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慕容恪去世后,前燕为何会在3年内彻底崩盘?积重难返无人可制衡

 老易说史 2024-05-24 发布于湖南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迅速崩盘;汉武帝去世前,西汉差点崩盘;隋炀帝上位后,隋朝迅速崩盘……这些政权的崩盘其实不算啥,兴衰起伏是很正常的嘛。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政权的崩盘核心在于一个“迅速”,前一段时间还纵横天下,没过多久就日子过不下去了,这种突兀感、反差感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在十六国时代,类似的政权其实也有很多,基本上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等等都是这种情况,前一秒还威风凛凛,后一秒就立马被人胖揍致死。今天咱们要来讨论和分析的是前燕,它在护国柱石慕容恪去世后三年,就迅速拥抱了死神,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前燕,其实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一度是桌面上的最大赢家。尤其是冉闵屠羯之后,胡人对手被冉闵帮忙清除了一大部分,而汉人在巨大的民族冲突之中几乎一边倒地依附了汉化程度极高的他们。这个牌面上明显好于前秦和东晋那样的新兴政权,无论是人口还是政权的成熟度,还是几十年来亲汉的好口碑,慕容家都算是在这乱世中,更有希望第一个摸到终结乱世命门的政权。但很遗憾,他们最终成为了前秦和北魏崛起的垫脚石。

遥想当年,慕容家的奠基人慕容廆极具开创性地成立了诸多汉人特区,采取了各地豪族大姓统领各地流民的决策,随后吸收了大量汉人红利。

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于是推举贤才,委以庶政,以河东裴嶷、代郡鲁昌···

在这样良好的共生基础和环境下,慕容氏和汉人豪强士族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为了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前燕的官僚系统中,汉人占比非常之高,汉人也为前燕的扩张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当年石虎大军围剿羽翼未丰的慕容家时,慕容皝自己都尿了,最开始率敢死队突击赵军拿下一血来提升士气的便是河间豪族刘佩。还有渤海大族封弈早就是慕容廆的机要处处长,后成为慕容皝的国相。更有韩寿成为了慕容皝的司马,裴开、阳骛、王寓、李洪、杜群、宋该、刘瞻、石琮、皇甫真、阳协、宋晃、平熙、张泓等并为列卿将帅。

慕容儁灭掉冉闵后称帝,前燕政权的班子成员七人中,仍然除了慕容恪之外,有六人是汉人。

以封弈为太尉,慕容恪为侍中,阳骛为尚书令,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张希为尚书右仆射,宋活为中书监,韩恒为中书令,其余封授各有差

所以,那些说如果没有冉闵屠羯,北方汉人就会被种族灭绝的人,仔细看看,很多汉人在前燕都活得好好的。

其实五胡乱华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会选择性地任用和庇护一部分汉人的,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统治北方那广袤的土地,而不是要杀光那片土地的原住民汉人。只不过,慕容家与汉人的合作共生在那个时代是一枝独秀的。汉人不仅在前燕中央担任了要职,在地方也分别担任长吏,像汉人如此比例担任官僚的情况,在整个五胡时代20多个政权中堪称孤例,几乎所有的华北士族都有过与慕容氏合作的经历。

但是,随着前燕的发展越来越好,相当于利益蛋糕越做越大,汉人在慕容家得到的分红也会急剧增加,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慕容家愿不愿意任由汉人势力进一步壮大?二是如何去满足前燕官僚系统的利益分红问题。

345年,慕容皝为了开拓税基把牧牛租给贫家,让出了皇家田庄和林场给其耕种,公私八二分成,自己有牛的七三分成。看看这个税收比例就知道,慕容家因为财政支出暴增,急欲薅羊毛的心态昭然若揭。所以,大家永远不要觉得队伍越大越好,摊子大了,资源匹配永远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以牧牛给贫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无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大臣封裕当时就立马指出,这个税收比例太高了,容易出问题,要进行温和和长久税收制度,鼓励老百姓勤耕细作,锅里有了,碗里自然就有了。(原文很长,就不附上了)

封裕在这次上奏中,其实核心就是提出了要开源节流。开源是指要把还没有利用起来的流民生产力赶紧利用好;节流则是指出前燕的官僚机构已经出现了臃肿冗余的情况。

慕容皝也是一代人杰,立马就罢掉了所有苑囿并官赐耕牛扩大税基,随后裁撤了大量的冗余公务人员。

百工商贾数,四佐与列将速定大员,余者还农。学生不任训教者,亦除员录

也就是说,慕容家最早意识到慕容家可能出现的“肥胖并发症”人是慕容皝。慕容皝这种壮士断腕的及时止步式改革,是非常伟大和难得的。因为这种裁员、减税的改革和生态净化,一般都是很得罪人的。慕容皝能够在自己在任期间,把这种得罪人的活都干了,然后把一个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摊子交到下一任政府手里,这样的领导人在历史中说实话不多见。

