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兴民诗歌分享会,部分诗人的发言●杨光和 刘雪燕 李明利○◆每月十五文学社▶第六十九期

 看尽人间荒唐 2024-05-16 发布于四川


每月十五文学社主办

走进孔兴民的诗歌语境

杨光和

近年来,尽管成都诗坛从喧嚣,浮躁又转入静默,甚而进入静音时代,但一匹黑马不是腾尘而起,却是踏着香蹄漫步而来。其实在我看来,说他是一匹黑马,还不如说他是一头沉思静寂忙于耕种的牛,摇着风铃踏步春天,带着他特有的姿态和惊人的语境,呈现在人们的视野。

十几年前,金牛作协主席杨君伟,在西道蓉西苑把他介绍给我,一张成熟内敛的脸上,刻满了睿智和沉静,不苟言词与傑傲的眼里,闪着诗的感染和迸溅,君伟主席说:给你介绍个诗人,我想不假吧,有诗的灵犀和缘分。

十几年来,我们虽然同在诗歌里游弋,常在金牛作协,每月十五文学社相遇,在他的文章和诗里,产生了我无垠的遐思与共鸣,可于他低调和沉稳的性格,故我们在诗和文学的深究和碰撞上少之又少,尽管这样,我还是有我的主观认定,这是一个有内涵的诗人。从他不多的作品中看得出,也听说他是有教师功底的,又是从重庆作协回归成都的作家,我也豪不客气地请他给我们文学社讲了一节关于小小说课,众友反映还不错。

后不知是因他于孤傲和高蹈的性情,还是他潜水于生活与笔耕,他少有的独立特行让我们更少交流和磋切。可这么些年,他的诗一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他的诗不断的敲击我的诗观,促我一直关注和欣赏甚而膜拜于他。更关注于他近期的诗歌作品。

在我看来,兴民就是一个生活的潜水者,他作为诗人的身份,在他诗的语言活动之中,就是一个纯粹的写作者,这些年,我惊叹于他成熟的语境,沉静于底处,用敏睿视觉,很强的剪辑的能力,甚至精粹的语感,没有天花乱坠的词语,他惊人的理性,诚善的逻辑性,对诗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特别近几年,他的诗风发生了新的变化,来了个大的转身,更有了质的飞越。

他在《把自己,推销给春天》一诗里,明确书写和捍卫了这些。

用死亡抵御死亡,落叶满地

生命的齿轮仍在转动。一种声音里

有千万种声音。一张嘴

已永远闭上,不再吹捧,不再撒谎

平庸的肉身,包裹着华丽的文字

渴望着,脱胎换骨

灵魂也有血腥的伤口和丑陋的疤痕

你的痛苦,像口香糖

看不见的鸟儿,还在那棵落叶树上

鸣叫也好,歌唱也好

它的快乐感染了我。写一首诗

把自己,推销给春天

好一个推销于春天的诗人,作为一个的勤作春播守望麦田的守望者,用他的执着坚守,用爱与快乐,不动声色地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春天,诗如泉涌的时光里,不少刊物平台几乎每天都有兴民诗的消息及不一样的诗篇发表,让我目不暇接,留览尽读。

  当然,在转身回眸的同时,无论是在他的“十字路口”到“人生的街巷”,从“夜火”“粮仓”“门号,烟火”,再到“一个现实主义的早晨”的组诗里,都不难看到兴民辗转川渝之间,依赖自我修炼和吸沙成珠,完成抒情到现代的蜕变。从沉思内敛的诗歌里,我目击的诗歌,从诚善的诗歌到关注自身受众,都看到他拼命创作的勇气。诗人用生活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在观念的自我更新同时,挥汗如雨地写出自己的诗篇。

而今,网络的发展已经模糊了文学的边界,而兴民经住了时间的考验。我认为,兴民能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把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多变的生活源泉中採取动力,在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无数可能的领域,为自己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和灵感。这是兴民文学艺术价值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在多变的世态里清晰的自我认知。

在“站立起来的影子”一诗里,我看到一个从容不迫在黄昏里散步,在音符里歌唱的实力诗人的站立。看到一个诗人把“旧木箱”“旧琴”“旧书”“旧鋼笔”等都弹成了新琴,弹成飞升的语音,把自己包容的视线和情感,观物思怀安放在平实不浮躁毫无夸张恰到好处且有无限张力的语境里。

何为语境?

