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说就错

 一元堂中医张 2024-05-16 发布于辽宁


图片

1
图片


图片

1


图片

 1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的是自己理解不了他人或者他人理解不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个态度来自于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后天形成的思想。

培根说过:“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虽有一些夸张,但也深刻表达了思想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有这样一段话: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段话是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这段话某种程度上并不只是说不同禀赋、天性、眼界、见识、教育、理念层面的人很难顺畅沟通交流,也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人与人的不同(与共同),志不同道不合,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我时常在寻思,我说过的话到底对别人是否有益,是否是错误的,有时因此而诚惶诚恐,某种意义上,我所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字都是错误的表达、叙述、描绘。或者前一刻还是正确,下一刻就是错误的......

因为言语道断,一说就错。“言语道断”,这个话头本出自佛经,佛经中出现了至少几百次,解释一下就是:诸法空相。一切法以无性为自性。

换句话解释,就是不说是为说,说是为错。不说不错,错在于说。

为什么有一说就错的道理呢?

举个例子,如下图:

图片

图中这个字,你说说是什么,你右偏头看可以说是6,也左偏头看可以说是9,也可以说是其他的符号。你很可能不知道它代表的真相,也许它非6,非9,非其他的符号。你以为你看到了真相,或者认为它不是真相.....不,这都不是真相。你看到的不是真相,是你认知当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世界相”,万事万物皆如此,可以说是这种状况。

也就是我把文字写在这里,你无论怎么看都是错的,或者一部分错的一部分对的,抑或全部对的。这就是某种意义上我无论怎么写,一写就错,一说就错。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尴尬与矛盾呢?

尝试去理解“诸法空相”,即不以观测者的立场、认知、观念、对立面、对立之相为转移,不以定相,这就是本“我”,以本“我”,以高于固定立场和观念、对立之相的一个和谐统一体来看待万事万物,这里说是统一体,其实所谓的对立和分别都是变异体,正如男与女,好与坏,失败与成功,穷人与富人,如此种种....

你还不明白,那么我再强调一点,就是我说可说,但不可说尽。

为何?

因为有证,有证到,有无证....

证到什么?不可说,你可以说是空性,空相,或者道,但其实这一说法也陷入观念之词的辨识之中。

无所辨识,无所分别,无所说,无可说,无可不说。

即为证到,证到什么,可以说是怎么说也说不出来的,不可思议的。

道可道,非常道。

怎么证到?

靠悟......

为什么是悟,因为它不昧因果。

这里我强烈推荐一部电视剧,十多年前播出的(2008年)《天道》,这是一部非常精彩而蕴意深刻的电视剧,我估计一般的年青人没几个能够真正看懂,不过还是推荐去看几遍。

另外,顺便提一句,对佛道有兴趣的强烈推荐可以看看《百年虚云》这部电视剧。对儒道有兴趣的强烈推荐看看纪录片《孔子》。对道家/道教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记录片《问道武当》、《太极》(这里指纪录片)、《中国道教》、《原色·信仰》红色系—清修。

《天道》中,丁元英和芮小丹有一段在车里面的对话的视频片段很有哲学意义,场面是这样的:

【丁元英脸上呈现出一种少有的严肃神态,语调低沉而凝重地说:“我有几句不能跟你讲理也无法给你解释所以然的话,希望你能听进去。关键一句: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你应该,而不是我希望。

….....

丁元英沉静地说:“我再重申一遍,我不能跟你讲理,也无法给你解释所以然。佛家常说'证到’这个词,却从来不告诉你'证到’后面是什么,因为欲说欲解都不能,因为条件的条件的条件,因为因果的因果的因果,所以就有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说过,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即错!”

