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为何弱小的南宋可以坚持45年之久?宋蒙战争(下)

 where5 2024-05-16 发布于四川

一旦江陵也沦陷,蒙古中路军便可兵分两路,一路逆江而上,西攻川蜀,与蒙古西路军联手包抄川东宋军;一路则可顺江南下,直捣江南。

面对这一幕,宋廷上下彻底慌了。

在慌乱之下,宋理宗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且非常明智的决定——命令驻守黄州(湖北黄冈)孟珙驰援江陵。

1236年十月,临危受命的孟珙在缺兵少船的情况下,兵出奇招,命令士兵在长江沿岸增设火炬,每夜不熄,同时下令让将士们在沿岸疯狂游走,以图壮大声势。

宋军按照孟珙之计,在江南列烛照江达数十里。江北的蒙古军摸不清虚实,还以为宋军的主力增援而至,便没有第一时间发动渡江作战。

趁着蒙古军迟疑,孟珙立即组织敢死队悄悄渡江,把江对岸的蒙古军的战船一把火都烧了。

没有了战船,蒙古军无法渡江,只好退回襄阳。由此,宋朝岌岌可危的长江防线也暂时得以稳固。

Image

不过,蒙古军控制襄阳,随时都可以再次南下。为了彻底解决隐患,孟珙筹集兵马粮草,意图收复失地。

但就在此时,蒙古东路军开始行动了。在大将口温不花统领下,蒙古东路军以固始为突破口,将南宋的淮西战区强行撕开缺口,连克蕲州、舒州、光州等地,意图断掉孟珙的大本营黄州。

面对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孟珙临危不乱,率军救援,连战连捷,打得蒙古军不敢再窥视黄州。

战后,孟珙以战功擢升为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成为南宋中部战场的主帅。而蒙古军在被孟珙连续痛揍后,再也不敢挑衅,只好将兵锋转至安丰(安徽寿县)。

不过挑柿子拣软的捏的蒙古军,这一次在安丰再次遭到当地守军的痛击。

当时,负责安丰防务的官员叫杜杲。

面对蒙古军的围攻,杜杲发明了一种移动木制塔楼,这种木制塔楼相互间以横木相连,宋军以塔楼为依托,屡屡挫败蒙古军的围攻。

1238年初,在杜杲的指挥下,安丰宋军一连顶住了蒙古军的几十次进攻,成功撑到了援军到来。

后来在宋军的内外夹击之下,围攻安丰的蒙古军大败,丢下一万多具尸体仓皇逃跑。

八个月后,不甘心失利的蒙古军卷土重来。

这一次,蒙古人选定的目标是庐州(安徽合肥)。

庐州位于巢湖之滨,蒙古军攻打庐州,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准备拿下庐州后,以巢湖为水军基地,训练水师,然后以水军直取建康(江苏南京)。

