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屠隆007:为啥说修行完全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

 新用户17779036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导读
晚年的屠隆为什么既喜欢和高僧谈禅论道,又喜欢和老农说鬼?为什么说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件事中都有道可参?为什么说人最难做到的境界是身累心闲?为什么说真正的觉悟是从停止向外攀援,转向内求开始的?为什么说修行开悟是自己跟自己的一次战争?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我们今天再一起精读一则屠隆的《娑罗馆清言》。

01
净几明窗,好香苦茗,有时与高衲谈禅;
豆棚菜圃,暖日和风,无事听闲人说鬼。
室内窗明几净,焚上好香,泡上微苦的清茶,有时与高僧交流禅理。
室外的豆棚之下,菜圃之中晒着暖阳,吹着和风,闲暇时间去听农夫们谈鬼论神。

02
2020年4月精读这一则清言时,我写了一小段心得:
禅求的是心境之静、之净,但心静与净,若赖外境之静与净,应该是火候未到,未得真静,未能真净。
如果产生对外境的分别与执着,即便是最高之高衲,谈的也只能是口头禅。
在田间地头垄间树下,与农夫园丁聊一聊家常话,讲一讲鬼故事,何尝不是另一种参禅问道呢?
东家长西家短,柴米油盐碟子碗,百姓日用的哪件事中没有道呢?
有多少僧道求禅求道,谈玄说妙,把禅话变成贪嗔的鬼话。
而达观乐天的老农能谈神说鬼事,忘掉烦恼与困扰,吃得下,睡得着,心事少,不求仙,凡而活成无烦无恼的神仙。
真的想开了,看透了,就知道人最最可贵的是身心两闲,而更为可贵的是身累心闲,能够做到无住无执。

03
我呢把屠隆的这则清言改成了诗:
窗明几净可问道,闻香饮茶好说禅。
豆棚菜圃听鬼事,应无所住但求闲。
其实,一个人想让自己的心能够回归宁静,如果只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干净的地方,那是不能够彻底让自己宁静和清净的。
因为非常简单,暂时的宁静与清净是依赖外部环境的,当外部的环境不在了,心的那个境界也就不在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还是不能自控。
屠隆说他有的时候可以和高僧说禅论道,有的时候可以去听老农讲鬼故事,这种境界就非常可贵。
他可以在两种不同的人群中间,可以在两种不同的生活境界之间自由切换。

04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生活,认认真真地去读一些人一些事儿,读一些这些无字之书,就会发现:
往往那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社会层级很低的人,他们活得更通透。
他们能够更加坦然地接受命运塞给他们的一切,他们能够做到不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心理上的较量,他们能够快速地放下。
人真正的觉悟,一定是从放下对外在人事物的攀缘,开始内求,开始看护和修正自己的心念开始。

05
修行开悟是自己跟自己的一次战争。
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接纳身边的环境,身边的人,接受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并且能够做到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太往心里去,那个时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算没有出家,没有当和尚,没有做道士,人不修禅也能得禅,不求静心也能静,不刻意地追逐自在,心灵也是清净的、自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