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语文试题

 一中大语文 2024-05-16 发布于福建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乐记》一书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它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和情感紧相联系,清楚指明了艺术—审美不同于理知制度等外在规范的内在情感特性,但这种情感感染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相关联的,“其善民心,其移风易俗易”。

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和同”到气势、韵味,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所有这些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都无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 

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无宁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儒道互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理性主义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其在思想、文艺领域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

B.孔子及其后继者孟、荀运用理性主义对古代原始文化——“礼乐”进行重新解释,最终完成了对儒学的构建。

C.儒家把传统礼制建立在日常生活和伦常感情之上,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解释,让礼制的强制性转变为人的自觉要求。

D.先秦各派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且影响更深远的是道家,它与儒家一起塑造着中国人的艺术理想、审美兴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理性主义解释中,“乐”拥有不同于理知制度的内在情感特性,又与“礼”一样与日常现实生活紧密关联。

B.中国能够自古便形成高度世俗化社会,与先秦理性主义对人的情感、观念、仪式的引导和消溶有一定的关联。

C.先秦理性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表现出强调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与现实人生的和谐满足等艺术特征。

D.道家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强有力地冲击和瓦解了儒家的功利框架,从而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作为第4段中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音声之作,其犹臭(xiù)味在于天地之间。——嵇康

B.音符是心灵的涟漪,情感在旋律中流淌。——伦纳德·迈耶

C.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汉书·董仲舒传》

D.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阮籍

4.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指出,儒家艺术精神其实是“为人生的艺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艺术观的理解和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老街吃家

刘建超

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

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要想生意兴隆,就要有成群结队的吃货。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是肚圆胃胀,打着饱嗝方才舒服。    

再一种称为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的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淡,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了七八个主家,走了半个古城,吃客一路相随不离不弃。一日大厨有事,腾不出手,就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别蒙我,这不是你家大厨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原路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说中了。徒弟把炒面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

老街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吃家在老街就是最高荣誉了,类似于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儿,譬如今天要给您说的费爷。

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显得有格调。①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把老街人不甘落魄的虚荣心吧唧得蓬蓬勃勃。

正是清晨匆忙时分,街上都是急忽忽奔走的人,许多人手里拿着早点,边走边吃。②费爷一身休闲唐装,脚踏千层底布鞋,背着手,仰着头,平稳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

熟人打招呼,费爷,您老去哪啊?

费爷头不低,步不停,喝汤。您老今儿个是去哪家喝汤?大石桥火街羊肉汤。

火街羊肉汤?才开张的铺子啊。您这“老吃家”去给新铺子捧场?费爷微微笑着,不再搭讪,踏上大石桥。

老街有句谚语:吃喝不用瞅,只管跟着吃家走。费爷的身后就跟随了一群吃货。

生在古城,食在老街。外地人来老街吃个热闹,老街人却是要吃门道的。

老街人早餐爱喝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丸子汤、豆腐汤、胡辣汤、不翻汤等,花样繁多,口味丰盈。

在古城开个汤铺不难,难的是在老街开个汤铺子。老街人喝汤都喝成精怪了,嘴巴刁钻认熟欺生,爱逛老店铺,不太凑新店铺的热闹。你若开个新汤铺子,如果没老街吃家的光顾,三五年也别想在老街兴起。唉,还就这么邪。

费爷是老街公认的“老吃家”。老街洋洋十里,上百家的饭铺,他都能给你数叨一遍。费爷对老店铺的饮食文化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在老街,吃着佳肴,听着吃家给你数叨着店铺的趣闻轶事,那才算得上享受。

费爷站在铺子前,并不急着进店,背着手看着店门上方的匾牌。

费爷自言自语道,火街羊肉汤这几个字撇捺放纵,笔画粗重,尤其这火字,夸大捺脚,雄健足可扛鼎。颜黄融化合度,磅礴大气。不必见款就知是老街写家高德位的风格,定是高德位的后人高满堂所书。

火街羊肉汤的老板叫袁成,四十开外的豫西汉子,憨厚豪爽。老板袁成迎出店外,拱手作揖连连点头称是。

费爷进店坐下,一碗羊汤,不放盐,不放辣,两个火烧。

随着费爷一同走进店的人也附和着,一碗羊汤,不放盐,不放辣,两个火烧。

费爷说,火街,又叫双龙街。诞生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位天子。据传太祖诞生时,赤光照耀,满街彤红,故名火街。咱们老街人的生活习俗啊就是从宋朝那会儿延续下来的。羊汤也是太祖、太宗的喜好,火街的羊肉汤可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啊。

