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北京宫城图—— 蒯祥

 公司总裁 2022-05-07 发布于河南省


    这是明早期所绘的北京紫禁城图。宫城即大内,又称紫禁城。北京紫禁城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兴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基本建成,是在元大都宫殿遗址稍向南的地址上兴建的。其规模、形制、名称皆以南京宫殿为依据。北京紫禁城明清两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建、扩建,但其基本形制不变。北京宫城分两部分:前部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主体,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是朝廷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的场所;后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皇族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是一幅明初北京城的俯瞰图,图的最下方为北京城墙(明成祖改建北京时仅有内城,嘉靖时扩建外城)和丽正门(后改名为正阳门),往上依次为大明门(今已不存)、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今太和门)和玄武门(今神武门),其中,“端门”二字清晰可见,承天门是重点。承天门外的金水桥、华表和石狮,均有描绘。 图中承天门(今天安门)下站立者(金水桥旁那位红袍打扮的官人),据研究是承天门的设计者蒯祥。

图片
    绢本设色,纵163厘米,横97厘米

    蒯祥(公元1398—1481年),明代著名巧匠,被工匠团体香山帮奉为鼻祖。参加或主持承天门(天安门)、皇宫三大殿、长陵、献陵、裕陵、“三海”(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隆福寺等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 ,被明成祖称为“蒯鲁班”,景泰七年(公元1456)升任工部左侍郎。以工匠出身而得高职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颇为罕见。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蒯祥病逝,终年84岁。皇帝闻讯后,派人致哀,并追赠蒯祥祖父、父亲为侍郎,荫封两子,一为锦衣千户,一为国子监生,并将蒯祥当年的居住处、营造业的工匠都聚集的那条巷命名为“蒯侍郎胡同”。 

    仇英《庭院婴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