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丨五个版本的明代北京宫城图

 黄之中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明代北京宫城图目前所知有五幅,三幅在中国,一幅在大英博物馆,一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北京宫城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图是明初北京城的俯瞰图,图的最下方为北京城墙,全图结合立面与平面的形象绘法,表现明代北京皇城及部分内城的宫殿建筑、城垣、城门(楼)、衙署、王府、河湖、苑囿、坛庙、寺观等。按宫城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已改为皇极、中极、建极,承天之门未改为天安门,以及图右下立一着明官服男子。

图片

《明无款北京宫城图轴》(南京博物馆藏)

本图绘画了明代早期的北京宫城图。图中,紫禁城皇家气派尽显,午门、奉天门、奉天殿等排列齐整。奉天门前还有6头大象,寓意“太平有象”。

图片

本图角度自南边高点向北俯视,所以越往北边的宫殿建筑看起来越小,自南边的正阳桥、正阳门起,向北依序是大明门、承天之门、端门、午门、皇极门、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一字排开,相当壮观。城楼、宫殿屋顶一律涂上黄色,城垣本身施以粉彩,牌匾蓝底金字,城门、宫门、牌坊全部涂上大红色,宫城地面灰色,其余地面土黄色。

《北京宫殿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是仅存少数明绘北京宫殿图之一,微残。全图结合立面与平面的形象绘法,表现明代北京皇城及部分内城的宫殿建筑、城垣、城门(楼)、衙署、王府、河湖、苑囿、坛庙、寺观等。按宫城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已改为皇极、中极、建极,承天之门未改为天安门,以及图右下立一着明官服男子推测图绘时间约在嘉靖四十一年至明末。

图片

图下有霍初阚铎(1875-1934)题记,内容大致叙述三大殿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火所焚,四十一年重修更名,以及重修宫殿的最大功臣,吴县人徐杲以普通工匠官至工部尚书的事迹。 明代北京宫殿图流传极少,本图范围虽小,但对研究明代北京的宫苑建置、城市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宫城图轴》(大英博物馆藏)

本图是明代朱邦绘。画轴描绘的是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北京的皇宫紫禁城。图中左立者即明代紫禁城的设计者、苏州人蒯祥,他出身于木工世家,官至工部左侍郎,时称 “蒯鲁班”。画中的蒯祥下朝后手执笏板,立于承天门(即清代天安门)金水桥西侧,其身后是午门、奉天门(即清代太和门)、奉天殿(即清代太和殿),其前面是大明门、正阳门,着明朝官服的官员们弓身立在正阳门外。

图片

《北京宫城图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待考,一说清代仿绘。

图片


来源:北京脉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