羊汤端上,费爷端起碗先嗅了嗅,嘴贴着碗沿轻嘬一口。懂行的都知道,老街人喝羊汤是喝甜汤,这个甜就是不放盐,淡的意思。

熬羊骨头汤你也达到个七八成了,费爷说。上好的羊汤,羊,要当天宰杀,羊骨砸断铺在锅底,再将成坨的羊肉羊杂铺在羊骨之上,放入自家的香料秘方,一锅汤烧开,中途不能再兑水,慢炖8个小时以上,这叫原汤原味。

费爷又夹起一片羊肉,眯着眼看看,放入口中慢嚼,说,羊是当地改良品种的绵羊,远闻清香,近闻不膻,肉质鲜嫩,味美清口。    

费爷有滋有味地又喝了几口汤,说,添汤,双份辣。吃货也跟着喊,添汤,双份辣。

火烧一掰四牙儿,泡入红油汤中,呼呼啦啦满屋人喝得热汗淋漓,大呼过瘾。

费爷说,这汤稍显不足的是你用的葱花,这是外地大葱,应该用本地南关小香葱,压膻气,入味快,不粘牙。

袁老板点头称是。

袁老板的妻子,望着费爷的背影,说,费爷帮着咱开这汤馆,咱这汤真有费爷说得那么好?

袁老板看着腿有残疾的妻子,想着家里卧床不起的儿子,没说话,只望向外面。

太阳已升上了丽景门,老街,就笼罩在温润的阳光下……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通过写老街人对食客的分类,既体现了老街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也为引出“吃家”费爷做了铺垫。

B.文中提到老街人喝汤都喝成了精怪,说明老街人对汤品的挑剔,同时也暗示了这里的新开汤铺想要在老街立足的不易。

C.费爷对葱花的点评,深刻反映了老街吃家对食材的考究和对极致味道的追求,背后也隐藏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坚守。

D.袁老板的妻子对费爷评价的怀疑,以及袁老板看向外面的沉默反应,预示着“火街羊肉汤馆”未来会经营困难。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划线句①中拟声词“吧唧”的运用,不仅营造了鲜活的场景感,也传达出了老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B.划线句②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将人物的服装、动作与环境完美融合,刻画出了一个热爱传统、狂傲不羁的人物形象。

C.小说中穿插了老街的历史故事,如宋太祖、宋太宗对羊汤的喜好,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赋予了老街羊肉汤深厚的文化内涵。

D.费爷对羊汤的品鉴细致入微,从嗅觉、味觉等不同方面进行体验,突出了羊汤的美味,更显示出他作为吃家的高超鉴赏力。

7.作家柯灵在谈小说的结尾时提到“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已”,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材料一: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熙宁①排公者,大抵极诋訾之言而不折之以至理平者未一二而激者居八九,上不足以取信于裕陵,下不足以解公之蔽,反以固其意,成其事,新法之罪,诸君子固分之矣。元佑②大臣一切更张,岂所谓无偏无党者哉。所贵乎玉者,瑕瑜不相掩也。古之信史,直书其事,是非善恶靡不毕见,劝惩鉴戒,后世所赖;抑扬损益,以附己好恶,用夫情实,小人得以借口而激怒,岂所望于君子哉。绍圣③之变,宁得而独委罪于公乎。熙宁之初,公固逆知己说之行,人所不乐,既指为流俗,又斥以小人,及诸贤排公,已甚之辞,亦复称是,两下相激,事愈戾而理益不明。元佑诸公可易辙矣,又益甚之。六艺之正可文奸言,小人附托,何所不至。绍圣用事之人,如彼其杰,新法不作,岂将遂无所窜其巧以逞其志乎。反复其手,以导崇宁④之奸者,实元佑三馆之储;元丰⑤之末,附丽匪人,自为定策,造诈以诬首相,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格君之学,克知灼见之道,不知自勉,而戛戛于事为之末,以分异人为快,使小人得间顺投逆逞其志。近世学者雷同一律,发言盈庭,岂善学前辈者哉。

(节选自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⑥)

【注】①北宋宋神宗赵顼的第一个年号,期间任用了王安石进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②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复旧保守的政策,史称“元祐更化”。③赵煦的第二个年号。④宋徽宗赵佶的年号。⑤赵顼的第二个年号。⑥长期以来王安石及其新学在朝野上下饱受争议和批评,此文首开公开为王安石正名之先河。

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应的字母。(3分)

大抵极诋A訾之言B而不折之C以至理D平者E未一F二G而激者H居八九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动词,意为“办”,与《鸿门宴》“吾得兄事之”中的“事”用法相同,但词义不同。

B.蔽,意为“蒙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中的“蔽”用法和词义相同。

C.慷慨,意为“情绪激昂”,与现代常用的“慷慨解囊”一词中的“慷慨”词义不同。

D.克,意为“能够”,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词义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和勇气,表示不会因为保守势力的反对而退缩。

