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氧化氮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

 gxs360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人体布满密密麻麻多达1000亿条以上的血管。如果连成直线,长达9亿6千多公里,足够绕地球2周半。而心脏打出去的血液再返回到心脏,在体内循环一圈,只需要20秒钟,也就是说1小时在体内循环180圈,一年多达157.7万圈。每时每刻把氧气和营养送到每个细胞,把二氧化碳和细胞代谢的废物带出来。是什么力量使血液这样永不停息而且通畅流动呢?科学研究证明一氧化氮(NO)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

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一氧化氮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

1、NO自由基是内皮细胞松弛因子

一百年前人们就知道,硝酸甘油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后几分钟内就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因此直到今天,硝酸甘油仍然是心脏病患者的常备药物。但是,它的作用机制却一致困扰了医学家和药理学家百余年。直到近年科学家发现了NO自由基是内皮细胞松弛因子,可以让血液在血管中通畅流动,对血压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工作才得到解释。因为硝酸甘油释放的一氧化氮(NO)可以松弛血管,增加心脏血液供应。三位教授因为发现NO的功能,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1-3)。

内皮细胞是人体血管内壁一层薄薄的内衬细胞,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数目多达1-60兆之多,排成一列相当于从地球赤道走到北极的距离,长达9600公里。内皮细胞铺开面积达7平方米。每个内皮细胞含有一氧化氮合酶(NOS),可以催化    L-精氨酸产生一氧化氮。NO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组织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生成一氧化氮,NO扩散到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通过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血红素基团上的Fe2+结合,提高环磷鸟苷环化酶    cGMP的水平,继而激活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对心肌肌钙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加强,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合性下降,肌细胞膜上K+通道活性也下降,从而导致血管舒张,降低全身动脉血压,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因此可以说一氧化氮自由基是微循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NO是内皮细胞松弛因子,能够松弛血管平滑肌,防止血小板凝聚。

2、NO自由基对心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我们研究了一氧化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达43.75%,在再灌注液中加能够产生一氧化氮的L-精氨酸,可以剂量依赖的祛除心律失常,当浓度为大约5?M,50??M和100??M时,心律失常发表降低为25.00%,16.67%,和0%。灌注流出液中标志心肌损伤的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降低,说明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4-5)。我们研究发现天然抗氧化剂知母宁对心脏缺血再灌注产生NO的促进作用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5)(图1)。另外我们研究发现,天然抗氧化剂山楂黄酮对中风产生NO的促进作用,对脑中风神经海马细胞的损伤的保护作用(6)(图2)。

图1知母宁对心脏缺血再灌注产生NO的促进作用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

图2山楂黄酮对中风产生NO的促进作用,对脑中风神经海马细胞的损伤的保护作用

3、定向释放一氧化氮的化合物促进血液通畅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赵强等研发了一种可以定向释放一氧化氮的化合物A4-β -GalH363A–MeGal-NO。在小鼠下肢和肾脏模型注射A4-β-GalH363A–MeGal-NO不同组织释放的NO的ESR波谱和 NO。静脉注射A4-β -GalH363A–MeGal-NO 8 和 1 (5 mg/kg)对大鼠心率、血压和血浆    NOx 的 影响(图3)。可以看出,不仅血液通畅了,而且那里确实产生了NO。说明一氧化氮具有通畅血液的作用(7)。

图3、在小鼠下肢和肾脏模型注射A4-β -GalH363A–MeGal-NO不同组织释放的NO的ESR波谱 (左) NO (右)。对大鼠心率、血压和血浆 NOx    的 影响。

图4. 用CT观察大鼠后肢大腿和肾脏部位注射A4-β -GalH363A–MeGal-NO缺血位置动脉血液。

以上现代研究表明,一氧化氮确实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

二、中医中草药通过NO活血化瘀

现在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中医中药研究也证明气血通畅的驱动力可能是一氧化氮。活血化瘀中药也确实可以产生一氧化氮,保障气血通畅,防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身体健康。

1、针灸能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活血化瘀。对20名志愿者进行了随机、双盲、交叉研究,研究了针刺对局部NO水平和循环的影响,每个志愿者在单手和前臂进行了一次真实和非侵入性假针灸治疗,治疗间隔为1周。针灸后5分钟,针灸臂血浆中的NO浓度显著增加2.8±1.5微摩尔/升,60分钟时,增加2.5+±1.4微摩尔/升。针灸手臂手掌皮下组织的血流量也增加,这和NO的增加有关。在非侵入性假针灸手和前臂中未观察到这些变化。总之,针灸增加了治疗区域的NO水平,从而增加了局部循环。这些调节作用可能有助于针灸缓解疼痛(8)。

2、艾灸温度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中医认为艾灸也可以活血化瘀一项研究观察了艾灸温度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ET-1/NO的影响。将4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艾灸治疗。治疗组用距皮肤2.5~3.0cm的艾条卷灸,对照组用4cm艾条卷灸,每穴10min,隔日1次。艾灸时用温度计精确测量皮肤温度。治疗12周后,记录7次血脂、ET-1和NO的测量结果。结果发现:治疗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ET-1、ET-1/NO明显降低(P<0.001)。艾灸对NO和ET-1/NO的调节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艾灸能调节血脂,疏通血管,说明适宜的温度艾灸的疗效(9)。

