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我们即将逝去的初中生活——感恩·友情之旅

 兰勇讲语文 2024-05-16 发布于重庆

写作对象可以是群像,也可以是个体,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信》中“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强调了写作的必要性;“同你一起劳动的人”,强调的是使命感;“他们都有自己的忧患、牵挂、思想和感受,各自的喜怒哀乐”,要求尊重个性,唯如此才可能获得友情。
“感恩”“友情”“成长”“感悟”,四个都是关键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友情是线索,是故事的主体,获得友情的前提是尊重,“真挚”既是写作的要求,也是情感的尺码。感恩是主旨,是文章的主题,感悟是点睛之笔;成长是落脚点,唯有成长,才能说明友情故事是有价值的。
写作可先确定抒情议论,后记叙、描写人物事件来佐证,也可先记叙描写,后抒情、议论。无论是典型的人物、事件是主体。
这篇文章主题先定,选材范围受限,唯有形式上多突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