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漫谈

 山爷wzs0718 2024-05-16 发布于安徽

       艺术漫谈

        山爷/文

(杨丽萍《雀之灵》)

艺术,诞生于文化的传承中,润养于文明的发展里。人类告别旧石器时代以来,无论文化古域,文明后秀,还是泱泱大国,蕞尔小邦,文化源远流长,艺术溪水潺湲,润泽着世界各民族的心灵,又化作飘缈的烟雨雾霭萦绕在人类的艺术生活当中。艺术这人类特有的智慧之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是一个民族以其奉行的思想体系为内核,兼容多流派文化形态,涵盖成百上千门类,持续创作着优秀的精神产品、陆续充盈着宏大的智慧宝库、尽情挥洒着独特的神奇魅力。它们各以其特有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审美情感和美学思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蕴含着深邃的哲学原理和生活智慧。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西方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说;西方有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分。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是好的艺术作品呢?这是艺术的永恒话题。

艺术作品好与不好,首要看如何处理真善美的关系。专家们认为,艺术美的体现是基于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艺术作品通过其真实性、道德价值和审美形式,共同构成了美的艺术体验。真善美相互作用,提升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

美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塞尔强调:“艺术提供娱乐,同时,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它揭示真理。”

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被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就是因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国学大师钱穆认为:尽美,指其声容之表于外者。如乐之音调,舞之阵容之类。尽善,指其声容之蕴于内者。乃指乐舞中所涵蕴之意义言。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化真为美,化善为美,达到真善美的圆融。

艺术是脱离了原始蒙昧的人类至死都不愿也不能舍弃的最重要的情感审美活动如果没有艺术,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几乎一片荒凉苍白。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大多通过艺术,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编钟,古印度的泰姬陵、雕塑,古希腊的神殿、神话,古波斯的建筑、雕刻。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美术、建筑、雕塑、戏曲及文学作品等来衡量品鉴。想象一下,假如人类至今仍生活在单纯追求吃喝拉撒的原始状态,没有了艺术,那生活该是多么枯燥乏味、兴意索然?没有了音乐,我们将失去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复杂情感的旋律;没有了舞蹈,我们将失去能引发我们思考和陶醉的身体语言;没有了绘画,我们将失去能让我们驻足思考的色彩和线条;没有了雕塑,我们将失去能让我们想像与联想的三维空间形象的感悟;没有了文学,我们将失去能给予我们启迪和反思的文字。

艺术是人类情感宣泄的大舞台。日常劳作和单调生活往往是疲惫和乏味,人们乐于充当激情艺术舞会的舞者、主演,人们渴望抛弃烦恼,尽情表达喜怒哀乐,在其中翩翩起舞,肆意挥洒、解除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获取从身体到心理的释放。

艺术是茫茫海上闪烁的灯塔。艺术家可以在至暗时期传道授法,可以在这人间凡尘追寻精神乐园,引导人们在艺术世界里获得现实生活不能满足的安慰。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艺术的恒久生命力在于它的达观、在于它的洞察宇宙、超脱人类渺小自我的旷世情怀,去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突破自我。

艺术是人类思想的交流平台。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艺术是情感的,也是开放的、交流的。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畅想未来、开启通往旷野和远方的大门,穿越时空,用艺术的手段与不同文化、不同思想对话,交流互动 ,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为心灵提供营养,为思想提供视角。

艺术是人类生命的大浴场。我们于其中酣畅淋漓地洗濯嬉游。有时候,种种生活挑战让我们焦头烂额,灰头土脸,艺术就像洗一把神奇的海水浴,放松筋骨,舒展身心,清洁干净,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镜子。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或许从公元前11000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岩画开始爆发,到公元前1140年埃及法老陵墓的壁画;从公元前1100年中国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到公元前490年雅典卫城的雕像;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中国宋朝山水文人画;从超现实主义到立体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艺术,不仅仅代表着创作者的精湛技艺与艺术造诣,更是我们得以窥探逝去的社会现象和精神的镜子。火山、地震、洪水、海啸,还有战争、兵燹、墓葬,朝代的更迭将先人的生活资料、文明资产掩埋于厚重的黄土之下,深沉于幽暗的江海之底,弃迹于未被焚毁的故纸残堆里,借由后人发掘甄选的画作、诗歌、散文、建筑、雕塑,险遭湮灭的时代,侥幸未泯的文明,得以重现,以期永存,这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历史。就好比打开一本古老的羊皮书卷,让我们从中窥见曾经的风景和情感,体会人类漫长而丰富的文化积淀,豁然开朗,重睹一道道耀眼而珍贵的艺术之光。

艺术是人类社交的桥梁。让我们有机会与世界各民族的同好们沟通情感和体验。作品欣赏活动,就是一场精彩的派对,大家以各种形式交集,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用心灵交流着对作品的领悟和把握,感受到共鸣的力量。

中华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重要而珍贵的一个方阵,中国离不开艺术,艺术同样离不开中国。一道开放的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艺术长廊,向我们坦陈艺术品美丽和精采,为生活增添了意趣。下面,让我们调用发现美的眼睛,一起来做一场中华艺术美的巡礼吧!

