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之风随笔《与“蝶变”淮阳同行》

 大豫坊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1996年春节的喜庆氛围刚刚散去,我便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收到了从乡下一所高中调至淮阳县城工作的通知。对于这个新的工作机会,我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激动。尽管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我所肩负的任务依旧是教学,这让我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上世纪九十年代淮阳县城一角

来到淮阳县城后,我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与此同时,我也见证了这个城市正在经历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就在那个春天,淮阳县城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城、载入史册的大事——时任县委县政府领导决定开发城湖。回想起当年那个春天,我深感自己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历史性时刻是何等的幸运。淮阳县城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为自己能够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淮阳的城湖,可谓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这片湖泊的存在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伏羲氏时代。那时,伏羲氏从甘肃天水,当时叫做成纪,远道而来,在宛丘(即今天的淮阳)建立都城,发现了这片风水宝地,这里水草丰茂,城湖便与之相伴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城湖在宋代逐渐形成了现今所见的规模,成为了淮阳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伏羲氏之后,神农氏也曾在此定都,将“宛丘”更名为“陈”,这便是淮阳被称为“陈”的最早起源。周武王分封诸侯时,更是将舜的后裔妫满分封到陈地,从而开启了陈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历史篇章。陈国作为当时公侯级别的大国,在国君妫满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为了巩固国防、保护百姓,妫满还修筑了城墙,这不仅是淮阳古城墙的最早雏形,更为淮阳城湖与城墙相互依存的独特布局奠定了基础。岁月流转,陈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逝,但淮阳这片土地却依旧繁荣。秦灭陈国后,这里成为了陈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又置淮阳国,首次以“淮阳”命名。此后,北周时期这里设为陈州,宋宣和元年又设立淮宁府,明代则是陈州的治所。可以说,历史上的淮阳一直是豫东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正因为淮阳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城市布局,这里的对外宣传语也格外引人注目——“羲皇故都,北方水城”。这八个字不仅概括了淮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色,更展示了这座城市作为北方罕见的水城景观的独特魅力。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而淮阳作为羲皇故都的荣耀,更是让这座城市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淮阳这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城市风貌本应成为其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遗憾的是,淮阳的经济发展却一直未能如人所愿。这一现状让许多淮阳的有识之士倍感焦虑和着急,他们深知淮阳拥有的宝贵资源,也明白这些资源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经过精心调研和深入讨论,淮阳的有识之士们形成了共识:淮阳要想实现真正的振兴,就必须从旅游业入手。旅游业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不仅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对于淮阳来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布局正是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要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在旅游资源上做足文章。这不仅意味着要深入挖掘和整理淮阳的历史文化,将其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游客;还要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重,确保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损害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淮阳的有识之士们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他们呼吁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也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形成合力推动淮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和落地,淮阳的旅游业一定能够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为地方经济的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而淮阳这片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土地,也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旅游者们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1996年春节刚过,淮阳县便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壮举——百万民工战城湖。这一盛况,不仅令当地人热血沸腾,也让像我这样的旁观者深感震撼。我所在的学校靠近城湖,闲暇之余,我有幸亲眼目睹了这场旗帜飘扬、人头攒动的壮观场面。那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早,民工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们自备工具,带着干粮,住进临时搭建的帐篷。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湖面,民工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劳作。他们分工明确,一部分人负责抽水,一部分人负责挖淤泥,还有一部分人则在岸边铺设石头,种植垂柳。整个城湖都笼罩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氛围中。当时的淮阳县政府和文化界也积极参与到这场浩大的工程中来。他们结合淮阳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城湖改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龙湖”。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传说中伏羲氏在宛丘定都时,曾在这里发明了龙图腾,因此得名。这个新的名字不仅寓意深远,而且富有文化内涵,为淮阳的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湖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浑浊的湖水变得清澈见底,淤泥被清理干净,岸边铺上了整齐的石头,垂柳依依,美不胜收。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龙湖更是成为了一片璀璨的夜景。

可以说,1996年是淮阳旅游事业的起点。从那一年开始,淮阳依托龙湖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如今,淮阳已经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龙湖更是成为了淮阳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回顾那段“百万民工战城湖”的历史,我们不禁为当时民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感到敬佩。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和汗水,才有了今天美丽的龙湖和繁荣的淮阳旅游事业。这段历史也将永远铭刻在淮阳人民的心中,成为他们宝贵的记忆和骄傲。

