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

 老沔城人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


  曾看过一个很让人深思的问答:

  “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

  “因为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

  医生在医院看多了生老病死,当孩子身心不健康的时候,平凡、平安地活着都是奢望,怎还能给孩子加太多的期望呢!

  正是医生接触了太多生病的孩子,他们才真正明白健康才是王道,孩子能健康平安就是家庭最大的幸事,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所以医生们普遍对孩子比较佛系。

  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不断呼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恐怕到了最糟糕的时刻,家长再不重视就晚了。”

  老师对养孩子比较严厉,期望值高,因为他们经常面对与培养太多优秀的孩子,自然也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最优秀的孩子靠齐。

  但是,那些最优秀的孩子是有概率的,是从弟子三千中拔出来的!

  而老师自己或某个家庭一般都是一两个孩子,是家庭的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五十,但优秀的概率是从全社会来看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社会需要全方面人才,文化课成绩只是一方面,如果我们老师或家长都只盯着这块儿,严厉要求孩子争上游,势必是焦虑与失望的!

  而过度焦虑的父母,正在毁掉下一代……

  有的将过高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可以突破父辈的阶层,实现跃迁。

  有的攀比心作祟,不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一味地期待孩子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成为佼佼者。

  父母期望越高,越卷得厉害,孩子负荷越重,父母越焦虑。

  孩子越来越不堪重负,畸形发展,却并未得到真正重视。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

  “一定程度的焦虑如果饱含爱意,那么过度的焦虑,就等于诅咒。”

  大部分是平常孩子,父母本应该平常心,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过了头,反而可能背道而驰。

  作家周国平曾写过一句扎心的话:

  “家里养的花自-杀了,遗书写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独缺少阳光和爱。”

  是啊,许多父母所谓的为你好,不是让孩子成为想成为的最好的自己,而是控制孩子成为父母眼中的最好的自己!

  养育孩子,是一个逐渐放手,做减法的过程。

  父母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

  很多孩子心理出问题的原因,就是父母从小密不透风的严密管理。

  这种管理让他们不能试错,不能面对风雨,不能茁壮,不能自主,一旦经历现实落差,便容易崩溃。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一段失败的经历,一个疼痛的记忆,经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才能真正激发内在的力量,让你觉醒。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强大。”

  痛彻心扉的经历,才是智慧觉醒的最重要因素。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教育最难完成的事,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愿并热切追求知识的人。”

  任何人的劝阻,都不会让一个人大彻大悟,真正能让人如梦初醒的,只有经历,吃亏,后悔,和受伤……

  孩子自己不经历艰难求索,不觉醒,恐怕父母一厢情愿地给,他们也接不住。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有收有放,最后逐渐放开手,让孩子经历失败、面对痛苦,他们才能学会自主飞翔,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不要妄想把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大人。

  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他自己才是导演和主角。

  父母不要轻易地越界,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李子勋说:

  “中国人对孩子的家教需要有三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做好,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尊重他人。”

  父要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默默给予爱与支持就好。

  正如曾仕强先生所说:

  “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能越来越好,那么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你看你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好,那么他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你要知道,有个词叫心想事成,心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心向阳光,肆意生长!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