正是因为慕容皝在临终前,给前燕政权动了一下这么一次保健手术,所以前燕政权的基体一直保持了很好的健康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慕容儁时代。

慕容儁称帝后,甚至相当直接地采取了彻底的汉化帝制。什么专门管理胡人武装的大单于台,没有了。不管是汉人还鲜卑人,还是其他胡人,全部出任汉式官职。别在官职、称呼上搞胡汉矛盾了,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都是不分彼此的大燕子民。

那么问题又来了,难道慕容儁就不担心收养的汉人会突然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而对他们鲜卑人反倒清算吗?慕容儁精着呢,他取消大单于台这个机构,本质原因是冉闵之乱后,六夷部落在失去羯族这个核心凝聚点后都返乡了,河北大地就剩鲜卑和汉族这两大人口基数大的民族了。团结六夷的专属机构单于台没啥太大意义了,不如取缔了还可以给汉人一种情绪满意。在实质性的军事管理上,前燕还是实行胡汉分治的,类似于后世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制度。

总体来讲,在缓解民族矛盾上慕容氏做的确实相当棒,终前燕一朝也未看到剧烈的民族矛盾。

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慕容鲜卑反客为主,以小众去统治大众,有些BUG是避免不了的。你的体量小,就必须把大量核心岗位拽在自己人手里,得培植和拉拢大量自己人去防范、制约更大体量的外人才行。后世的蒙古和满清也皆是如此。

所以,354年,慕容儁开始大规模的分封诸王一口气分封了23个王,并将兵权几乎全部收到了慕容贵族手上。鲜卑贵族开始出任各地大员,出任刺史的时候必兼将军之号,既管民,又管军,总统地方军政。之前在东北老家时由汉人豪族士族担任的州牧开始全部被鲜卑贵族取代,即便还有汉人州牧,也基本不再授予将军军号。那么之前的汉人革命元老怎么办呢?用高级别的虚职养着呗,如封奕、阳鹜等就被封为太尉、司空给圈养起来了。反正,不能给你们汉人太多武装实权。

360年,慕容儁去世,慕容恪开始执政。这个时候的前燕形势一片大好:既没有胡汉矛盾,又没有军功派的野心反噬,当家人还是让所有敌国势力瑟瑟发抖的军神。

可是,极其吊诡的是,在慕容恪执政期间,前燕举国和谐、欣欣向荣。但在他死后仅仅三年,前燕亡国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问题其实就出在慕容恪执政期间过于温和和宽容,滋生和纵容贪污腐败、圈地藏人等政权必死癌症。

史载,慕容恪刚一走人,前燕的财政就立马告急了。

燕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国之户口,少于私家,仓库空竭,用度不足

为啥前燕病变会这么突然呢?尚书左仆射悦绾上书说是因为慕容恪施政太过于宽和,国家人口都被私自藏匿了。没有人口,哪来的税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和兵士的粮饷都快发不出来了,财政部门居然需要去赊账贷款去发工资。这事还不能公之于众,不能给敌国机会。但一直拆东墙补西墙地瞒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得赶紧彻底清理诸王荫户,尽还郡县!

暐仆射悦绾言于暐曰:太宰政尚宽和,百姓多有隐附。今三方鼎峙,各有吞并之心。而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殚尽,委输无入,吏断常俸,战士绝廪,官贷粟帛以自赡给。既不可闻于邻敌,且非所以为治,宜一切罢断诸荫户,尽还郡县!

啥是“荫户”?就是我们现在的黑户人口呗。这些人都不在你国家的“生死簿”上,你国家拿啥去收他们的个人所得税?

问题是前燕的黑户问题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之严重?道理其实跟满清八旗子弟的腐败堕落是一样的,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社会运转的一些深度规则,这里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其来龙去脉。

当初,慕容儁在分封诸王的时候,也跟宗室们耍了个心眼。这家伙不光防汉人,也防着自己人。慕容儁分封诸王的时候,玩了一个虚拟概念。比如西晋那些分封王爷们,有封土、有官吏、军队,所以他们每年都会有一笔稳定的封地收入。但前燕诸王是虚封,并无实土,也因此并没有封地的定期收入。

这就相当于,慕容儁这个董事长让一帮宗室勋贵去挂职各分公司的总经理,却剥夺了人家的分公司效益分红权,还是让人家拿死工资。这就搞得前燕的王爷们心里很不爽了,所以他们便动用了自己手里的兵权去夺回自己的封地效益。诸王都开始在主政地方的时候去侵占国家的户口将其圈入军营的控制和保护,每个慕容王爷都有着数量庞大的“营户”。“营户”就相当于明朝的“军户”,他们把当地的军队伺候好就行了。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前燕的各分公司总经理都争相接私活了,接下来的活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往总公司报。而且你们入总公司的账,可能要收你们十个点的费用,挂靠在我们这里,八个点甚至六个点就给你们安排了。你们自己选吧。

慢慢地,恶性循环,前燕中央的财政收入就被无限截流了,纳税户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你们哪来的财政收入嘛。

慕容恪死后,悦绾上疏后被慕容暐安排专办此事,朝野震惊,随后居然清查出来了百万级别的私藏人口!

