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中最耗阳气的季节到了,用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扎实

 Yang马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附子理中丸应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中成药了,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过很多次,它可以给我们的脾胃补充阳气,让脾胃这块土地冰消雪融,长养万物。这是大方向,还有一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个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附子理中丸起源于理中丸,理中丸的组成是这样的,一共四味药,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干姜入脾,专门补脾阳。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促进脾胃运转。既分工又合作,虽然只有四味药,但效果非常好。

有的人脾阳虚,理中丸就管用,而有的人则需要用到附子理中丸,说明阳虚的程度又加重了,理中丸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所以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药就是附子,附子补肾阳,直接作用在阳气的源头,这样阳气又能流注到脾胃,去温暖脾胃。

整体上讲,附子理中丸是温中健脾的,当脾阳虚的时候,由于温熙的力量不够,人就会比较怕冷,有手脚冰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不成形的症状,从舌头上看,舌质淡舌苔白,这时就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

特别是脾阳虚导致的慢性腹泻,脾胃太寒了,运转不开了,老是拉肚子,一天上好几次厕所,以及饮食生冷引起的腹泻,在用药上,附子理中丸可以说是首选。

我们学习中医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医案,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方药,加深印象。

清朝时期,浙江桐乡有一位中医大夫叫陆瀚,很有名气。陆瀚年少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总生病,就自己研习医书,久病成医,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后来开了自己的医馆,在实践中掌握医学知识,慢慢地医术越发的精湛,陆瀚的名声也就在当地传开了。陆瀚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待每一位病人都非常有耐心,一直到晚年,他依然坚持出诊。

有一年夏天,县令的儿子徐某有点腹泻,喝了药,非但不见好,反而加重了,疲倦、乏力、身上发热、不想吃东西。县令急了,赶紧把陆瀚请来了。

陆老先生看了前面大夫开的方子,是按照暑湿的思路来治的,夏天的气候特点确实是这样,暑气夹杂着湿气,暑湿气会重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人在夏天会更加贪凉,结果就伤了脾胃的阳气,这人就闹肚子,按照这个思路来治才是稳妥的。

于是开出附子理中丸,徐某迟疑不肯吃,陆瀚是这样讲的:“此生死关头,没有疏虞,后悔无及。”

徐某听了,这才把心放在肚子里,附子理中丸吃下去以后,果然就好起来了。

所以说药既对症,就会有好的结果。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