不过,蒙古军这一次又碰到了刚刚升任淮西安抚使兼知庐州的杜杲。

在随后的战斗中,蒙古军使尽浑身解数,如在庐州城外堆起了一座高于城墙的土坝,在土坝之上面安装火炮、投石机,日夜不停地攻击城内。

但杜杲更绝,他在庐州城里同样筑起一座更高的土坝,同样在土坝之上安装火炮、投石机,日夜不停地与蒙古军隔着城墙互相对射。

这场庐州保卫战,就如同此前安丰保卫战的重演。

蒙古军屡攻不克,士气衰竭。趁此机会,宋军出城迎战,追杀蒙古军数十里,毙敌两万六千余人。

事实证明,宋朝不靠谱的官员虽然有很多。但靠谱的官员是真的很靠谱。

所以说,在宋朝当皇帝,其实不需要有多么高的智商,有多么好的身体,有多么高的德行,整日起五更睡半夜,宵衣旰食,吃糠咽菜。

皇帝只要知人善任,把该用的人用对了,就已经及格了。

Image

杜杲的及时出现,让孟珙的压力大大减轻,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复荆襄了。

1238年十二月,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收复郢州(湖北钟祥)、荆门等地。

转到来年正月,宋军曹文镛部又收复了信阳。

在各路宋军接连胜利的鼓舞下,占据襄阳,此前投附蒙古的地方豪强刘廷美反水,派人密约宋军夹击襄阳城内的蒙古军。

1239年四月,在内有内应,外有宋军的强大攻势下,襄阳、樊城的蒙古守军开城投降。

至此,宋军收复了整个荆襄地区。孟珙以此功劳,再次得到提拔,被授为枢密都承旨兼知鄂州,仍任制置使。

从两年前被火线提拔,到现如今成为军区一把手,孟珙的提升可谓是坐火箭。这种事情落到一般人头上,估计早就心态飘飘然了。

不过,孟珙显然不是一般人。在巨大的胜利之下,孟珙仍然保持着清醒头脑。

他清楚地知道,宋军之所以能够轻松收复襄阳,是因为蒙古对襄阳不够重视。

如果蒙古大军再次南下,以重兵围城,襄阳多半又会沦陷。

为了尽最大可能守住襄阳,孟珙主动给朝廷上表: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

在孟珙看来,长江就犹如一条巨龙,江南相当于龙头,川蜀相当于龙尾,而荆襄则是龙心。如果要保卫长江,那就必须集中力量,守卫重点,也就是保住荆襄阳这个龙心位置。只要荆襄不失,长江防线就不会被击破。

既然襄阳收复了,就一定要认真加以经营和护理,千万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了才觉可贵”的傻事。

当时宋朝的右丞相兼枢密使是孟珙的老上司史嵩之。

这个人不管他此前做过多么不靠谱的事,但在战略眼光方面,他一向是不差的。

见到上表后,史嵩之非常支持孟珙的工作。

有了朝廷支持,孟珙随即以蔡、息两州的降兵组成忠卫军,以襄、郢两州的“归正人”组成先锋军,补充襄阳兵力。

这些新招募的兵士,打仗的时候当兵,闲着的时候种地当农民,种菜种粮挑水,养猪养鸡磨豆腐纺棉花。除了自给自足,剩余的粮草还交给国家,或者支援其他战区。

由此,襄阳也逐渐恢复了生机,成为南宋抗蒙战场上的第一军事重镇。

Image

1239年秋,见两淮和京湖战场已无突破的可能,窝阔台任命大将塔海、秃雪为先锋,率兵再度入侵四川,企图以四川为突破口,进攻京湖。

战争开打后,四川宋军连战连败,蒙古军连破开州(重庆开县),万州,直逼川东重镇夔州。

与之同时,蒙古军张柔部在河南屯田,并在邓州顺阳(河南淅川)积聚造船木材,准备训练水师,攻打襄阳,策应西线蒙古军发动的攻势。

得知情报,宋理宗这次没有犹豫,任命孟珙为四川宣抚使,一肩挑起京湖和四川两大战区。

皇帝如此重用自己,孟珙不敢怠慢,随即便亲自率军西进。

抵达前线后,面对着四川这个烂摊子,孟珙审时度势,严令各部没有自己的允许,绝对不许出战。

后来在分析了敌情后,孟珙判断蒙古军主力可能取道黔州渡江。于是,孟珙派出得力干刘整驻屯于宜昌,又以千余兵力屯于秭归的重要隘口万户谷。另派两个弟弟孟瑛和孟璋分率数千精兵驻扎于松滋和澧州,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由于孟珙部署得当,准备充分,不轻易打浪战,不打无把握之战。蒙古军连续攻击了几次都无法突破宋军防线,最终只得撤走。

稳定了西线,孟珙随即又派部将王坚偷袭淅川,将张柔刚刚搭建起来的造船厂,连同积聚的造船材料,一把大火全部烧个干净。

宋军的这次偷袭,让蒙古军刚刚成形的水军,立时化为乌有,使得蒙古人渡江的步伐至少迟滞了十年。

1141年,历时七年的蒙金战争终于迎来转机。

这一年的十一月,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

由于要争夺汗位,蒙古军主力北归,南宋因而得到了非常宝贵的调整时间。

乘着这个天赐良机,宋廷决定着手反攻。

其中,西线宋军的任务是收复巴蜀失地。

当时,西线宋军的负责人是孟珙,所以这个任务又落到了孟珙头上。

但是,考虑到孟珙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于是朝廷就另派了一个人主政四川,这个人叫余玠。

Image

余玠比孟珙小四岁,此前一直在两淮驻守。

1242年,宋理宗见余玠战绩颇著,便将其提拔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接到委任状,余玠随即动身,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在路过荆州时,余玠专程拜会了孟珙。两人一番商议,最终得出结论,即认为原来的蜀口防御体系已经失效了。为今之计,必须要在四川建立新的防御体系。

而这套体系,就是后来的山城防御体系。

何为山城防御体系呢?

