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榜书书写技巧揭秘,老司机偷偷告诉我这五条经验

 山阴芥子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榜书的教材确实很少,网上和实体店想买到相关的资料,相对困难一些。榜书是楷书的“扩大化”,写好榜书最重要的两个素:一是笔力的功夫二是空间的掌握,对于结字技巧章法运用,可以借鉴其它的楷书字体。

《书论》有述“小字难以宽绰,大字难以紧密”。这句话归根到底就是阐述大楷小楷空间的关系,关于榜书的笔法和空间,很少有人“专项”出字帖一一举例。

图片
图片

笔者有心做这件事情,平时的归类总结了一些资料。如果单单靠一篇文章来把它讲清楚,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涉及到篇幅,理论描述,视频细节的分析,短文的形式是无法讲透彻的。

十三届国展的到来,写大字和写榜书的朋友,再三发信息让我给一些思路。我整理了一下,认为重要的部分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限于个人的水平问题,一定有错漏的地方,请用挑剔的眼光来阅读这篇文章,有价值的地方“”起来用,无价值的地方一抹而过。

图片
图片

第一:榜书首先是空间的问题,“窟窿”一定要小

榜书的字径比较大,通常用在题写匾额,书写街招,所以它有一些基本要求。其一是厚重,能撑得起建筑物的“排面”;其二是不容易辨识,过度变形,柔滑线条,所以行草书显然是不适合的,这一点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提及的“厚重”,便涉及到线条的质量和结构的空间感。所以我们尽量把它写的紧密一些,窟窿一定要小,计白当黑,露白的地方,密不容针。看下图例字,特别是这个“楼”字,挤压内部的空间,形成了山崖的陡峭感,把力量感凸显得更加明显。

图片
图片

第二:榜书也要具有书写性

没有掌握到笔法的技巧,大字很容易呆板,榜书的大线条,如果没有加以自然的流动性,还不如选择电脑刻字。

榜书毕竟是书法的一种,也是通过毛笔来完成的。既然是毛笔书写,笔锋的运转,起承转合的“笔路”,自然要呈现出“锋现”,无论是好毛笔和坏毛笔,毛笔的尖尖始终是存在的,那么行笔时露锋藏锋,笔尖尖的“驶转”是加强书写自然的最好的呈现。打点发力也好,凌空起势也好,“小尖尖”的运动,可以使整个结体灵动起来。

图片
图片

第三:线条的内涵

榜书写得好,其重要原因之一线条的质量。线条过于直白,直来直去,一定会缺少内涵,单字太大,点画的每一笔都会看得很清楚。如果点画没有丰富的变化是很难表现出内在的质感。线条是点组成,点的曲直变化,点的线形方向,组合成横撇竖捺等笔画。例如,横竖可以利用“俯仰平”“向背”来处理,我们进一步把“俯仰平”“向背”进行细化,把一个横画进行多种变化,这也同古人所阐述的千里阵云”相吻合。来看两个例子,会更加直观一点。

下面这个果字,一个平横,平衡里面采取“俯仰平”的变化,线上层保持平行,线下层如“阵云”,这样是不是多一些变化呢?似乎这样会耐看很多。

另外,这个“荘”字,每条平横,线的上下都有不同的区别。懂篆刻的朋友一眼就可以看出,一边光一边毛糙的金石气。其实局部也是借用了篆书的用笔

图片
图片

第四:榜书的结体,穿插避让非常重要

为了让空间更具变化,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组合,结构同结构之间的配搭,穿插避让一系列的技巧都是为空间服务的。紧密的结字离不开这些实操技巧。具体细节内容比较多,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下面两个字,部件和部件之间有机的结合,你避我让,其目地就是为单字整体来服务,从配合中来分清主次,谁配合谁?谁让谁?这里还是有一些技巧,由于篇幅的原因,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但这两个例子,应该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希望能把观者搞懂。

图片
图片

第五:“大小小大”的结体变化

大小配,小大配,这些都是常用的技巧,图片很直观,一看就懂。看例图,掌握结构的布局,不能太拘泥于传统,过于拘谨,便缺乏创造力。

下面这个“吟”字,本身是左右结构,我把它变成上下结构,如果不细心观察,会忽略这些变化的细节。

图片

图片

关于榜书的创作,笔者也有一些心得,榜书的创作和行草书一样,对“块面感”的要求是非常大的。如果一篇作品,从头写到尾,一定会给人压力和沉闷感,所以块面感的安排尤其重要。榜书只是一种字体,他是书法中常用的字体但不是“主打”的字体,利用榜书来创作,一定要在“配方”上下足功夫。笔者写了一件示范作品,利用“大小配”的技巧,榜书配小楷来增加一些看点。作品还有一些地方要“推敲”,请大家批评指正!四海拱手!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