3、活血化瘀中药增加一氧化氮清除活性氧

中医认为黄芪和当归可以补气血。一项研究中探讨了黄芪和当归组合煎剂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血管激活剂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形态学分析显示单侧输尿管梗阻组肾脏间质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肾小管萎缩,肾纤维化和胶原表达,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相比,黄芪和当归组明显减少。服用黄芪和当归梗阻肾脏的NO生成在第7天和第10天增加。在第3、7和10天,服用黄芪和当归组可使NO生成分别增加2.2、1.2和1.2倍。与假手术组,服用黄芪和当归组大鼠肾组织中的组成型NOS活性明显高于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在第3、7和10天时分别增加了78%、68%和78%,在第10天eNOS、nNOS和iNOS的蛋白表达增加(24.1±15.0    vs.10.1±0.8 U/min/mg蛋白质,p<0.05)。服用黄芪和当归给药后,清除活性氧的活性在第3天和第7天显著增加(51.5±17.9 vs.11.7±7.4 U/min/mg蛋白质,p<0.05(10)。服用黄芪和当归给药的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通过激活eNOS和清除ROS促进NO生成有关,从而改善缺血微血管,减轻间质纤维化。

有很多古典中药配方,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芪参益气丸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组成的补气活血复方中药制剂。采用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胃给予芪参益气丸。芪参益气丸治疗后,I/R诱导的梗死面积减小,心肌损伤减轻,再灌注6天后心肌梗死减轻,缺血再灌注后恢复心功能和心肌血流。与西医常规治疗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显著地改善了心功能,表现为提高左心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肌肥厚、阻断心肌纤维化。芪参益气丸活血化瘀涉及到8条信号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增加一氧化氮和清除活性氧 (11)。

4、太极拳和气功锻炼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中医认为习练太极拳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压作用。一项研究探讨了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水平及血压(BP)的影响。根据患者意愿,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太极锻炼组(HTC,n=24)和高血压组(HP,n=16)。招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P,n=16)。太极锻炼组进行太极拳练习(60分钟/天,6天/周),持续12周。在第0周、第6周和第12周进行测量(血糖、胆固醇、NO、CO、H2S和血压)。在太极锻炼组中,收缩压、平均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第12周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第12周升高(与基线相比均p<0.05)。12周后,太极锻炼组组的血浆NO、CO和H2S水平升高(与基线相比均p<0.05)。太极拳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高血压组组(均p<0.05)。观察到收缩压变化与NO、CO和H2S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平均血压变化与NO、CO和H2S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总之,太极运动似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气体信号分子有有益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来理解这些观察结果背后的确切机制,并在更大的队列中确认这些结果(12)。

以上中医中药研究表明,一氧化氮确实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

结合以上现代科学研究和中医中药研究都表明,一氧化氮确实是气血通畅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补充一氧化氮,预防缺血瘀堵,促进气血通畅,保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Furchgott RF,Zawadzk JV. The obligatory role of the endothelium in the relaxation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by acetylcholine. Nature,1980,288:373-376.

[2] Ignarro LJ,Byrns RE,Wood KS. Pharma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endotheli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evidence that EDRF is closely related to nitric oxide radical. Circulation,1986,74:II-287.

[3] Palmer RMJ,Ferrige AG,Moncada S. Nitric oxide release accournts for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endothel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Nature,1987,327:524-526.

[4] Shen JG,Wang J,Zhao BL,et al. Effects of EGb-761 on nitric oxide,oxygen free radicals,myocardial damage and arrhythmias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vivo. Biochim Biophys Acta,1406,1998:228-236.

[5] Zhao BL,Shen JG,Li M,et al. Scavenging effect of chinonin on NO and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myocardium from the injury of ischemia-reperfusion. Biochem Biophys Acta,1996,1315:131-137.

[6] Zhang D-L, Yin J-J,Zhao B-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rataegus flavone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brain damage in the Mongolian gerbils. J NeuroChem.. 90,211-219, 2004.

[7] Jingli Hou, Yiwa Pan, Dashuai Zhu, Yueyuan Fan, Guowei Feng, Yongzhen Wei, He Wang, Kang Qin, Tiechan Zhao, Qiang Yang, Yan Zhu, Yongzhe Che, Yangping Liu, Jiansong Cheng?, Deling Kong, Peng George Wang, Jie Shen and Qiang Zhao.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5,151-160,2019。

[8] Tsuchiya M, Sato EF, Inoue M, Asada A. Acupuncture enhances generation of nitric oxide and increases local circulation. Anesth Analg. 2007 Feb;104(2):301-7.

[9] Ye X, Zhang H. Influence of moxibustion temperatures on blood lipids, endothelin-1, and nitric oxide in hyperlipidemia patients. J Tradit Chin Med. 2013 Oct;33(5):592-6。

[10] Meng L, Qu L, Tang J, Cai SQ, Wang H, Li X.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herb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enhance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obstructed rat kidney. Vascul Pharmacol. 2007 Aug-Sep;47(2-3):174-83.

[11] 韩晶岩:心气虚血瘀的科学内涵和芪参益气滴丸 补气活血的作用机理。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39-147.

[12] Pan X, Zhang Y, Tao S. Effects of Tai Chi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nd plasma levels of nitric oxide, carbon monoxide and hydrogen sulfide in real-world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lin Exp Hypertens.    2015;37(1):8-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