简单点说,就是原先的蜀口防御体系被蒙古军摧毁后,成都平原门户洞开,已经不具备固守的可能了。宋军如果想继续控制四川,就必须在四川盆地之内,沿江河或交通要道,选择险峻的山隘口,另外再筑城结寨。

由于新筑城寨均选在河流之旁,宋军可以依靠江河运输物资,使得各山寨互为声援。所以宋军的各个防御据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

比如后来让蒙古大汗蒙哥阴沟里翻船的钓鱼城,就是这套山城防御体系之中,最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只要守住了此地,蒙古军便很难继续推进,宋军也可以发动反攻。

Image

新任上司放弃平原,跑到山沟沟喝西北风。对此,四川的大小官员均感觉不能理解,认为余脑子有毛病。

面对下属的质疑和不支持,余力排众议,表示城成则蜀赖以安,如果不成,我自己找人来办这事,不用你们跟着!

由于余的坚持,云顶(今金堂县)、运山(今篷安县)、大获(今苍溪县)、得汉(今通江县)、白帝(今奉节县)、青居(今南充市)、苦竹(今剑阁县)、钓鱼城,八座山城最终得以筑成。

除了筑城,余根据自己以往与蒙古军作战的经验,还总结了四条御敌方针:

第一,以逸待劳,不可轻战;

第二,聚保山险,不居平地;

第三,多用夜劫,不可昼战;

第四,收聚粮食,毋以资敌。

1243~1246年期间,在余的治理下,四川的经济得以恢复,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见宋朝在四川又恢复了统治体系,蒙古人坐不住了。

1246年,蒙古军分兵四路入蜀。但这一次,宋军依靠余玠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成功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

战后,宋廷以余玠守蜀有功,擢升其为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给予执政官相同的恩数,仍驻四川。

不过,宋朝的官场向来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当外敌入侵,社稷危若累卵时,武将们都是国家的功臣。

但当外患解除,国泰民安时,武将就变成了朝廷必须要铲除的隐患。

当时,第一个被皇帝盯上的倒霉蛋是孟珙。

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背叛蒙古,秘密向孟珙请求投降。

孟珙听说后,上书朝廷,请求宋理宗批准他招降范用吉。

在孟珙看来,范用吉是蒙古在河南的军政长官。一旦将其招降,南宋则可尽得河南。

然而,此时的宋理宗由于害怕范用吉归降,会助长孟珙的势力。因而便拒绝了孟珙的申请。

对此结果,孟珙心里哇凉哇凉的。他明白皇帝是对自己起了猜忌之心。

为了避嫌,孟珙只得主动申请致仕。

见孟珙辞官,宋理宗也不客气,果断批准,剥夺了孟珙的兵权,让其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

不久后,孟珙在巨大的失望中病危。临死之前,孟珙叹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

国破家亡,有抱负的武将都想建功立业。可是朝廷容不下有抱负的将领。

Image

孟珙像


孟珙死后,余阶继续受到重用。

但是,随着余玠的老上司赵葵被宋理宗勒令退休,新任丞相兼枢密使谢方叔的上台。余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1253年,谢方叔以余玠长期经营四川拥兵自重,有难以驾驭,尾大不掉之嫌,建议宋理宗将其召回临安。

接到朝廷的诏书,余玠心里压力巨大。

回去吧,前途凶吉未卜,替自己说话的赵葵已经倒台了。

不回去吧,又有抗旨之嫌。

为此,余玠郁郁寡欢,忧愤成疾,竟然离奇暴毙而亡。

关于余玠之死,历来说法众多。

有人认为余玠是担心受到政敌的迫害,愤而自杀了。

也有人认为余玠吃了隔夜的江鱼,中毒死了。

还有人认为余玠是被政敌派来的刺杀,并且伪造了余玠自杀的假象。

当然,也有人说余玠只是纯粹的羞愧自杀罢了。毕竟余玠此前不跟朝廷打招呼就处死了利州都统制王夔。

这件事做的太过分了,洗不白的。余玠的暴毙,纯粹是咎由自取。

不管怎么说吧,余玠的死,非常可惜。

因为南宋虽然人才济济。没了孟珙,余玠,还有其他人。偌大的南宋不至于说因为死了个把大将就要灭国。

但实事求是的说,蒙宋战争是总体战,像这种战线长达几千里的全面战争,把首都设在地理位置偏东南的临安的南宋朝廷,是不可能全面掌控全国战局的。

那时候又没有电话、无线电,皇帝怎么可能遥控千里之外的战争进行呢?