暐纳之。绾既定制,朝野震惊,出户二十余万

但是,老规矩,你断别人财路就有人断你生路,悦绾马上就死了。怎么死的?《资治通鉴》中说是累死的,《晋书》中说是被慕容评整死的,大家自己去辨别,窃以为,悦绾极大概率就是被干掉了。

悦绾之死同时也昭示了前燕已经是积重难返了,没有人可以救得了前燕了。因为悦绾不是一般人,他是慕容氏的鲜卑本族,还是超级革命元老。338年时曾带兵一千喋血孤城的击败了李农的三万围城;351年进攻河北冉闵时担任前燕总司令;358年又作为前燕代表去受降并州壁垒……可就是这么一位功勋卓著、位高权重的鲜卑自己人因为介入前燕的反腐,就迅速而离奇地死去了,其他人还敢、还能挑起这个担子吗?

自古以来,反腐反贪的事情有且只有掌握绝对权力、无上威望的人杰才能推行下去的。就前燕来说,慕容儁之后,有且只有慕容恪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这位功高无二的前燕战神、太宰才能让那些手握兵权的慕容勋贵们温顺下来。遗憾的是,慕容恪一生太过厚道宽仁,对前燕蛀虫过于包容,从而导致前燕错失了动手术的良机。

史载慕容恪为将不崇尚威严,专以恩信御人,不爱使唤大伙。有时候还偷偷释放犯罪的军人,用贼人的首级去帮忙掩盖。这就导致慕容恪的部队看似纪律松散,但从来都不出乱子,因为将士们对慕容恪都是死心塌地的。

可问题是,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你慕容恪选择了当一个好好先生,下面的人除了对你慕容恪感恩戴德外,其余便毫无敬畏之心了。反正对其他人犯了错,慕容恪也会包容、宽恕我们的。慢慢前燕就变成了“只有慕容恪在乎的事才是事,慕容恪不在乎的事都不是事”的生态环境了。

其实像慕容恪这种好好先生的领导,危险是很明显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嘛,管理很多时候就得刚柔并济,唱一下红脸再唱一下白脸才行嘛。你作为一个大领导,一味地当老好人。整个系统就不会有感恩之心了,大家都念你慕容恪的好就行了,跟国家和组织有毛关系呀;然后在好好先生的包容下,整个官僚系统的骄纵情绪将迅速爆棚,咱们明目张胆地吃黑户又怎么滴,反正大领导慕容恪不会把我们怎么样;慢慢地,前燕的整个官僚系统就变成了除慕容恪外谁也碰不得的毒瘤,我们只认慕容恪,他都没把我们怎么样,你们凭什么?你们算老几?不服我们就干呗!

所以,即便是悦绾这样的元老去清查诸营荫户,也会被安排意外死亡的。因为你不是慕容恪,我们不需要买你的账,慕容恪都没动的事情你就不能动。

咱不是指责古之遗爱慕容恪什么,但前燕的命运确实只有他能拯救,而他也确确实实没有出手。要拿他和我们伟大的丞相诸葛亮相比,他或许在这一点上输分是非常严重的。

那为什么在慕容恪在世期间,前燕的局面还属于波澜不惊呢?但一当慕容恪去世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呢?因为慕容恪在世,那些腐败分子还是感念慕容恪的恩情的,不会太没底线。但慕容恪一走人,他们觉得他们不欠谁的了,谁来都不好使,我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悦绾被搞死后不久,尚书左丞申绍再次上疏(原文也很长,也不附录了),同样直指前燕当时的重症:中央皇室掌握不了高级官员的任免权;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完全失效;公务员队伍庞大且惯性摸鱼;军队管理混乱到谁都插不进;官场的奢靡、攀比之风蔓延得十分厉害。但是,根本没人搭理他。你就使劲哔哔吧,不要逼着大家弄死你就行。

看到这,相信大家都知道前燕为什么在慕容恪去世后就迅速不行了吧!慕容恪是个好人,也是一个能人,但他就跟我们现在很多单亲父母一样,在该对孩子扮演恶人的时候没有选择阶段性地做一个恶人,最后导致这个孩子无可救药。前燕上下无人不爱慕容恪,但是恰恰是因为只爱、太爱慕容恪了,而默契地选择不爱那个国家了。没有了慕容恪,他们只爱他们自己。

掩卷遐思,真的希望广大朋友们去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爱恨、善恶、是非、恩怨,这些东西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它们都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比如惩恶就是扬善,去伪就是存真,真爱过才有真恨来;比如商鞅变法逼着想要安居乐业的百姓去战场流血,就不是他对秦国和秦民的真爱;比如冉闵为了实现私欲、打击政敌而颁布《杀胡令》,就不是他想拯救汉民;比如慕容恪宽厚仁慈,就恰恰是伤害前燕最深的那一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