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h,my god ,我在『我的阿勒泰』看到了想去北疆的欲望,你呢?

 小张最生活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都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

现实与梦,重重叠叠,我迟迟不愿醒来。

01

最近看了一个剧,一个只有八集的短剧,那是拍摄于北疆阿勒泰,一个充满自由且美好的地方,深深感动了我。

——《我的阿勒泰》

我被剧中的每一帧画面治愈,每一句台词感动,每一个饱满的人物都让我为之动容;

我会将自己带入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他们笑,我也笑,他们难过,我也会随着流泪;

我爱北疆!

北疆的每一棵,每一片草,每一束阳光,都是我的向往。

02

阿勒泰,有着广袤的草原与绿色,那里的每一株草都在风里自由的生长,那里水草丰沛,牧野生长,羊群吃着最天然的草,马儿自由的在奔跑,就连林中的溪流都清澈得如明镜,这样的大自然,又怎会让人不爱。

春天的天空在这里总是斑驳又清澈,云雾缭绕;夏天的风也是柔和而温暖;秋天的雨又是那样的舒缓,滴落在帐篷上的声音伴着牧民的歌声在绽放;冬天的雪又是那样明亮,覆盖在每一个山头。

这里的居民是哈萨克族人,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不同的季节他们辗转与不同的牧场,他们与牛羊为伴,与自然为友,他们敬畏自然,感谢着大自然赠与他们的一切,所以他们比我们每一个人都爱护、敬畏这片自然。

03

哈萨克族,一个有这自己社会纽带的一个民族,在深山里生活、放牧。

在这里,看似远离现代的文明秩序,实则有着自己的心灵约束,那种人与人相互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能的相互需求,所进行的制约是有限的却也是足够的。

李文秀,一个汉族姑娘,从小在县城生活,因为写作和工作的不顺利,回到了妈妈居住的地方——萨依汗布拉克。

在这里,她和妈妈,还有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奶奶一起生活。

也是在这里,遇到了那个让她悸动的少年,牵动着她的每一次心跳。

结识哈萨克少年巴太之后,文秀渐渐的发现了当地的美,牧区的生活也让她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她不在执着于在大城市才能写出好文章的想法。

04

在牧区,她写的文章也同样好,甚至比之前的都要好。

在这里,文秀不用每天早早的起床,也不用看谁眼神行事,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文秀虽然有时候笨笨的,但依然是一个有用的人。

就像她妈妈说的一样:“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让你服务别人的?

你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

这句话,狠狠的治愈了屏幕前的我。

在哈萨克的文化里,人与人产生的爱情或友情是由于被看见!

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意思是「我清楚的看见你」。

在文秀的眼里,她清楚的看清了这个鲜衣怒马少年郎,他高大、俊郎、阳光,且拥有一颗柔软的心,骑在马背上的他更加意气风发,这样的男孩子,是所有女孩子的梦。

巴太在第一次见到这个城里来的姑娘,便对她产生了好奇。

他会在她过河的时候故意吓她,会在她躺在草坪上睡觉的时候将她的鞋带绑在一起,故意捉弄她,会在看见她和别的男生多说了几句话而吃醋,也会带文秀见证踏雪的第一次进步,这样的巴太,或许只看到了文秀的好。

少年的喜欢是含着眼泪担心你受委屈。

他会在表白文秀的时候说:“他喜欢你很正常,因为我也喜欢你,我知道你的好。”

这样一个能发现别人好的男孩子又怎么不让人心动。

他会把一个苹果掰成两半,一半给文秀,一半给踏雪,那是他最爱的马儿,也是他最喜欢的女孩。

我原以为他们会这样一直好好的生活下去,两人一马,三餐四季,可结剧确是,巴太为了救心爱的女孩,异常冷静的射杀了踏雪,他的心得多痛啊,才能下得了这样的决心。

从那以后文秀和巴太两人就再也没见到,直到三年后,巴太剪了原来的长发,回到了牧场,见到了同样回来的文秀!

还好是这样的结局,还好他们两人又相见。

“十八九岁的光景,贫穷虚荣,敏感,又热情”“我要去北京,文化首都,那里有好多作家,我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的”“有人吃有人用才叫有用,可是没人用,它自由自在的岂不是更好”二十多岁的我也是如此贫穷虚荣和敏感,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写出很好很好的文字。

天空辽阔,草原却贫瘠,异乡人的乌托邦,本地人的围城,这也是阿勒泰。

05

你问我为什么喜欢这部剧?我会告诉你,这部剧不仅仅把少年的欢喜拍的那样纯真美好,也将哈萨克人之间的互帮互助、邻里关照的美好品德展现的淋漓尽致,是现代社会所不能见到的。

从这部剧里,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幸福,痛苦,无奈。

就像现实中的我们,身不由己的事太多,以至迷失了自我。

朋友,如果你最近感到迷茫、痛苦,你不妨去看看这部剧,或许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