语境”一词最早是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最初指两种情况,一种指说话人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另一种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

在兴民的近期写作中:在“十字路口”“人生”“夜火”“粮仓”等组诗里,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生活很深的苦味,在字里行间里,我几乎嗅到他的社会身份意识和民间情怀。

在我的印象里,兴民他似乎是一个生活的潜水者,老沉寡言,作为诗人,在枯燥有味的语言活动之中,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写作者,但在喧闹的繁花世界里,他用平实的记忆素描,在他深藏心底的情感世界里,在独有的语境里,得到不断升华,并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思的空间。如他的近作:“在成都,在锦官城,最安逸的事就是写诗”里,他以一组古香古色的诗,写景抒怀的语境,写出了今天的繁华和时尚的节奏与广袤的情感天地,更写出诗人身临其境的内心喧泄。喜欢在虚构和隐喻世界倘佯的兴民,在不可复制的语境里,表诉了内心爱的故事。

  当然,这一切,都与兴民扎实的文字功底有关,诗人在不同的地理历史空间,观物思怀,由此及彼的想象,隐喻,对比,独白。我仿佛看见一个成熟的诗人,坐在庄严肃穆的大殿前面,心灵在历史光影中流连忘返,不断拓展。他的旧时光,旧风景,文字都披上了一层变位敲碎,美的组和的结晶体,这是源于诗人的文学底蕴。我在他的诗歌中读到了一种的湿潤的隽秀,更读到太阳的诠释,剥落的不止壁画的氤氲语境,诗人深陷爱的苍茫中的无垠紫气。

孔兴民语言诗性的魅力

刘雪燕

 德国著名诗人、作家杜尔斯.格林拜恩说:“诗人用来不断撬动世界的杠杆就是其想象力,即赋予对象以生动性和形象性的才华。”阅读孔兴民老师的诗,我感到他的诗,如杜尔斯.格林拜恩所言,因丰富的想象力而显得格外生动和形象。其例子举不胜举,譬如《古墓》一诗,“落凤坡,静得能听见/拉弓的声音”。又譬如《在春天的草丛里,跳蚤忘了起跳》一诗,“敲击,没敲破黑夜,敲破了黎明/翻开诗集,跳出一只跳蚤”。

孔老师的诗,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语言运用非常到位,可谓炉火纯青。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诗句,“风吹动,一场华丽的死亡/银杏园又到了最美的季节”。用“华丽”修饰“死亡”,准确而诗意地写出了银杏树林在秋天树叶变得一片金黄的自然景象,给人的不是萧瑟、悲凉,而是美。在《下雪》一诗中,有这样一句,“下雪,一条街被冻得,寂静无声”。其修辞色彩,赋予了语言诗性的魅力。

最后想说的是,孔老师的诗很耐读,这不只是因为其语言功底好,更是因为其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夕阳照着佛塔,也照着水泥地/都是阳光,感觉迥异”,这是《赞美你时,你已听不见》一诗中的诗句。同样的阳光,为何让人感觉迥异,只因为照在不同的事物上,一是佛塔,一是水泥地。照在佛塔上的,让人感到辉煌,庄重。而照在水泥地上的,则被人漠视,任人踩踏。特别喜欢孔老师《一场雪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这首诗,诗中有这么一句,“等了千年,才看见魔鬼白了根头发”。善与恶,美与丑,长期共存,辩证法就是这样,我们深深感到了诗人的无奈。再看《你的声音来自,那些永久的沉默》,“倾听夜的寂静,听见你,穿过广场/走进历史博物馆,相同的结果,不同的经历/一切,被陈列在过去/有些事,可以不去想,却不可忘记/人类并不擅长汲取教训/你的声音来自,那些永久的沉默”。这样深刻、尖锐的声音,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令我们灵魂战栗。