自1996年起,淮阳地方政府明确将“旅游带动”作为发展理念,这一战略眼光不仅塑造了今天的淮阳,更开启了淮阳旅游事业的新纪元。从最初的“百万民工战城湖”到如今的旅游胜地,淮阳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当年,我所在的学校虽然位于城乡结合处,周边环境相对简陋,但紧邻的106国道却见证了淮阳旅游事业的崛起。那时的道路狭窄,尘土飞扬,与今日宽敞整洁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正是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淮阳旅游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太昊陵景区作为淮阳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其发展历程更是令人瞩目。从最初的纯民间香客庙会,到如今吸引大量外来游客的旅游胜地,太昊陵景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景区内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与知名景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而淮阳最为骄傲的旅游资源——一万六七千亩的龙湖,更是为淮阳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龙湖的广阔水域和优美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淮阳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此外,平粮台古城遗迹的发掘也为淮阳旅游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年来,淮阳更是通过举办一系列国家级文化活动,如“姓氏文化节”和“中原赏荷旅游月”,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旅游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更为淮阳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收益和文化交流机会。可以说,淮阳旅游事业的稳步前进是地方政府正确发展理念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自2004年起,我便踏上了淮阳中学的执教之路。那时起,我亲眼见证了淮阳在城建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初来乍到,学校门前的柏油马路虽然平整,但两旁的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那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尚未觉醒,城市面貌也显得较为落后。尽管政府后来加大了整改力度,但人居环境依然不尽理想。

2019年成为了淮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根据市里的规划,淮阳县迎来了“化区”的历史性机遇。这一变革带来了城市建设的全面提升,尤其在道路交通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昔日的狭窄街道如今变得宽敞、畅通,亮化工程更让夜晚的淮阳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街边的人本化街头公园和公厕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此外,降尘车的定期清扫使得街道更加干净整洁,整个城区仿佛变成了一个大花园。每当夜幕降临,各处景点的霓虹灯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祥和而繁华的氛围。太昊陵广场上,广场舞大妈们翩翩起舞,她们的笑容中透露着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和享受。如今,市民们的出行仿佛是在花园里散步,空气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些变化不仅让淮阳变得更加宜居,也提高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回首过去,我为能够见证并参与淮阳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相信淮阳将继续保持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1年,淮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景区被河南省列为5A申报景点,这一消息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淮阳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淮阳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淮阳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为了成功申报5A景点,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对城建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面提升,以期打造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完善的淮阳。

在这次城建提升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将龙湖风景区和太昊陵景区合为一体的宏大工程。这一决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规划的结果。龙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而太昊陵景区则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将两者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能提升淮阳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然而,要实现这一宏大工程,并非易事。需要拆迁许多毗邻景区的原居民住户,这是一项既复杂又敏感的工作。但令人感动的是,淮阳的老百姓深明大义,他们非常理解政府的决策,知道这是为了淮阳的长远发展和全体人民的福祉。因此,在拆迁工作中,老百姓展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这种和谐的拆迁氛围,不仅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彰显了淮阳人民的团结和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淮阳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展现出了淮阳人民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区政府对整个龙湖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工作,那些曾经碍眼的建筑如今已不见踪影。未来,游客们将能够远远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太昊陵,这一举措无疑将大大提升淮阳的旅游形象,为外地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我深感荣幸能够见证淮阳的这些变化。同时,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我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所在地的点滴变化。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我拿起笔记录这些变化,从中感受时代的脉搏,获得生活的幸福。

如今,我所在的淮阳地域,已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被誉为“长寿之乡”与“中国旅游强县”。这两大美誉不仅彰显了淮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对淮阳人民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的最好肯定。龙湖,作为淮阳的旅游名片,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迷人的自然景观,荣获了国家湿地公园的殊荣。这一荣誉不仅提升了龙湖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增强了淮阳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太昊陵景区的晋升5A级景区,更是为淮阳的旅游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A级景区是国家对旅游景区质量的最高认可,代表着景区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资源保护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太昊陵景区的晋升,无疑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进一步推动淮阳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淮阳将继续保持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美好。随着淮阳景区的日益美丽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文化文学采风活动选择在这里举办。这些活动不仅为淮阳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淮阳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有时,甚至还能吸引全国性的文化文学交流活动在此举行,使得淮阳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身为淮阳的一份子,我深感荣幸能够多次参与这些活动。作为一名地方文化文学爱好者,我深知淮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淮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还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淮阳的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淮阳城区正在经历一场“蝶变”,而我,也在这场变革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因为对文字的热爱,我竟然有幸涉足文学事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肯定。每次作为“东道主”参与淮阳举办的文学笔会,我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明白,这一切都是沾了淮阳本土美丽自然风光和厚重人文历史的光。淮阳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每一处风景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而淮阳的人文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

我感谢淮阳这座文化和文学的富矿,感谢她为我提供的取之不尽的素材,让我能够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要感谢淮阳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魅力和文化底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笔尖记录淮阳的变化和发展,为传承和弘扬淮阳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晨之风,本名李涛,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为淮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孔子学会理事;周口市文史研究员、特约评论员、自由媒体撰稿人。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旅游散文》《美文》《天涯》《人民日报》等刊登。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回望那片故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