艺术之美,美在字词句篇的深厚内涵。

《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倾心爱慕,《离骚》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执着坚守;司马相如有《子虚赋》之铺张扬厉,雄伟气魄,曹植有巜白马篇》之抛弃私利,为国纾难;唐诗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毅;宋词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限惆怅;元曲有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唯美,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忧虑;明清小说,百花齐放,四大名著,文学标杆;近代文坛,现代作家,名人频出,佳作频现。鲁迅、徐志摩、老舍、朱自清、莫言、余华、路遙、陈忠实等等,各领风骚,屡创辉煌,描摹着世道的沧桑,剖析着世人的灵魂,评判着世间的善恶,带给读者不尽的思考和慨叹。

艺术之美,美在旋律节奏的婉转动听。

中国是出现音乐艺术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音乐起初主要用于仪式,宗教、娱乐和实用目的,例如劳动和战争。劳动现场,音乐用来协调动作、提高效率和加油鼓劲。战场对阵,常使用如号角、战鼓等乐器,用以鼓舞士气、传达命令和提高战斗力。《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也。

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即音乐,儒家“六艺”之一。又,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为儒家奉为经典的六部经书。乐经,是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家推行教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来控制欲望、调节情感,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可见音乐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只是后来《乐》失传了。

中国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汇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曲调,有幽雅的《春江花月夜》,悲怆的《二泉映月》,苍劲的《醉渔唱晚》,欢快的《百鸟朝凤》,激情的巜潇湘风云》。

值得推崇的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分別为《高山流水》、巜夕阳箫鼓》、《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十面埋伏》、巜广陵散》、《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千年古韵,传世绝唱。

还有编钟的高亢深沉,笛子的激昂细腻,古琴的清雅深沉,琵琶的张扬宽广,二胡的悠扬丰富,唢呐的豪迈奔放,马头琴的浑厚凄怆,箫的清澈悠扬,鼓的热烈喜庆,锣的铿锵有力,一件件,一曲曲,是无限的惊艳,是不绝的感动。

艺术之美,美在笔墨纸砚间的潇洒畅意。

仓颉造字,出自《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发明是一桩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可见其对人类、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巨大。尤其是汉字的发明,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催生了中华独有书法艺术,才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王珣的《伯远帖》,米芾的《蜀素帖》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书法艺术的高峰,也体现了书法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绘画方面,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黄公望的 《富春山居图》 ,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徐悲鸿的《万马奔腾图》,齐白石的《虾》等等,不一而足,各领一代风骚。行云流水间,字画跃然纸上,赏心悦目 。每一幅画都堪称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度欣赏。

艺术之美,美在锤錾雕刀间的精致宏厚。

“玉不琢不成器”。明代陆子冈,琢玉嵌宝工艺家,玉雕技艺享称“吴中绝技”。时人甚至将陆子冈的玉雕作品与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比肩。玉雕界,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还有商代司母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铜制马踏飞燕,东汉雕刻的《熹平石经》,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青石浮雕,四川乐山大佛以及各地寺庙庵观那神态各异的大小神仙佛像。中国四大石窟,即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华艺术的象征。

艺术之美,美在舌尖唇齿间的极致享受。

华夏儿女注重饮食文化,讲究烹饪艺术,“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咸鲜甜酸苦麻辣,炒爆煎烹烤炸,川鲁粤苏浙闽湘徽,八大菜系,各领风味,共同构成了中华的饮食文化。北方有劲道的兰州拉面,嚼劲十足的牛肉干,肉质鲜嫩的烤全羊,外焦里嫩的锅包肉;南方有清甜的桂花糕,软糯的糍粑,肥而不腻的盐水鸭,皮酥馅美的合肥米饺。还有中国十大特色小吃包括陕西凉皮、广东肠粉、广西螺蛳粉、武汉热干面、西安肉夹馍、重庆酸辣粉、长沙臭豆腐、天津煎饼果子、北京烤鸭和河南麻辣烫,口味丰富,各具特色。 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持续火热,向世人展示了中华烹饪艺术的丰富多彩、美妙不可方物。如今道来,不知不觉,舌尖舔舐,唇齿留香。

艺术之美,美在衣袂裙裾间的飘逸轻灵。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在原始社会便已有舞蹈的雏形,商周时期逐渐兴盛。《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生动说明舞蹈是人们最激动时刻情感表达的产物。

