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θ07岐伯传道: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参详 2023-11-01 发布于山东

黄帝言恳意切地向岐伯求道,岐伯遂言向黄帝传道。

先附录原文如下: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

一、岐伯曰:请遂言之也。

“请”,谦恭副词,表示一种恭敬的态度,非请求之义,可理解为“让我……”。

“遂”,尽。“遂”有尽之义,如遂夜即尽夜,《礼记·曲礼上》讲:“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无遂。”陈澔注曰:“开阖皆如前,不违主人之意也。遂,阖之尽也。嫌于拘后来者,故勿遂。”

“之”,第三人代词,它。代指“道”。

“言”,实义动词,表示讲或说。

“也”,句尾语气助词。

“请遂言之也”,让我详尽地将它讲给您听吧。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义。

二、《上经》曰

《上经》与《下经》相对而言,犹如《黄帝内经》与《黄帝外经》相对为言那样,亦犹如《黄帝内经》中上经素问和下经灵枢相对为言那样。

在《素问·疏五过论》中,黄帝讲:“《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王冰注曰:“所谓《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言此二经,揆度阴阳之气,奇恒五中,皆决于明堂之部分也。”但高士宗却认为是“《灵枢》之上经下经”,而吴昆却认为上经为手之六经,下经为足之六经,黄元御又从王注。

王注较为妥当,当从之。因为《素问·病能论》岐伯明确讲:“《上经》者,言气之通天者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生死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

三、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此句在《素问·著至教论》中亦出现过。

“夫”,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道者”,“道”本身无思无虑故无知,凡“知”必以人言。“道者”当为得道者或有道者之缩略语。

道无所不该,无所不在,有道者亦当无所不知。人生天地间,与天地相参,参赞天地之化育,故自道之大者而言,有天、地、人之三数,上以天文,下以言地理,中以言人事。

有道者必当有此有此三知: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岐伯讲:“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父母。”天有四分四立之八纪,地有东西南北中之五理,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故有道者不可不知之。

“中知人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处天地上下气交之中,《素问·宝命全形论》岐伯讲:“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地为人之父母,人为天地之子,人处天地间,故有道者又不可不知人事。

“可以长久”,如此方能长命无绝衰,免于“众子哀其不终”之患。

四、此之谓也。

“此”为近指代词,代指《上经》之语,并作为“谓”的前置宾语。“之”对前置宾语“此”加以复指。

黄帝对岐伯所引《上经》之语又作何反应呢?

明日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