B.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古代的信史应该客观地呈现历史,意在指出对王安石其人其事的记载带有个人偏见,评价有失公允。    

C.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绍圣年间变法的失败应主要归咎于王安石,后又指出变法也诱导了崇宁时期奸邪之人的出现。

D.材料二中,作者提到元丰末年时一些学者不能坚守正道,依附奸佞,造谣诬陷,有负所学,对朝政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分)

(2)是非善恶靡不毕见,劝惩鉴戒,后世所赖。(4分)

12.结合材料,概括王安石不顾舆论反对,坚持实行新法的客观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3~14题。

河北民

王安石〔宋代〕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第四句中一个“事”字极具讽刺意味,批评了北宋朝廷银绢御敌的荒唐政策。

B.九、十两句通过正面铺叙,写出了河北流民的内心悲愁、面色惨淡的情状。

C.篇末两句采用古今对比手法,寄托了诗人对流民的同情,更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

D.本诗反映了河北人民天灾人祸下的苦难生活,颇具杜甫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    

14.“层深之法”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种重要手法。讲究在层层递进中,表达愈加深沉的情感。本诗在铺叙河北边民“苦辛”的过程中精彩运用了这种“层深之法”,请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   ▲   。”相似。

(2)《阿房宫赋》中用“   ▲   ,   ▲   。”两句看似警戒后人,实则是委婉提醒当朝统治者应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3)《六国论》中使用比喻论证指出六国的一些统治者对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信息碎片化,指的是人们通过网络媒介获取到较之以往数量更巨大、内容更分散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原本完整的内容被切割为各式各样的信息片段,往往呈现出篇幅短小、内容零散等特征。碎片化的信息主要有短视频、自媒体短文章等形式,在互联网时代随处可见。

那么,    ①     ?

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论断“真正有意义的是媒介本身”,一语道破信息被“切碎”的现实原因——媒介的变革。在传统媒体时代,只有中心化的媒体机构能够发布信息,个体只能被动接受;步入21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许多全新的传播载体,社交媒体、视频、网络论坛等多元平台让每一个用户都有能力成为信息发布者,这就完成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去中心化,进一步实现了传播话语权的“下放”。     ②    :2003年出现“We Media”提法、2005年Blog概念进入中国、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微信推出……各种不同的热门话题由社交媒体发起,逐渐引爆全网讨论。即便是相同的话题,不同的自媒体账号也可以阐述多元的见解,进一步增大了信息存量。当一个系统性的内容被解构为不同的“切面”,就造就了由无数块信息拼图组合而成的信息洪流。

人们的信息偏好更为碎片化信息洪流的强化提供了动力。自媒体账号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迎合用户的偏好:简洁、话题度、娱乐化。自媒体账号提供的碎片化信息往往篇幅较短、理解门槛较低、便于我们接受,带来“快餐式”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能带来最直接的满足感与新奇感,自然成为大部分人日常消遣的重要方式。    

16.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语道破信息被'切碎’的现实原因——媒介的变革”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微信推出……”后的省略号为列举的省略。

C.“切碎”“快餐式”上的引号都表示突出强调。

D.“We Media”上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当一个系统性的内容被不同角度地解读,就造就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

1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词藻华丽,常以诗词笔法渲染意境。

B.《雷雨》戏剧创作按照“三一律”的原则,并运用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避免脸谱化和扁平化。

C.《谏太宗十思疏》行文简洁,骈散结合,说理严谨,理足气盛,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

D.《阿房宫赋》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是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流下               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加恩惠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可以凭借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远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难壬人           难:排斥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直走咸阳         走:通达                  

C.代下司职                 司:掌管,主持         承天景命         景:大                     

廊腰缦回                 回:曲折               始速祸焉         速:加速

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诚:如果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劫:劫掠              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力量

2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B.戍卒叫,函谷举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洎牧以谗诛

          

五、整本书阅读考查(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美的历程》的节选内容,完成22~23题。

纵观前面,如可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中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彩多姿的社会风习图画。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22.下列选项不符合《美的历程》选文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汉代的“弯弓射鸟的画像砖”,不事细节修饰,而在粗轮廓的飞扬流动中展现了对世界行动征服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B.魏晋名士嵇康,以其积极追求功名、严守朝廷礼法的态度,成为了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C.洞窟中的北魏佛像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在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

D.宋代画家马远的“一角”构图,空间感非常突出,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通过留白引导观者想象画面之外的广阔空间。

