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眼宝螺

 chh71 2024-05-16 发布于吉林

折叠 编辑本段 外形特征

百眼宝螺百眼宝螺 百眼宝螺贝壳长47-110mm,宽44-76.2mm。贝壳重,呈宽圆柱形,壳底微凸。螺轴侧的壳缘有薄滑层;另一侧壳缘窄,形成一明显的搁板。齿长而薄,在壳口最宽处的外唇上有数枚最长的齿。底色为浅褐色,有四条宽大的深褐色带,背上散落着褐色圆环;壳底淡褐色,有两条暗色带横贯。(壳顶扁平,约有三层螺层。)表面镀有一层珐琅质,极光滑或具有突起,富有光泽。体螺层长大,壳口狭长,在壳体背面的中央线上呈缝状,共长度几乎等于壳长。两唇很厚向内卷,唇缘厚,边缘具齿纹,无厣。[1]

成年个体的螺旋部极小,一般埋于体螺层中,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宝贝的身体可以全部缩入壳内。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分布于热带印度至太平洋地区,从东非至斐济,中国南海诸岛、海南岛、台湾岛、西沙群岛。

折叠 编辑本段 栖息环境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完全为海产。生活在珊瑚礁附近,水的温度不得低于15℃。在海洋下潜20米以下。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岩石和珊瑚的裂缝和小洞穴里。

折叠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百眼宝螺百眼宝螺宝螺科的动物,行动缓慢,怕强光,白天蛰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黄昏时外出觅食,是肉食性的种类。大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行动缓慢,据记载,行动快的每分钟可向前爬行15厘米,慢的向前移动仅约7厘米。当潮水每天有规律的退出后,宝螺类多隐藏到礁石块下面、洞穴内或藻类丛生的阴暗处。它们是昼伏夜出,每到黄昏夜幕降临后,它们便爬出来活动,所以,白天很难采到生活的宝螺,但当夜间再到海滩珊瑚礁盘间采集时,便很容易采到生活宝螺。

当夜间它们出来活动时,它那绚丽多彩外套膜,便从壳口出来向两侧伸展覆盖整个贝壳,同时,外套膜上美丽似花的各式各样乳突起也伸了出来,其长椭圆形发达的,也同时从壳口出来,爬行于珊瑚礁盘上或附近的沙滩上,缓缓向前爬行寻觅食物或寻配偶。

它们主要以珊瑚动物为食,此外,海绵、有孔虫和小的甲壳动物等,也是它们猎取食物的对象。进食时,主要依靠一个较窄长的齿舌进行活动。它们还有一个奇特的习性,当四处爬行时,或翘起尾巴,然后又突然放下,这也是一种防御手段。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产卵季节多在3-7月,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及阴暗的地方。母贝产卵后并不离开卵群,有看守卵的习性,仍卧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护,直到孵化为止。[2]

折叠 编辑本段 实用价值

宝螺集食用、玩赏和装饰为一身,深得人类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