传统舞蹈种类多样,各具特色,众采纷呈,美不胜收。有的庄严肃穆,有的艳美绝俗。敦煌石窟壁画的飞天舞,唐代的霓裳羽衣舞,西域旋转性的胡旋舞,原以男性为主后演变成女性舞蹈的剑器舞,还有盘鼓舞、清商乐舞、惊鸿舞、浑脱舞、长袖舞、巴渝舞、十六天魔舞等等。飘逸如轻盈的雪花,清雅如出尘的仙子,举手投足,尽是风情。中国古典舞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双臂柔若无骨,足下步步生莲,随着节奏翩翩起舞,似花丛中灵动的蝶,如山峦间清爽的风,绸带飘扬间,水袖飞舞中展现的是柔韧之美,挺拔之美,更是中华之美。

现代舞特别强调舞者的身体表现能力和想像力,注重探索和创新,鼓励个性和多样性,并融入当代元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文化和审美趋势。这些特点使得现代舞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性的艺术形式。较有成就的当代著名舞蹈家如:杨丽萍的《雀之灵》《月光》,陈爱莲,被认为是舞蹈艺术表演的典范,拥有丰富的舞蹈生涯和多项荣誉,邰丽华,作为聋哑舞蹈家,以其对舞蹈的坚持和深情表达而闻名等等。她们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和卓越成就。

艺术之美,美在针线飞舞间的锦绣优雅。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汉服从三皇五帝到明代,有几千年历史,如今在国内比较流行。它注重人体曲线的展示,无扣系带,线条柔美流畅,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色彩丰富多样,飘逸华丽,宽袍大袖,端庄典雅,注重礼仪场合,展露兼容并蓄的风格,强调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体现潇洒飘逸的美学原则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旗袍,作为汉服的一部分,起源于满清袍服,也是中华的传统服饰。影视剧模女明星身着旗袍出场,风姿绰约,优雅高贵,极具东方神韵和古典美,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

艺术之美,美在砖瓦堆砌间的恢宏秀致。

中国古建筑以富于艺术美的内涵著称,被誉为东方文明的瑰宝,不仅在于其视觉上的美学盛宴,更是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内涵。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个民族的骄傲,是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深入研究和珍惜保护。

如巨龙蜿蜒的万里长城,玲珑精致的苏州园林,美轮美奂的清圆明园,宏伟的天坛地坛,秀致的江南水乡,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俊逸浑厚的赵州石桥。又如“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岳阳楼,“中华第一塔”的开元寺塔,“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悬空寺,如世外桃源般的西递宏村古民居……中国古建筑,惊艳了时光的独特魅力,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气势磅礴的宫殿城池、祥和宁静的乡村民居。那些巧妙的梁枋构件,丰富多彩的门窗样式,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精巧自然的装饰之道,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让我们一起领略古建筑的魅力,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南北文化的融合,才有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唯美建筑。它们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穿越千年至今依旧指引着我们,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艺术之美,美在土石帛线间的精工细巧。

中华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精品,琳琅满目。典雅优美的景泰蓝,色泽温润的紫沙壶;光滑细腻的景德镇瓷器,如初生婴儿的肌肤,莹润剔透;小巧雅致的江南油纸伞,绵绵细雨下充满诗情画意;栩栩如生的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线活泼,色彩清雅,地方特色浓郁;质地轻软的杭州丝绸,色彩奇丽,经丝绸之路传往各国,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千年寿纸”宣纸,质地绵韧,光滑如玉,题字作画,骨气兼蓄,最能体现中华品格。千百年来,手工艺品在工艺大师手里不断改造创新,体现了独特的审美理想。

艺术之美,美在唱做念打间的人生故事

中国戏曲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兼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与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华戏曲在于唱腔之美,曲词之美、形态之美,曲调之美,戏服之美、意境之美、程式之美、教化之美。水袖清长,眼波微漾,咿咿呀呀,唱不尽的人间百态,爱恨情愁。无论是雍容华贵的京剧,轻转柔婉的越剧,典雅精致的昆曲,悠扬婉转的黄梅戏,高亢悲凉的梆子戏、激情奔放的秦腔、朴直淳厚的豫剧、生活力味浓郁的评剧……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名角频出,剧目繁多,悲剧谐曲,粉墨春秋,台上台下,如痴如狂。一悲一喜一抖袖,一颦一笑一回眸,一起一落一按指,一生一世一瞬休。人生如戏,唱不完的故事,戏如人生,道不尽的风流。

中华艺术之美,伏尔泰说“它是古老、优美、神秘的东方美,举世无双”作家木心说:“中国艺术之成熟、之优雅,早已独步世界。”它是丰富的、美丽的、精采的、难以言尽的中国美。让我们增强自信,履践前人足迹,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艺术新领域、雄踞艺术新高度,中国艺术这颗明珠会更加璀璨耀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