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的“还阳方”!补阳气之根!

 天堂鹤 2024-05-16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导读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救命方!

阴阳在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百分之八十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只要能从「阳气」两字下手,那么大部分的现代病就不会困扰人们,一切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夏季外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一些慢性病在人体充足的阳气抵挡之下,减轻了。
而到了冬天,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阴气也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慢性病就会「卷土重来」,变本加厉。
「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袭。这就是「养生,要顺应天然」的观点。
阳气衰弱会减寿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知名老中医李可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基。”
人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阳气失去统帅作用所致。
针对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急性心衰,有一个治疗方法,就是救阳。阳气恢复,人就得活。
阳气就好像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地变松,要把它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张仲景的“还阳方”!补阳气之根!
四逆汤:甘草6克(炙),干姜4.5克,附子10克(生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四逆汤,我认为,就是一张不折不扣的“还阳方”。
阳气眼看所剩无几,它能给你还回来。就好比,你一只脚踏入阴间,此方又把你拉回阳界。
这三味药,组成了一个千古名方,就是四逆汤。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张仲景记载于《伤寒论》里的“还阳方”。其最初的构成,就是炙甘草6克,干姜6克,制附子15克。
你别看它只有三味药,但是千百年来,它不知道挽回了多少人的阳气。其中的附子,补肾阳。干姜,补脾阳。脾肾之阳为之振奋,人体阳气之根就得到了固护。最后,拿炙甘草来调和。
这个方子,功效在于回阳救逆。它最初的主治,是治疗心肾阳衰的症候。
比如说一个人,心阳不足了,开始神衰、想睡觉、面色苍白,同时肾阳也不足了,开始四肢厥冷,恶寒,或者说由于阳气不足而拉肚子、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这个时候就是心肾阳阳气大虚,患者危在旦夕,就可以用四逆汤来回阳救逆。
医案
一男子,年40岁。
在岷江中放木排,风里来雨里去,身体离不开水湿之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尤其是到深秋时节,湿冷之气更是缠身。
就这样,此人渐渐就有了一些毛病。最初,双膝和双脚发凉,沉重。到后来,就开始冷痛。冬天秋天必须烤火,夏天也得穿厚厚的袜子和护膝,不然就特别难受。
而且,自从有了毛病以后,天气再热,双腿也不出汗。
与此同时,此人容易腹泻,不该吃水果,不敢吃生冷的。凉的东西只要一进肚子,肯定拉稀。
患者四处求医。不过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里,大夫都给确诊为“雷诺氏病”,经治疗后均无效果。
这可怎么办?后来,此人就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苔白润,舌淡,脉象沉迟而微弱。细问得知,患者食欲还算可以,尤其喜欢吃辛辣的,但是经常感觉到困倦,总也睡不够,一天得睡十小时以上,爱躺着,怕冷,双脚到膝盖皮肤颜色苍白,甚至伴随青紫色,摸上去冰冷,一按一个白手印。
很显然,他是寒湿水气,伤及肾阳。
寒湿之气,郁滞经脉,患者就会感觉到双脚冰冷、沉重,甚至是冷痛。
为啥发病的地方是下肢,而不是双臂双手呢?很简单,寒湿之邪有趋下的特性,它喜欢伤人体下肢。
寒湿之邪,蕴积日久,会伤人的阳气。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因此,到最后,此人的肾阳就会受累,形成肾阴不足的局面。这是中医“久病入肾”理论的体现。
肾阳一旦受伤,这个人的问题可就严重了。
首先,阳气不能温煦下肢,患者膝盖到双足就厥冷,必须常年烤火,穿厚衣服,颜色苍白青紫,一按一个手印。
阳气不能蒸腾津液,因此他的下肢常年不会出汗。
其次,肾阳亏虚,直接影响脾阳。脾阳受损,此人就容易腹泻,吃一点生冷水果就不行。
再次,阳气这个东西,能养人的精神。阳气,柔则养筋,精则养神。阳气不足,患者就精神疲惫,总想睡觉,一天睡十个小时都不够。
至于说患者舌苔白润,舌质偏淡,脉象沉迟而弱,这都是阳气大虚的表现。由于阳气不足,寒湿太重,患者身体要自救,所以这个人就爱吃辛辣。辛辣之品,可以振奋阳气,驱赶寒湿。
总之,对这个人来说,阳气作为支持他生命活动的一种能量,显然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制附片40克    干   姜30克     炙甘草20克
桂   枝20克    茯   苓30克     白   术15克
独   活30克    鹿角胶20克     红   枣15克
当   归3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医案里的患者,下肢厥冷、无神嗜睡、舌淡脉弱,他基本符合了四逆汤的应用指征,可以看成是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就用四逆汤为基础,来进行应对加入茯苓、白术来健脾,加桂枝来温通阳气,加鹿角胶来增进补阳之力,用独活祛寒湿,用红枣和当归养血。如此一来,患者就得到了全方位的调治,病痛自然也就好转了。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以后,膝盖以下部位沉重畏寒之感减轻,于是制附片改为20克,干姜改为15克,当归改为20克,继续投用。
结果,七剂以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减轻,于是带药回家,继续服用。从前到后,患者总共服药45剂之多,制附片前后一共用了一公斤左右,患者诸证终于完全消失,生活恢复正常。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需要费些时日。所以,此人前后用药40多剂,这才拨云见日,重见青天。
上述就是用四逆汤来治病的案例。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