孔老师的诗有两千多首,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读到老师更多更好的诗歌。

在生活诗意里有质朴甚好的境界

一一孔兴民诗歌鉴赏简析

文/李明利

孔兴民,四川诗人,家居成都。读他的诗歌作品,令人深感广泛涉及人生哲理、社会现实、自然景观等各个领域,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孔兴民以上这组诗,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气质,他上述发表的这一系列诗歌作品,打破了传统形式的束缚,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他的诗歌充满了意象的运用和隐喻的表达,以及生动而富有张力的语言,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思考和共鸣。如他的《他们说的不是废话,就是谎言》等系列诗作:
田野和远山渐渐消失,黑夜再黑
也隐藏不了光。茫茫夜空
两颗星,看似亲密,却相距遥远
距离,制造了假象
一场漫长的学习,学会了相面
透过丑陋,看到美好
极有可能,看到的还是丑陋
看自己,看得最不准
用动车的速度,读完一首长诗
开头和结尾,在同一个车站
没人告诉你真实的想法,他们说的
不是废话,就是谎言
灵魂,有的会腐烂,像肉体一样
有的不会,永远不会
黑夜里,紧随那些不朽的灵魂
走过了诗的坟场
《你怀揣着伤痛,整日游荡在荒凉的纸上》
好冷,那条熟悉的蛇,已被冻死
咬你的,是另一条蛇
思想再直白,也能写出让人难读懂的诗
把乳房塞进一些人的眼睛
他们在讨论杜尚倒置的男用小便器
若能彻底摆脱语言的束缚
诗就不再是诗。天空会落下真正的雪
用非虚构的光,才能把黑夜照亮
诗江湖成了生意场
咬你的蛇现出了原形,冷笑着
你怀揣着伤痛,整日游荡在荒凉的纸上
《诗经》还是那部《诗经》
只要语言存在,一切都会卷土重来
《黎明的阳光中还燃着一盏灯》
远方的起伏,是柔软的山脉
还是坚硬的海浪
河流在燃烧
佛塔和十字架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鹤的鸣叫突如其来
天空中的阴影,深邃而明亮
一条银色的鱼飞出波光
落入语言的网
黎明的阳光中还燃着一盏灯
它想把白昼照亮
《这月夜,我被一条明亮的河灌醉》
七月的早稻田,稻子已成熟
每一粒,都像你一样饱满
活着,就是为了成熟。谁来把你收割
已回不到,那个拼命生长的年代
年轻,不是让我感到拥有世界
就是让我感到一无所有
风是微风,掀不起稻浪
把一个故事的结尾留给明天。这月夜
我被一条明亮的河灌醉
《秋》
火车停在,星期一的下午
倾听秋,忧伤的萨克斯
刺穿窗户玻璃。唯一的乘客
还未下车,就已上车
咖啡里没有情节,情节里有咖啡
风掌控着飘落的节奏
却不知道,谁是最后一片落叶
不幸的事还没有发生
我们就提前痛苦。如果你能
紧紧握住时间的指针
你就是,那个唯一的乘客
因此,在孔兴民的诗中,他常常以微妙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生活、爱、人性等主题的独特见解。他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邃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探索。他的作品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有时甚至带有对社会的坎坷和人生经纬度现象具有探讨,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值得一提的是孔兴民的诗歌作品,在新颖创作中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溯,他善于以现代的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来重新诠释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得他的诗歌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更具独特的魅力,读起来帖进生活令人沉思:
《向左是大街,向右还是大街》
解不开天空的纽扣,云没穿裤子
树下,站着个剃光头的诗人
