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上常用的保健穴 - (上)

 空谷幽兰80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其实,武侠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是借鉴了中医经络穴位的理论。

虽然,它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夸张,但人身体上确实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穴位。


穴位,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来治疗疾病。

据统计人体经脉上有362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

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

其实,在众多穴道里有10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有助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风池穴:风池穴常被称为“明目醒脑穴”。

因为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学习、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

感觉头昏脑涨的话,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风池穴的位置在枕骨下方的两侧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脖子后边,把我们手的大拇指、中指放在头的枕部两侧,拇指轻轻往下滑动,大约到耳垂齐平的位置就会感觉到两边有个窝窝,这就是风池穴。以拇指由轻到重按压风池穴20-30次,随后用双手拿捏颈后的肌肉20~30次,可沿着风池穴向下一直拿捏到大椎穴(低头时最高的骨头),这样反复推拿按摩2-3组,时间为5-10分钟左右,不但能缓解疲劳,明目醒脑,还可以防治颈椎病。


中脘穴: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因为婴儿从脱离母体开始,就只能靠从体外获取食物来补充营养物质。

如果脾胃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就指出:“胃气为养生之王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所以,养生之道应以调养脾胃为先。

而中脘穴便是调养脾胃的要穴,它的位置在人体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方约四指的地方。

脘,空腔也。

“中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

饭后30分钟,以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进行圆周运动,做3~5分钟,可以有助于健脾和胃。

在临床上医生也常利用中脘穴帮助病人治疗胃病,如对于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钟,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

所以,中脘穴又被大夫们称为“万能胃药”。如果出现胃胀、胃疼等不适的时候都可以经常按揉此穴,当然,如果病情比较重或者发病比较频繁,还是最好去医院找医生诊治。


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一大奇穴,它的作用主要是有助于男子藏精、女子蓄血。

中医认为“男子以精为本,女子以血为源”,精和血都是人体的元气,如大树的根基,所以通过按摩关元穴可以培元固本,强身健体。

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关元穴能调节内分泌,让身体的代谢速度增加。

关元穴的位置和中脘穴在同一条直线上,也是人体腹部,前正中线上,只不过它是在肚脐下3寸处。

睡觉前仰卧在床上,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持续5-10分钟,由轻到重,直到腹部有酸胀发热感即可。


- 完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