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锅进村”为何一桌难求

 百草园7 2024-05-16 发布于重庆

▲5月5日,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坝坝火锅。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宋祖成几乎没有休息——5天时间,他的坝坝火锅店共接待食客100多桌,排队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节庆期间,这样的场景如果发生在城区,或许司空见惯。但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的这家坝坝火锅店,地处大巴山腹地,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乡村火锅店,能有如此盛况,却着实耐人寻味。

“那几天,坝坝头到处都是人,要是不下雨,排队的客人会更多!”5月7日,回想起两天前火锅店的火爆情景,宋祖成的眼睛都笑眯了。他说,今年“五一”小长假,“坝坝火锅”刷爆朋友圈,除了巫溪县城市民前去体验外,奉节、开州等周边区县食客都慕名而来,排队也要吃一顿乡村火锅。

藏在大山深处的乡村火锅店,为何一桌难求?

农家蔬菜一小时从地里到餐桌

“坝坝火锅”能“出圈”,首要因素就是食材优质新鲜。

5月5日晚7点过,家住巫溪县城的宋宁凯和妻儿一道,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第三次驱车到坝坝火锅店吃火锅,他轻车熟路地点了鸭肠、毛肚、老肉片、蹄筋等荤菜,以及色泽嫩绿、水灵灵的小白菜等五六样蔬菜。

而一小时前,这些蔬菜还生长在当地菜农李常兵家的菜地里。

“坝坝火锅主打一个食材新鲜。”宋祖成说,店里的时令果蔬,绝大多数都是农民自己种的,他们前一天接到火锅店发去的订单后,当天一早就去采收,然后再交给火锅店,或由服务员领着客人,上菜农家的地里采摘,再交由服务员清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

这种模式,不仅让食客们吃到了优质新鲜的果蔬,还缓解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坝坝火锅,工作人员正在上菜。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火锅进村’一头连接生产端,一头连接消费端,让客人吃得健康愉悦的同时,还倒逼农业生产。”宋祖成说。

李常兵家的地不大,过去种的蔬菜、水果除自己吃少部分外,要么等着贩子上门收购,要么走一小时山路背到场镇去卖。几经波折,算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因找不到稳定的销路,很多果蔬只能烂在地里。

坝坝火锅店开业后,宋祖成经常开着摩托车上李常兵家收购农产品。除蔬菜承诺保底收购外,家里的土鸡、苕粉、腊肉、干洋芋片等也一起收购。如今,李常兵不仅按照宋祖成的订单进行蔬菜订单化种植,还坚持按城里人特别喜欢的绿色生产方式进行。

如果没有特色,谁会跑到村里来

“不仅麻辣鲜香,而且吃起来比较柔和。”这是不少回头客对坝坝火锅的评价。

“城里遍地都是火锅店,如果没有特色,谁会跑到村里来?”宋祖成经过调研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传统的红汤火锅吃起来干辣干燥,容易糊锅,吃多了油腻。

▲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坝坝火锅店,食客满座。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为解决这些问题,宋祖成等人借鉴茶解油的功能,用当地盛产的老鹰茶,来调制火锅汤底。

为了调制口感柔和的汤底,他们摒弃成本相对便宜的底料包,改成自己炒制火锅底料。花了两个多月,对老鹰茶和汤底比例进行数百次调制,最终成功创新调制出一款不辣不燥且不糊锅的红油汤底。

与此同时,宋祖成和火锅炒料师傅还以腊肉作为食材,创新开发出一款适合烫火锅的腊肉汤圆,深受食客欢迎。

把乡村院坝的优势用足

除了味道上有特色外,在宋祖成看来,要引来客人,还要在“别样营销”上下功夫。

坝坝火锅店规模不大,只有十几张桌子,这些桌子摆在院坝里,棚顶是由水稻秸秆支起的简易草棚,地坝则是铺满了从农家收来的青石板、青瓦……浓浓的乡土农家味扑面而来。

▲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坝坝火锅,优美的用餐环境受到食客青睐。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除装潢设计与众不同外,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靠增加火锅消费的体验感来吸引客人?”宋祖成认为,城里大排档驻唱方式可以借鉴,更重要的是,农村地势更开阔,客人“嗨”起来的空间更大,更容易放得开,对邻近村民的影响也更小……总体上,这种营销模式的优势可能还会超过城市里的大排档。

于是,他将院坝正中心的3棵黄葛树树干合起来,搭建了一个小舞台,聘请驻唱来烘托氛围,客人也可以唱歌互动。

每天晚上5点半左右,驻唱便开始唱歌,同时会引导客人一起拿着话筒合唱,也鼓励客人主动挑战自己。几首歌后,驻唱便会将舞台让给客人,让大家自行点歌。

“相比其他餐饮业态,火锅本来就热闹一些。我们前期把氛围烘托到位后,自然有人愿意展现自己。”宋祖成说。

当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驻唱唱了几首歌后,就有客人点歌,高亢的旋律不仅让演唱者的朋友“嗨”了起来,其他桌的客人也要来话筒,主动与其合唱,现场欢呼声不断。

此外,短视频也把坝坝火锅“嗨”的氛围传播开来。每天,宋祖成都会录下现场视频,再经过剪辑后,通过视频号发出,从而让坝坝火锅加速“出圈”,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一个晚上常常要翻台两三次。

记者了解到,坝坝火锅店开业一年来,已实现营业额超300万元,日均接待食客20多桌,带动当地30多户农民销售农产品40多万元,其中10多户农民实现订单化种植、养殖,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原标题: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乡村火锅店生意火爆,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火锅进村”为何一桌难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