一盏灯,照亮另一盏灯。向左是大街
向右还是大街,蓝花楹在凋谢
拒绝重复使用,从前的诗句
白昼是新的,黑夜也是。相同的感觉
消失在手指的停顿中
让所有人都能读懂,或读不懂
不必理会昨天的自己,将他囚禁
废墟,一种啤酒。你的解释
并不荒诞。我们为什么,没有猛兽的力量
又为什么,没有翅膀
从缪斯手中滑落,听觉和陶器
同时破碎。诗人扎堆的地方,更无诗意
看透别人,被别人看透
不想听假话,也不想听真话
《你的声音来自,那些永久的沉默》
又一个熟悉的人,被死神带走
活着的,依然众多。他是谁?她又是谁?
这个世界,越来越陌生
倾听夜的寂静,听见你,穿过广场
走进历史博物馆。相同的结果,不同的经历
一切,被陈列在过去
有些事,可以不去想,却不可忘记
人类并不擅长吸取教训
你的声音来自,那些永久的沉默
《留下一片阴沉的天空,乌鸦飞走了》
留下一片阴沉的天空,乌鸦飞走了
每天仍有人死去,城市必须消化的悲痛
被死亡勾引,一朵玫瑰,坚持要凋谢
看穿追名逐利和及时行乐的谎言
茶杯落地,没有碎,不是高度不够
烟囱充满了笔直的幻想
活着,平淡无奇。热衷于用虚构的故事
纠正这种感觉。还喜欢
把人分成几类,让他们去对号入座
赞美不是吹捧,赞美人行天桥,赞美路灯
赞美火车,也赞美平淡的爱情
对爱你的人说吧,咱们去看场电影
《荒野的春天》
春天的阳光,照暖了荒野
落叶林,集体醒来
一棵杉树,没熬过冬天
死了,还站立着
那些佼佼者,时机一到
就会大放异彩
黑暗中的隐士,不求家喻户晓
除了它自己
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藏身洞穴,黑暗的齿
啃食着白昼
用声音表达真实的自然歌手
每天能填饱肚子
就很幸福
一只白鹳,在陈词滥调里
失去了翅膀
漫步在荒野的春天
总能拾到
一些新鲜的句子
《阳光照亮的地方才是白昼》
阳光照亮的地方才是白昼
室内再明亮,也是黑夜
修改一条河,它流得太心急
犹豫很久,才删去两个字
并非使用不当,只是有些碍眼
柔软失去修饰的对象
最后选择了石头
把醉鱼草留在河岸上
河岸就有了故事
到处弥漫着成熟的气息,我听见
孟屯河谷最安静的地方
有什么在行走,也许是只金钱豹
独自行走在它的孤独中
窗台,影子的床
睡眠会让你暂时离开这个世界
一双眼睛,还未忘记
我们,就像两种不同的动物
偶然相遇,对望
然后,各自掉头离去
这些诗歌作品很接地气,以其思想深邃、语言精练和艺术表达的独特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孔兴民的诗歌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触及到人性的深层次,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对于欣赏孔兴民的诗歌,我们应该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感知中国诗歌的创新寓意,像下面这些诗作,都赋予自然、旷野、生命和生活内涵
真情简洁的抒怀和流露:
《巴郎山的风里,还有风》
眼前飘过一片白,高温烧出的瓷
裸露的背。忘掉眩晕
记住了那片紫色和耀眼的金光
雨中的孟屯河谷,向日葵依旧在行走
随它们去寻找阳光
坐在火车上穿过巴郎山的苍凉
长夜只有一杯咖啡
枯瘦的手搅动出丰腴的滋味和诗行
厌倦了文字的诗人,更像诗人
风最清楚,飞絮想去哪里
想象力,被拔去了羽毛
虚构的火车将被遗忘,反反复复地听
巴郎山的风里,还有风
《雨季》
雨季,天天下雨,潮湿的思绪
开始野蛮生长
四壁,像缺乏阳光照射的诗句一样苍白
雨季的文字,写在开裂的土地上
全枯死在水里
屋角的蜘蛛,没有思想,它毫不在乎
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网
也看窗外,看一个人在雨里行走
伞遮住了她的脸,无瑕疵的美都来自想象
想象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真实到
能叫出她的名字
儿时的天空,飞满了燕子。好像从前
没有雨季。肯定有
从前的雨,都下在了遗忘中
《废墟》
我知道,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不过,这个荒草丛生爬满藤蔓的黄昏
就是用来浪费的
失去太多,就成了废墟
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没有屋顶
最后建成的,总是最先被毁
