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肉毒素下颌线提升,已经“卷”成这样了?

 MIMI78 2024-05-16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图片


神经调节剂已被证明可有效减少面部皱纹,并且据报道还可以改善下颌线轮廓和颈阔肌带的外观。当靶向外侧眶周区域时,眉尾的提升效果是预期的结果,强调了神经调节剂治疗的多功能性。

最近的研究中,新的解剖学研究引入了“面部生物力学”一词,它基于各种面部表情和衰老过程中面部结构的集体相互作用。其中一个生物力学概念包括颈阔肌、浅表肌肉腱膜系统 (SMAS)、眼轮匝肌和颧骨大肌之间的筋膜连接。后者已被证明与横向面隔相连,横面隔膜是一种形成面中部脂肪室下边界的结构。

今天和大家介绍的这例研究中,目的是通过“面部生物力学”,来找出下颌缘肉毒素注射的点位和算法,并评估:1.减少颈阔肌的尾部拉力对中面部体积的影响。2.是否可以重新定位下面部和中面部软组织。3.以及是否可以因此增强下颌线的轮廓。并且设置了新的注射算法,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01

研究介绍

本研究被设计为一项多中心、介入性、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确定利用神经调节剂的新注射算法对面部中部体积和下颌线轮廓的潜在影响(如果有的话)。参与的研究中心位于哥伦比亚(CH Dermatologia,Medellín)、巴西(Cirurgia Plastica,Belo Horizonte)和塞尔维亚(Rea Medika,Belgrade)。并设置了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注射技术
01

新颖的肉毒素提升”注射算法旨在增加中脸体积并增强下颌线的轮廓,而不会直接影响颈部或颈阔肌带。

每侧进行 4 次注射,每次注射位于骨性下颌骨可触及上缘上方 1 cm处,从口角连合开始,等距延伸到下颌骨的角度(图 1)。神经调节剂注射在皮下进行,针尖指向横向(朝向下颌骨的角度),以在第一次(即最内侧)注射期间避开下唇肌的抑制肌。

02

注射的神经调节剂量为 2.0 或 2.5 国际单位 (IU),每侧面部总共 8 或 10 IU,全面部总共 16 或 20 IU。选择是施用 2 IU 还是 2.5 IU 是基于注射者的临床判断。

本研究中施用的神经调节剂为abobotulinumtoxinA (Dysport;Galderma,Lausanne, Switzerland)在每 0.1 mL 稀释液中 20 IU,肉毒毒素 A(Allergan, Irvine, CA)每 0.1 mL 稀释液 5 IU,以及 IncobotulinumtoxinA (Xeomin;Merz Pharmaceuticals,Frankfurt, Germany)每 0.1 mL 稀释液 5 IU。

图片


图1:在一名 30 岁的男性患者身上显示的标准化注射算法,并在非防腐尸体解剖中举例说明。在每个面部侧,总共注射了 4 个点,每个点位于骨下颌骨可触及的上边缘 1 cm内,注射了神经调节剂。注射在口角连合和下颌角之间的距离相等。
02

研究结果

对研究结果进行半定量结果评分,以及客观结果评分,客观结果评估依赖于研究参与者在休息和杜兴型微笑面部姿势下的 3 维 (3D) 成像。并按照 Mirror 软件工具包 (Canfield) 的内部计算算法计算以下面部区域的体积差异(以 mL 为单位的体积变化)和皮肤位置差异(以 mm 为单位的皮肤位移):内侧脸、外脸、下脸和中脸(图 2)。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图片


图2:一名 42 岁女性研究参与者的三维扫描照片,显示了进行体积和皮肤矢量位移分析的面部区域:中脸、下脸、内侧脸和外脸。
图片


图3:比较基线和第 30 天之间休息的 39 岁女性研究参与者的两张 3D 扫描照片。注意面部中部体积的变化。

图片



图4:比较基线和第 30 天之间 43 岁女性研究参与者在微笑面部姿势下的两张 3D 扫描照片。注意微笑时面部中段体积的变化和上牙的暴露。

半定量结果评分

初始神经调节剂治疗后30天,面部中部体积增加至1.30 [0.98](范围,0-4),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96),而下颌线轮廓在统计学上显著改善至0.78 [0.8](范围,0-3)(P<0.001)(图5-7)。年轻与年长研究参与者的基线和第30天之间的变化为0.19 [0.7] vs 0.08 [0.7] (P = 0.461),下颌线轮廓为0.28 [0.5] vs 0.59 [0.5] (P = 0.01)。这表明老年研究参与者在治疗后下颌线轮廓有更大的改善,但中面部体积的改善没有与年龄相关的差异。

图片


图5:折线图显示了 30 天随访期间下颌线轮廓量表的平均分数。提供了显著性水平供参考;NS,无统计学意义。
图片


图6:折线图显示了 30 天随访期间中面部容积量表的平均分数。提供了显著性水平供参考;NS,无统计学意义。
图片


图7:折线图显示了 30 天随访期间软糖微笑严重程度等级的平均分数。提供了显著性水平供参考;NS,无统计学意义。


体积变化

比较基线和第 30 天之间的 3D 成像值,中面部体积在统计学上显著增加 0.46 [0.9] mL(范围,-1.68 至 2.80 mL)(P < 0.001),下面部体积减少 0.30 [1.5] mL(范围,-6.25 至 3.16 mL),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 0.115)。