如果皇帝不给地方将领实权,让他们自主经营,这又让将领们怎么打呢?

所以不客气的说,当孟拱、余阶等人被皇帝逼的死得死,退得退,地方将领兵权又被朝廷收回后,南宋离灭亡就不远了。

不灭亡,只能说是运气好。蒙古人没打过来罢了。

而事实证明,也确实是如此。

1251年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上,托雷的长子蒙哥被蒙古宗王大臣共同拥戴为新任大汗。

蒙哥即位后,第一时间没打南宋。因为当时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他的汗位,蒙哥为此跟他们大打出手。

Image

等到平定这帮不服自己的窝阔台系贵族后,蒙哥又盯上了大理和西亚,分别派四弟忽必烈和六弟旭烈兀远征。

一直到1258年,蒙古军大致搞定了西南后,蒙哥才开始筹划攻宋。

此战,蒙哥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

命忽必烈从江淮进攻江西;

令大将兀良合台从大理向湖南进攻;

他本人从汉中向重庆进攻。

三路大军同时出击,预备在完成湖南会师。

战争爆发后,宋军果然被吊打。

忽必烈一路,渡过长江,杀至江西南昌。

兀良合台一路,横扫广西,歼灭了十几万宋军,轻轻松松从云南大理杀至湖南长沙。

这两路蒙古军,几乎将南宋由南向北打成贯穿。

西面的蒙哥所部也是所向披靡,连克多个重镇。四川大部分地区沦陷。

在这波攻势中,余玠当初构筑的防御体系,除重庆以东,钓鱼城以南的一些零星据点仍由宋军掌握外。其余大部分据点均被蒙古军攻陷。

按照这一势头继续下去,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的两路大军会合,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要蒙哥再拿下钓鱼城、重庆,蒙古三路大军合兵一处,南宋必亡。

因为此时的南宋,基本没什么反扑的筹码了。所有人都在苦撑罢了。

这就是皇帝贸然收权导致的后果。前线无良将,都是一帮庸才,数十万大军的战斗力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Image

所幸,就在宋军被吊打之际,驻守钓鱼城的两万守军在王坚率领下,成功拖住了蒙古西路军。

得知钓鱼城守军负隅顽抗,蒙哥一开始还想做做样子,派了一个叫晋国宝的南宋降将入城招降。

但王坚并没有举白旗投降的意思。他不仅杀了前来招降的晋国宝,还羞辱蒙哥,故意要把蒙哥留在钓鱼城跟自己死磕。
蒙古军此次侵宋,一路顺风顺水。蒙哥突然受此大辱,自然勃然大怒,随即命令大军攻城。并派兵顺嘉陵江而下,切断了钓鱼城与重庆之间的水上通道。

得知钓鱼城即将被围城孤城,驻守重庆的宋军立即增援。但遇到蒙古军拦截后,宋军又退回了重庆。

援兵不至,钓鱼城此时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城。

不过,蒙哥严重低估了钓鱼城的难攻程度。

开战之后,尽管蒙古军利用各种攻城器械,发挥出了极强的攻城能力。但钓鱼城所在的钓鱼山,地形陡峭,难以展开蒙古军擅长的攻城战法。

据时人的记录:“砲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

也就是说,蒙古军的抛石机打不着钓鱼城,云梯也够不着钓鱼城的城楼。

Image

钓鱼城航拍


因此,尽管蒙古军的攻势非常猛烈,但也只是探出了宋军的虚实,并拿下南侧的一字城,对主城仍然束手无策。
围城战打了两个多月后,雨季来了。钓鱼城一带一连降下半个月的大雨。

受大雨影响,蒙古军不得不休战。

待雨停后,蒙古军继续攻城,但宋军在休战期间也得到了休整。

双方再战,蒙古军再次使尽浑身解数,比如派精锐部队偷袭钓鱼城的薄弱处,但依然无果。

蒙古军偷袭失败后,守城宋军改守为攻,通过早就挖好的暗道偷偷出城,夜袭敌营。这让士气本来就低落的蒙古军晚上睡不好觉,更加地厌战了。

此时,双方力量对比虽然未变,但总体局势已有所变。

又对耗了一个月后,当地的天气转热,高达三十多度。

众所周知,川渝地区的夏天非常闷热、潮湿。北方长大的蒙古人是不适应这种气候的。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通常会在秋天发动南侵,等到天气转暖就马上退兵的原因。