我拒绝赞美腐朽、没落、颓废和死亡
却被暮色笼罩的残垣断壁所吸引
一片金色的野花,油彩般的美
幻想一起走进夜的死寂
在废墟中沉沦,燃烧,化为灰烬
然后,奇迹般地获得新生
《不用祈求,春天会如期而至》
被一条河引到一个地方,四周全是树
高的树,矮的树
掩埋落叶的不是泥土,是新的落叶
听不见的钟声,在远处的塔顶闪着光
冬天的花蕾,图解着我们的梦想
一片洁白的羽毛,告别天空,悄然落下
诗的流放地,陌生的自己,在寻找
石头遗失的翅膀
书写者,总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却不问,有多少人需要
大地给河流的,不止是力量,还有方向
背对昨天,才能面对明天
不用祈求,春天会如期而至
《青龙湖》
地铁,缩短了驷马桥与青龙湖的距离
我竟想乘坐马车
青龙湖,远没有想象的大,也足够容下
一片蓝天,夜里的一轮明月
漫步湖边,在芭茅草长得最茂盛的地方
我遇见了一位诗人,不是诗圣
诗圣在时,锦官城还没有青龙湖
有了,诗圣已不在
不是诗圣错过了一湖水
是青龙湖错过了一首能代代相传的绝句
谈笑间,想喝酒
他说青龙湖就是一壶酒
是与不是,我们都有了几分醉意
暮归,乘坐马车的我,还在来的路上
如此前冬天,孔兴民去了云甸,同成都的候鸟们一样到了冬天,纷纷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云甸属四川凉山州会理市,那里气候温和,虽早晚有些冷但阳光充沛。从成都去云甸乘坐动车到米易,再乘坐汽车到云甸仅五个多小时车程,步入乡村,面对大山、山谷、农家小院稀疏房屋、小河流水……当别人游山玩水时,唯独孔兴民在这里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却有感而发收获了数首诗。如其中一首《云甸的冬天》,他这样写道:
大货车拉走,冬季最后一批收获/甘蔗地,甜的不只是甘蔗/只能想象,夏天的芒果树。阳光越强烈/那些阴影,越像黑夜/从记忆里飞出几只乌鸦,粗糙的叫声/贴着标签。它们反复出现/山路边的黑山羊,咀嚼着我的强迫症/一种黑色,吞噬了另一种黑色/山坡上,一棵棵桑树,晒着太阳/它们也有梦,开花结果/冬天就是冬天,满眼新绿又怎样/都说,春天来得好早/只管享受阳光,火炮花正在无声地开放/木瓜就要成熟,成熟的还有思想/种草养羊,是人类改变了它们生存的目的/荒地的草,一眼看出,是野草/把冬天分行,行走在一首诗里/你的声音同样特别/走着走着,迎春花开了。天空深邃/遥远的故乡,还在下雪
还有近期,我们读到孔兴民以下的这些诗歌,都呈现出颇好的生活感悟,哲理思索和意象组合:
《六月》
休止符里,长满鼠尾草
六月杂乱无章,指尖在琴键上
寻找着倾诉的声音
低音区,一条河流出了黄昏的心情/
儿子消失在父亲节
风从荷塘吹来,夸大的距离
被嗅觉缩短
心灵想飞向天外
把高音区最后一个键,留给了
六月,归途中的你
《等你出现,像等一个并不存在的人》
神秘处,曾见你一闪而过
等你出现,像等一个并不存在的人
在夏天写冬天的诗
诗里,雪不停地下,把黑夜覆盖
来吧,寻找我的兽
过期的安眠药,开始发挥作用
灯光,越来越模糊
被疼痛叫醒,我知道
你来过了,用你不可驯服的野性
咬碎了夜的坚硬
《我必须用清晰的语言和她交谈》
寒冬用朦胧的语言消灭了直白
把一切隐藏。向世界
撒下一张网,不会一无所有
彷徨的城市,灵魂想离开肉体远去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骨感替代不了丰乳肥臀
在一种感觉中出现,在同一种感觉中
突然消失,去向诡异
没留下一丝可寻的痕迹
不喜欢她的捉摸不透
却迷恋黑夜和纸页上的似有似无
拥有的,不一定需要
除非死亡,谁也不愿放弃
潮湿的空气在耳畔尖叫
我必须用清晰的语言和她交谈
然后,等什么从天上掉下来
综上所述,孔兴民的这类诗作信手揀来,言简意赅,新颖感人,无矫揉造作很接地气,在生命体验生活的诗意里有质朴甚好的境界。总之,他的这类似诗歌还有很多,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系列,读来亲切流畅,脍炙人口,清新明快,豁达旷远,令人身临其境,充满了大地情怀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每月十五&十五和弦◆孔兴民诗歌分享会专辑
69
每月十五文学社 主办

顾问  林文询  张新泉  牛放

编 委 杨光和每月十五文学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