内侧面(即韧带线的内侧),在基线和第 30 天之间,体积在统计学上显著增加了 0.34 [1.2] mL(范围,-4.80 至 2.40 mL)(P = 0.025),而在外侧面(即韧带线的外侧),体积减少了 -0.07 [1.1] mL(范围,-3.21 至 2.63 mL),但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 (P = 0.596)(图 8)。年轻与年长研究参与者之间测量的体积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

图片


图8:一名 34 岁女性研究参与者的三维扫描照片分别显示了基线和第 14 天之间以及第 14 天和第 30 天之间的体积变化。蓝色表示体积增加,橙色表示体积减少,如侧面刻度所示。


皮肤移位

在基线和第 30 天之间观察到的颅脑定向皮肤移位在外侧面部(即韧带线的外侧)为 0.1 [0.9] mm(范围,-1.92 至 2.81 mm)(P = 0.381),在下面部为 0.1 [0.9] mm(范围,-2.18 至 2.30 mm)(P = 0.410)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年轻与年长研究参与者之间测量的皮肤位移参数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均 P > 0.05)。

03

研究讨论

这项临床干预研究旨在调查一种新的神经调节剂注射算法是否能够重新定位中下面部软组织,从而影响治疗后 30 天的美学外观。这种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对面部解剖学及其分层面部排列和组织移动性的相互关联概念的理解。

从理论上讲,通过减少下颌骨上方颈阔肌的抑制作用,新的注射算法可以使面部的提升肌占主导地位,从而增加中脸的体积,重新定位下脸的软组织,从而改善下颌线轮廓。这种注射算法的目的不是增强下脸和颈部之间的轮廓,也不是像前面描述的Nefertiti提拉注射技术或其后续迭代那样平滑颈部轮廓。本研究中观察到的所有效应都可以通过面部生物力学的概念来解释。在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不良事件。



01

客观的 3D 成像分析显示,面部中部的体积增加了 0.46 mL,即面部软组织位于颅内,位于连接口腔连合和耳屏的线下方,位于连接外眦和耳屏的线下方(图 2)。研究给出的解释如下:神经调节剂治疗影响了颈阔肌的收缩力,颈阔肌是主要的面部抑制因素。减少的尾部拉力允许增加面部升降机的颅拉力,例如眼轮匝肌、小颧骨和主要肌肉,因为它们通过 SMAS 连接到颈阔肌。由此产生的SMAS重新定位增加了横向面隔的张力,使隔膜能够更多地向颅内推动面中脂肪室。

02

体积变化:这项研究的结果提供了临床证据,表明仅注射神经调节剂,下面部和中面部软组织可以重新定位到更靠近颅骨的位置。客观的三维成像数据显示,韧带线外侧的体积略有减少(-0.07 mL),面部中部和下部的皮肤位移指向颅骨方向0.1 mm。尽管观察到的变化都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与没有变化作为统计参考相比),但结果趋向于颅软组织重新定位

03

下颌线轮廓:通过下颌线轮廓量表半定量评估所执行注射算法的重新定位效果,该量表显示,在 0 到 4 的量表上,从最好到最差,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为 0.78。整个下面部的面部体积减少了 0.30 mL,客观地证实了这一点。尽管 3D 成像测量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观察到的趋势与先前的测量结果一致,并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神经调节剂注射算法后颈阔肌尾部拉力降低,使面部升降机能够主导并重新定位下面部和中面部软组织,从而减少较低的面部体积并增加面部中部体积,尤其是在内侧面部





这项临床干预性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新型神经调节剂注射算法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30天随访期间,面部软组织被重新定位;当通过基于3D扫描的体积分析测量时,这反映在面部中部体积的增加以及面部体积的减少上。此外,在现场临床评估中,观察到面部中部体积增加和下颌线轮廓增加。在研究过程中没有报告不良事件。根据这些数据,所提出的神经调节剂注射算法对于希望在没有可注射填充剂或手术干预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中面部丰满度和增强下颌线轮廓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该研究技术以一种较新的思路,并观察和测量了下颌线注射后面部体积及皮肤提升的变化情况,感觉像是把填充剂的活都干了 hh,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就是今天的技术分享了,最后记得点“在看”哦~


图片
END
参考文献:

Facial Soft Tissue Repositioning With Neuromodulators: Lessons Learned From Facial Biomechanics

Claudia A Hernandez 1, Kristina Davidovic 2, Luiz E T Avelar, Michael Alfertshofer 3, David L Freytag 4, Konstantin Frank 3, Nicholas Moellhoff 3, Rebekah Bihun 5, Jeremy B Green 6, Sebastian Cotofana 5

Aesthet Surg J. 2022 Sep 14;42(10):1163-1171. 

PMID: 35416929 

DOI: 10.1093/asj/sjac0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