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首岁月》序

 山东阿滢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琅嬛新作

     甲辰春日的一个上午,我正独自在编辑部修改书稿。一位老者推门进来。我抬头一看,来人是我的老领导高振兴先生,跟老先生已有几年没见了,他的到来让我非常兴奋,我赶紧放下手头的书稿,到茶桌前给先生泡茶。

     他说写了一本书稿,想让我帮忙出版。我更感到惊讶了,高振兴先生已是米寿老人,还能写一本书,真是让人敬佩!

     20世纪80年代,高振兴任市民政局局长,我在民政局下属一家单位工作。1986年,我被借调到市民政局,参加《新泰市志》民政部分的编写。那是1949年后第一轮编修县志,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写到1984年,时间跨度大,资料又少,于是便到省图书馆、省档案馆、泰安档案馆等地查阅资料。当时还没有复印机,查到的资料要用手抄录,因而《民政志》的编写工作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市民政局在市机关招待所包了一个房间,既是工作室,也是休息室。当时我23岁,刚刚来到新泰,人生地不熟,有时晚上无聊,便到局长高振兴先生家聊天。一位是局长,一位是初入社会的毛头小子,无论是年龄,还是地位,相差都很大,但我每次去高局长家,他都热情相迎,给我泡一杯香茗,陪我聊天。当时一般人喝的都是茉莉花茶,高局长给我泡的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现在想来,当时泡的茶应该是龙井。

     一次,他给我说起了他的老师。他说,那时他家里穷,每天中午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吃饭了,他回家也没有吃的,只好留在学校里。老师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便时常接济他,后来干脆让他住在学校,晚上和老师通腿儿。说到他的老师,他满怀感激和敬佩。

     我问:“您的老师这么好,他是哪儿的?叫什么名字?”

     他说:“我老师是上庄的,原来和我一个村,都是沈村,后来沈村分了好几个村。先生叫杨乐成。”

     听到这个名字,我激动起来,因为他的老师竟然是我的外祖父。外祖父民国时期毕业于新泰师范讲习所毕业,先后在沈村、刘官庄等地任教,后来因病英年早逝。

     得知他的老师是我的外祖父,他感到诧异,马上问:“你姥娘现在身体怎么样?”

     我说:“我姥娘身体很好,她常年住在我家里。”

     外祖父病逝后,为了让我母亲继续上学,舅父放弃了学业,辍学回家,和姥娘一块供母亲读书。母亲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母亲对姥娘和舅父心存感激,每年都把姥娘接到我们家住大半年的时间。

     第二天,高局长夫妇便去我家看望了我的姥娘。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恩师杨乐成》的怀念文章。几十年过去了,他还不忘师恩,不由地让人心生敬佩。

     《民政志》编写工作结束后,我回到了原单位,和高局长的接触也少了。后来,他调任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了市领导,工作更忙了,我更不便前去打搅他。但对他多年来对我的关心照顾,一直念念不忘。

     2007年,高振兴先生来到我工作室,拿出一部书稿,是他写的回忆录《深秋回眸》,让我为其作序,作为先生的晚辈和曾经的部下,我怎敢僭越,坚辞不就。无奈先生坚持,又见先生态度诚恳,只好勉为其难,心怀踹踹,写了一篇感想,置于书端。后来,他又出版了《深秋随想》,还编了一本《家庭影集》。

     老干部退休后,撰写回忆录,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不但能给子女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并不是只有名著才有出版价值,每一本书都有它的自身价值。首先是有文化传承价值,作者的子孙后代会以作者为荣,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前辈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人,是一位积极向上的人。作品的出版会对后辈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做族谱的收藏和研究,许多家族都请我帮他们编修族谱,有时查到一位先祖的一首诗或者一本文集,都会欣喜若狂,为有这样一位先祖感到骄傲。其次是社会价值,许多回忆录中都会写到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事件等,因而,这本书就具有了史料价值,史学家的笔触及不到基层,许多国史、地方志不曾记载的一些事情,而往往在个人回忆录里可以找到相关的线索,这些回忆录就可以补充国史、方志之不足。因而,可以说,民间出版的许多书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高振兴先生出版了《深秋回眸》《深秋随想》,再加上这本《回首岁月》,可以组成他的人生三部曲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期待着高老振兴先生的下一部著作的问世!

     是为序!

     2024年4月20日于浙江舟山普陀区朱家尖风景区金沙度假村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题字

《十二家》系列

《散文十二家》

《诗词十二家》

《诗人十二家》

《书话十二家》

《书画十二家》

《文艺评论十二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