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泻心汤,外台茯苓饮治疗胃痞案

 中医林佳明 2024-05-16 发布于广西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2059天。

2024.05.16我在钦州跟诊林师记录丨万倩雯,北京中医药大学

男,44岁。


主诉:胃胀1周于2024.04.26就诊。


现病史:1周前出现胃胀,于当地行胃镜检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今来就诊。


刻诊:胃胀,嗳气,打嗝多,饮酒多,早起时口干口苦,偶有反酸,无胃痛,二便调。

舌红,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细。


辨证:厥阴病,寒热错杂,夹水饮。


拟方:半夏泻心汤,外台茯苓饮加减。


姜半夏20g,黄连6g,黄芩片10g,干姜10g,党参20g,炙甘草10g,陈皮30g,枳实20g,茯苓30g,白术20g,大枣15g,中药7剂,日一剂,水煎服。

05.06二诊:胃胀、嗳气较前稍减轻,口干无口苦,无反酸,舌红,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沉细。


上方加砂仁15g,厚朴20g,中药7剂,日一剂,水煎服。

05.15三诊:胃胀明显减轻,偶尔打嗝,打嗝后感觉舒适,嗳气减少,舌红,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沉细。


上方炙甘草30g,加蒸附片15g先煮1小时。

中药7剂善后,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胃痞,口干口苦、舌红、苔黄为上热,胖大齿痕舌,沉细脉为下寒,寒热错杂,六经辨证为厥阴病,方证属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予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患者胃气虚,夹水饮,上逆,症见打嗝,嗳气,合外台茯苓饮,用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祛湿,补胃虚,用枳实、陈皮行气运脾,祛水饮,攻补兼施,健胃利饮。

二诊患者症状减轻,且黄腻苔退,显现出原本太阴脾虚寒,里有水饮证的表现,加砂仁、厚朴以加强健脾祛湿,下气消痰;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再加附子以温太阴,增强胃动力,以助化水饮,炙甘草加量取厚土伏火之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