钓鱼城的宋军誓死不降,围城的蒙古军无法忍耐闷热气候,全军上下顿时开始焦躁了起来。

见军心浮动,一位叫麻速忽里的将军劝谏蒙哥:屯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出三峡,捣荆楚,与中游鄂州的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进攻临安。
这本来是一个很正确的建议,因为对于宋军来说,僵持下去就是胜利。对于蒙古军来说,僵持下去就是失败。天气如此炎热,蒙古军必须要速胜,否则拖下去会非常不利。

但是,蒙哥为了踏平钓鱼城,断然拒绝了将领的建议。

或许,长期的胜利让蒙哥形成了骄横自负的心理。

在他看来,大蒙古帝国的军队所向无敌,从钦察草原到匈牙利,从撒马尔罕到巴格达,多大的城池,蒙古铁骑都能攻克。一个不足三平方公里的钓鱼城,竟然让堂堂的蒙古大汗绕着走,面子何在?蒙古帝国的声威何在?

Image

由于蒙哥坚持要踏平钓鱼城,于是蒙古军又被迫在钓鱼城下煎熬了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见钓鱼城固若金汤,没有攻破的可能,蒙古军的士气跌到了谷底。
到了1259年七月,天气越来越炎热,傲慢自负的蒙哥也急了。他为了挽回面子,也为了蒙古帝国的荣誉,决定到前线督战。

这一次,蒙哥亲临前线擂鼓助战,鼓舞蒙军发动猛烈攻势。

还别说,大汗亲自督战,效果还是有的。杀红了眼的蒙古军攀云梯而上,一度占领了钓鱼城的外城墙。

可是,老天爷此时不向着蒙古人。

当天晚上,钓鱼城的上空忽然电闪雷鸣,暴雨狂泻而下,蒙古军架设的云梯在暴雨中突然折断,导致后军不继,先前杀入钓鱼城的蒙古军被迫又退出了城外。

而就在此时,宋军的增援也赶到了。

增援而来的宋军首先突破了负责拦截的蒙古水师,接着又趁天降大雨,江水暴涨之际,将部分军用物资送入钓鱼城。最后,竟然还全身而退了。

钓鱼城内本来就积蓄了大量物资,现在援军又送来了更多物资,这简直是如虎添翼。

为了羞辱蒙哥,某一天,王坚故意从城上扔下几个大包袱。

蒙古人打开一看,竟是两条鲜鱼和百余张蒸面饼。包袱之中还夹着一封信。大概内容是:尊敬的蒙哥汗,我是宋将王坚,现在钓鱼城内物资充分,吃喝不愁。再打十年也没事。看咱们谁耗得起谁!

看到这封信和这些面饼,蒙哥汗又急又气,当天就病倒了。不久后,暴毙于军中。

如同余阶一样,关于蒙哥的死,历来也是说法不一。

按《元史》记载,蒙哥是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水土不服,病逝于军中。

按《合州志》等地方史料的记载,蒙哥是在督战期间,被宋军的神箭手射伤,后因天气炎热,箭伤疮口被感染,最终病死于军中。

蒙哥死后,蒙古高层由于又一次要赶回蒙古本部争夺汗位,因而此次征宋也就不了了之。宋朝也再一次获得喘息之机。

Image

关于钓鱼城之战,很多人常用“改变世界未来八百年命运”来形同此战的意义。

但其实这一战对南宋也极有意义。可以说,钓鱼城之战直接给南宋续了二十年的命。

钓鱼城之战前,南宋独抗蒙古二十四年。

这与西夏的二十二年(1205~1227年),金国的二十三年(1211~1234年),没多大差距。

如果钓鱼城之战,宋军没打赢。蒙哥没有死在钓鱼城下。

可能在1261前后,南宋就亡国了。根本坚持不了45年之久。

钓鱼城之战后,蒙哥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

两人从1260年战至1264年,最终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告终。

拿下了阿里不哥,忽必烈又统一了蒙古本部。但是由于人心尽失,四大汗国除了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外,全部都跟忽必烈闹翻了脸。

而失去了三大汗国的支持,忽必烈只能重用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回回人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为了争取这些人的支持,忽必烈又花了三年时间调配内部统治阶级的利益矛盾。

所以在钓鱼城之战后,蒙古实际有八年时间没有大规模侵宋。

八年机遇,南宋得到如此充裕的时间,本来可以做很多事情。

但是,此时的南宋已经是日落西山,做什么事都不对。而也正是这些错事,最终导致宋朝失去了最后一丝生存的可能。

全文约7500字,感谢您耐心看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