丁当时的价值判断:【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小丹的价值判断:【我是刑警,因为怕死而辞职,我做不到…我相信你的思辨,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条件上判断我的前途,但那是你的,不是我的。】

这句话是丁和小丹的吵架,丁认为小丹错了吗?显然不是,而是丁对这不可说而说不中的道理的无奈,同时也有对自己认识别人和这个世界的所有见地的一种辩证和反省。

丁元英虽然推测到了小丹最终的结果,但这个结果是对还是错?小丹是否应该为这个结果而放弃警察这一职业?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丁元英他自己的价值判断,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吗?这不能定论,这也是引起丁反思的东西。

其实丁元英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领悟和机缘巧合的顿悟,打基础的时候是他在国外的投资经历。

后来种种原因回国,他有幸遇到了小丹,这个天国的女儿,相无定相,性无定性,自在自性之人。

正如电视剧中场景:

【丁元英沉默不语,无奈地望着车窗外。这不是一个谁是谁非的问题,不存在价值取向的正确与错误,仅仅是一个价值考量的问题。

但是,如果不是站在“作为价值”立场而是站在“人生价值”的立场,又很难说芮小丹的价值观考量不足。如果要用这种价值考量他自己……丁元英没有底气再想下去了,那就不是不足的问题了,而是没有。】

这就是我们为何应当不应有分别心,不应当在乎结果。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超脱世俗的衡量标准,超脱世俗之人所判断的价值及取向,脱离成败、生死、荣辱、高低、大小等观念之外的自主选择。

义无反顾。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在无量修行中具足了佛的智慧海与功德圆满,可以成就佛的果位,但发誓度一切地狱众生,这是一种义无反顾的价值取向。

你们不昧因果是好事,非常难得,更难得的是不昧因果之后的自主选择中的义无反顾。这是证到,证到之后的选择。

你们终极有一天会开悟,开悟之后,你们如何选择,或许是时代的幸运。

如何更容易开悟呢?

这可以从头说起!

古语有云:“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三、五、七、九,五个奇数相加得二十五;二、四、六、八、十,五个偶数相加得三十;二十五加上三十等于五十五,这就是“天地之数”。由于“五十有五”这个天地之数,可以用来产生八卦,所以说它能“成变化而行鬼神”。

古籍《系辞传下》中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所谓“成变化”,就是“以体天地之撰”的意思;“行鬼神”,也就是“以通神明之德”的意思。

《易经》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意思就是讲天地之间,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总共有五十,只能衍生出四十九,被遁去的其一便是天机!而实际生活中天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它们显现的时候比较少且不易被人察觉才会让人感到天机难寻!

有人看到“天机”这个词就不“感冒”,认为这种说辞有些反科学,我这里讨论的是道佛儒层面的哲学和悟的层面的知识理论。

不是从科学层面来跟你阐述知识。

这些方向都是殊途同归的几个方向。

以后我也可以在科学层面来解释,篇幅局限,本文就暂且不表,所以这里你不要浮现迷信或不迷信的念头,或者不科学与科学的念头之争论,我知道你可能会这样想,但这里不做科学方向的解释。

“天机”是一个代词,是一种称谓,也是人们的共识下流传的一个表述,这里再次强调一次,凡是表述,哪怕是更多人熟悉与认同的科学这个词,都是错的——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悟就是证到的过程,我一直推荐大家重视过程,重视天地自然,因为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大头在天地自然之间,人行走在自然之间,可以更快开悟。

这是为什么很多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但是,开悟之前的行走需要很多的打基础过程,环节。

这是人、天、地、物、事、个性、共性、韵、色、味、蕴、运、知、觉、循、缠、成、住、坏、空、生、死、病、死、异、灭、涅槃等因素和过程的发展阶段、演化状态。

佛中有言,成住坏空,生住异灭,诸行无常,虚度晨昏。

这是开悟的机缘。

开悟的机缘没法预测,没法推演。

也许人的命运可以 推演一二,这是由共性,由天衍演人,但单独的个体很难反演。

开悟之后,就是开始强大精神、灵魂、意志,气(炁)、精气,构建成型的内宇宙与衍生内生之神的阶段了,这就是远远超脱于开悟的阶段了。

人的内宇宙没有成型之前是很难共鸣于外天地法则的,一旦共鸣,那么自身的力量比现代武器、核武器都强大。

说多了.........图片图片图片

你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也许永远懂不了。

用一句话重复再说一次,上面的东西本质上其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毕竟,言说道断,一说就错。也许我说了这么多比没说效果更差。



图片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