23.请结合《美的历程》,简要说明明清文艺“描绘世俗人情”的具体特征,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回顾历史长河,苏洵剖析六国破灭之因,勇于批评时政,胆识兼备;魏征直言进谏,警醒君王,展现了批评的非凡勇气和深切担当;杜牧借宫殿之兴衰,批评奢靡亡国,寄寓深远。如今,在或异议稀缺或理性退位的信息化时代浪潮中,如何让批评之声具有建设性力量,值得每位时代参与者深思。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B.“完成了儒学的构建”错;D.“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2.D(“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后者指庄子。“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不能理解为瓦解。)

3.A

4.①以人为本:艺术应服务和服从于人,抒发伦常情感;②强调外在功利性:为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服务;③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但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和损害,会影响艺术的发展。

5.D(D选项中“预示着'火街羊肉汤馆’未来会经营困难”不准确。袁老板妻子的怀疑,侧面反映了费爷看似简单的光顾,实则是对新店铺的一种支持与肯定,展现了互助的温情;老街沐浴在温润阳光下的画面,也展现了希望。)

6.B( “狂傲不羁”分析不当,应为“自信从容”。)

7.①这句话是指小说结尾处要像美人临别时回眸那样,含蓄委婉,引人无限遐想,余味悠长。②结尾处温润阳光照耀老街的场景,与上文夫妻俩的心境形成了微妙对照,增添一抹希望,暗示了传统文化与人文关怀会在老街继续传承下去的主题。③结尾的画面,营造了一个温暖、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氛围,缓和了上文袁成家庭困境的沉重气氛,隐喻了主人公费爷的正面形象,暗示了一切困难都将被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所化解。④结尾未接续上文情节直接给出袁记羊汤馆未来的明确结果,而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场景收尾,留白的手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余味悠长。(第一点2分,其它答案一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8.BDG    

9.B(两者用法和词义不同。)

10.C(“主要归咎于王安石”错,文章中“宁得而独委罪于公乎”一句是说不能只归罪于王安石,作者实际是在为王安石打抱不平。“变法也诱导了崇宁时期奸邪之人的出现”错,应为“元祐年间三馆培养出来的人诱导了后来的奸邪之人”。)

11.(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就采取行动,(这是因为他)认为正确并且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缘故啊!(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是:认为正确 以上一点1分 )(2)对错善恶没有不全部呈现,勉励、惩戒,并能作为借鉴,(是)后世所依凭的(准则)。(靡不:没有不/都;见:“现”,呈现;所赖:所依凭的(准则),以上一点1分,语意通顺1分)

12.①朝廷上下积弊已久;②皇帝立志变革,支持变法;③反对派的批评多是极端的非理性的。

13.B(九、十两句正侧结合,上句为正面描写,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太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路旁过者无颜色”为侧面描写,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色沮神丧。)

14.①第一层“苦辛”写河北民养子事耕织,朝廷转手送辽夏,(1分)作者已为之痛心抱屈。(1分)②第二层“苦辛”写今年偏遇大旱,赤地千里,州县不但不顾人民死话,还抽丁壮赴河役,前后对照,形成递进,(1分)作者内心转为激愤,情感上更深沉。(1分)③第三层“苦辛”写边民向南逃荒,却发现河南即使丰年人们也缺食,前后映衬,更凸显了“苦辛”的普遍性,(1分)从而进一步触发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与无恨忧思。(1分)

15.(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16.C(表示特殊含义)

17.①如同雪片一般的信息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些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又是如何产生的呢②社交媒体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社交媒体纷纷涌现(每点2分)

18.①原句用“切面”“拼图”分别比喻不同的解读和信息碎片,更形象化地写出了信息的碎片化的特征。    ②原句用“洪流”比喻信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信息量之大,冲击力之强。③而改句仅平实地表达了造成大量碎片信息的原因,不如原句富于视觉冲击力。(①②两点各2分,③给1分)

19.A(“常以诗词笔法渲染意境”的是文采派。)

20.B(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C.始速祸焉  速:招致;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劫:胁迫)

21. C(省略句,其他各项被动句)

22.B(“积极追求功名、严守朝廷礼法”错。嵇康拒绝仕途、反对虚伪的礼法,崇尚自然,他的生活态度与魏晋风度中追求个性自由、注重精神超脱的特质相符。)

23.①展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的人性情感。②体裁广泛,涵盖市井百态、社会风俗。(2分,一点1分)例1:《红楼梦》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细致描绘了人物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与人性光辉,展现出当时社会的世俗人情百态。例2: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讽刺当时读书人的种种怪现状,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与人性扭曲,展现了复杂多面的世俗人情,批判了社会的腐朽与道德的沦丧。例3: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个人情感、尤其是女性情感的压抑与追求。(举例正确1分,分析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