都用吐,如果在皮肤表面的时候,我们都汗法,那如果是在内脏脏腑之间或者是经络之间,或者是肌肉和经络之间的时候,我们采的是和解的方式,这些地方呢都是替我们将来定下治病的法则。因为你病因在这里面嘛,我们有一些治病的法则出现。你如果说,当我们知道这个人大便不通,我们一看他脸是黑色的,如果是黑色的,我们发现到他是肾脏功能衰落了以后,大便排不出来,这个时候你要把肾脏功能恢复,让他大便自己排出来,而不能说把他大便攻出来,帮他攻出来,那肾脏会更弱,所以我们要找他的病因在哪里,来决定。那如果是这个肾脏很好,那只是大肠的便秘,里面太干燥了,那病人不会黑色的,这个脸都是很鲜红很亮,很光亮,因为阳明经逆流呀,应该往下走,结果往上走,很鲜红很光亮。那这种情形呢都会造成这个病人会有便秘的现象,所以便秘呢你一定要找到便秘的原因再下手,不要看到便秘就去攻它。

那厥阴呢肝经,肝经的脉气终结的时候,病人会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逆而心情烦燥,甚者舌卷,严重的时候舌会往上卷,睾丸会往上缩,这是十二经脉之所败也,经气败绝的时候会出现的一种现象,那诸位呢可以先看一个大概有个概念,大概有个概念。那你真正在临床上看过一次你就记得了,否则你如果没有看过真正,它只是形容给你听,就好像你跟北极人说香蕉长什么样子,那你相不相信,十个人去讲,我们就国语去讲,他也听得懂国语,那十个人就有不同的用词来解释香蕉长什么样子,讲了半天,北极人还是掐脖,那最好的方式是带一根香蕉给他看,所以临床经验很重要,对不对!临床经验看多了一看就知道了。

我是看过很多人生老病死,看过很多生老病死,那就是因为看得多嘛,所以说我们看到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诸位如果你回去你记不起来,你也不用记没有关系,因为那个想象的,当然我们学生里面很多医生,你们会看到,那以后慢慢累积多了,你会统一起来就会有一个概念,一看就知道了,基本上呢你只要记得,记得这个青、赤、黄、白、黑,跟肝主筋,那个心主血脉,这个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然后这些青赤黄白黑呀,脉的浮沉,这些你通通可以判断出来,通通可以判断出来这个人怎么回事。像他刚刚讲,我们肝经,肝,厥阴经脉气要绝的时候,睾丸会上缩,为什么?因为只有肝经络过睾丸,那脉气绝的话,这个会收缩而不是放纵,会收缩,就好像膀胱经的经气绝的时候会往后仰,经气绝,那我们要想办法让经气回来,是要救他的,那只有肝经络过睾丸,那睾丸的经脉的气要没有了,就往上缩,所以你肉切开来是新鲜的肉很大,你把它一风干了以后变得很小,所以经气绝的时候都会缩,都会收缩的现象。这个是介绍十二经脉气绝的这个症状。那我们下一次呢我们就要介绍这个“脉要精微论”,这个“脉要精微论”把脉简化了,包括我们的这些浮涩滑这个沉呀各种的脉,还有弦洪缓浮沉,我们如何去诊断它,如何从脉知道脏病在哪里,如何从脉知道腑病在哪里,也可以知道病的源头,那甚至可以我们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去摸,不用说三个指头去摸,没有规定说一定要三个指头去摸,一个指头也可以去摸,这是我们下一堂课我们要介绍这个第十七篇,我们今天介绍到这里,谢谢。

第六节更正-短刺法

我们继续下去介绍这个《黄帝内经》之前呢,我有个地方要做个修正,更正,上堂课有个更正。因为那时候我的脑筋在常脉跟短脉的时候,我们寸脉尺脉在讲的时候,我讲错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这个《针灸素难要旨》里面呢,这本书里面所有的看DVD不管是同学们大家去买回来看,这个呢,它有分三卷,卷二呢分上篇和下篇,这个针灸理论它的原则这一篇里面呢,里面有一个,我们叫十二刺法,第一刺呢,第一个刺法我们称之为偶刺,这个偶刺就是我们昨天谈的,心痹,专门治疗心痹,心痹,心痛,所以正面一针背面一针叫偶刺,那偶刺我们把它讲为短刺,我们本来就有短刺,在第九刺称为短刺,短刺是治骨痹,这个12刺我们就用得很多,所以我说我们在那个大家都买这本书来看。

第七节短刺、偶刺、刀针刺法

那短刺呢是骨痹,骨病,比如说我们风湿关节炎,骨头的病,就是那个骨头痛,那我们针,因为为什么叫短刺,因为骨边很浅嘛,你一扎就扎到骨头了,在痛点上面在骨头上面磨搓,这叫做短刺。大陆上有一种针法,这个称之为刀针,这个刀针呢很粗,像把刀子一样进去就是在做短刺,可是很痛,那个我个人认为太过容易伤到,伤到这个筋络,伤到这个筋,因为骨边就是筋嘛,我们很容易伤到这个筋,那诸位做这个短刺的时候,在用细针、毫针,我们就可以了,那做毫针的时候我们针下去的时候,也是直进直出,在骨头上面,他哪一点痛就在那个骨头上面下针,这个就是我们有12种刺的方法,所以我稍微做个更正。这个《黄帝内经》这个这本经书因为流传太久,也中间失传掉很多,零散掉很多,因为战乱,所以说你们常常会读这一篇的时候常常突然蹦出来一条跟它完全没有关系的,这个叫做正常,如果是很有系统的写下来那就是现代人写的,那古代传下来的都会有断简残篇,那中间断落了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没有办法去追寻它,我们也不愿意自己去放一篇进去,也不好。所以说只有说从临床上看的时候我们得到一些心得,所以在有散落在这种地方的时候,在临床上面我们治症的时候,我们把一些很特殊的方法找出来,然后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再补给诸位,比如我们上课的时候讲到,我们怎么这个哪个地方还没有说到,但是我们临床上怎么做,因为你只要,中医你即使散落都没有关系,你能够辩阴阳,阴和阳能够分辨,就是可以治好病的医生。那这个我们从头第一章开始到现在,讲的通通都是阴阳,那么分那么多不同的章节,通通是阴阳,那到时候通通了解以后,我会跟诸位慢慢用一些很简单的方式让你了解什么叫做阴阳,什么叫做阴阳。

比如说这是一个皮肤,这是外面,这是皮,这是你们的肌肉,那如果病生在外面就是阳嘛,阳就在外,对不对!阴在内,所以你如果长的肿块,一个青春痘,一个什么脓肿,那阳呀,很好治。那如果不是这样子,凹进去长怎么办?阴的,这就不好治了。

阴病难治,阳病很好治,简单区分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有一个病人跑来跟你讲话,声音还很大,那个病很好治;一进来脸色苍白讲话没有气的,那个都是阴病,就是比较难治,诸如此类的。那会有很多的地方,整本它就在讨论阴阳,他就分了很多地方各种不同的地方来教我们如何去分辨阴阳。那诊断会分阴阳,药也分阴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