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麻钩藤饮,一张治中风的“拿手方”!古往今来,好戏不断

 南亭梦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说中医医案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好看的,惹那么多人喜欢。

我说,读医案,如观戏。若说人生如戏,那么用中医药治病的故事,就是这戏里最出彩的一折。

因为,这里充满了思辨,充满了济世情怀,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那现在我想说的,就是用古方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的故事。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基本构成,是天麻9克,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18克(先煎),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图片


它能干啥呢,就是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来吧,我现在就给你讲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54岁。

怎么回事儿呢?一天前,他在外干活,十分劳累。干完以后,他就想喝点酒,解解乏。

可是啊,他这个酒喝完,就开始头晕,迷迷糊糊的。

难受怎么办?他早早就睡下了。

熟睡到半夜,他就要起身上厕所。结果往地上这么一走,坏了,右下肢立刻酸软乏力,咣当一声,整个人跪倒在地,根本起不来了。同时呢,他神志还比较清楚,说话也算利索,但是脑袋晕晕乎乎,两支胳膊上的肉,还抽动不已。

这可怎么办?家里人闻声赶来,快速将他扶起,送往医院。

到医院以后,这个患者的情况愈发不容乐观。右侧下肢完全瘫痪,口眼歪斜明显。

刻诊,患者脉象弦滑而略沉,舌苔薄黄而微腻。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天麻10克,钩藤15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黄芩10克,山栀12克,牛膝30克,杜仲30克,桑寄生18克,珍珠母40克(先煎),僵蚕12克,胆南星12克,石菖蒲10克,郁金15克,鸡血藤60克,乳香没药各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诸证息平,下肢活动正常,头脑清晰,五官位置不再歪斜。这时候,原方不变,带药10剂出院继续巩固。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6年的《北京中医》上。

现在,我们简单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此人的问题非常明确,是中风。

患者发病之前,先是身体劳累,接着又饮酒。这么干,带来的结果,多半是气血逆乱。而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逆乱,是患者发作中风的主要因素。

中风,分中脏和中经。神志清楚的,是中经,神志不清楚,是中脏。此人发病当时,神志一直很清楚,可见是中经络了。

中经络这个情况,有一个特别多见的证型,就是肝肾不足,风阳上扰。医案里这个患者,就属于肝肾不足,风阳上扰。

怎么知道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患者腰膝酸软乏力,表现为下肢的痿弱。患者发病当时右下肢酸软乏力,不能走路,跪倒在地。到医院后,右下肢几乎完全瘫痪。同时,就诊时脉象沉,主里虚。可见,这是肝肾不足的典型写照。

另外,患者就诊的时候,脉弦。脉弦,主肝气失和。肝肾不足,肝气失和,在这里也有了写照。

图片


那么,说肝肾不足,到底是哪方面不足呢?说到底,就是肝肾精血不足。肝藏血,肾藏精。人到四五十岁的时候,肝肾精血不足日渐显露,肝肾不足的问题就随之出现。精血,属阴。精血不足,则阴不制阳,所以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这个问题,其实患者早就应该有,只不过程度很轻。但是经过他劳累后饮酒,这么一折腾,坏了,它的程度就加剧了,所以患者发为中风,头晕目眩,不能自持,口眼歪斜。有的,语言还会不利。

当然,就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他脉滑,苔微微黄腻。可见,患者是有一点痰浊在。

所以,这个患者的病情,就可以理解为肝肾不足、风阳上扰,加上痰浊阻络。要想治疗,就是补益肝肾,平肝息风,化痰浊而通络。

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天麻10克,钩藤15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黄芩10克,山栀12克,牛膝30克,杜仲30克,桑寄生18克,珍珠母40克(先煎),僵蚕12克,胆南星12克,石菖蒲10克,郁金15克,鸡血藤60克,乳香没药各10克。

这个配伍,你仔细看,其实就前面所说的,天麻钩藤饮的加减运用。

 由于患者病根儿在于肝肾不足,所以用牛膝、杜仲、桑寄生来滋补肝肾。尤其是像桑寄生,是滋补肝肾精血的常用药。滋补肝肾以后,再治标,来平息肝风,所以天麻和钩藤用上去,平肝风,石决明则平肝潜阳。黄芩和栀子,用来清热。如此一来,风阳上扰的问题,就得到基本解决。牛膝,除了补益肝肾之外,还能引血下行,这个对平肝风也有好处。

接下来,再用珍珠母、僵蚕、胆星、石菖蒲、郁金、鸡血藤和乳香没药。其中胆星、菖蒲、郁金用于化痰热。僵蚕祛风通络。鸡血藤、乳香、没药用于活血。珍珠母,则进一步安神。

你看,这么一有来,困扰患者的问题就基本全解决了。

读者朋友,这就是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的一个简单案例。说到底,我们需要对天麻钩藤饮有足够准确的认知。

这个方子,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患者多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形成的机制,就是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它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可以说,这是治疗中风证属肝肾不足、风阳上扰证的常用方和代表方。

好了,关于天麻钩藤饮的应用,我就说这么多。类似的医案,还有很多很多。就像我开篇所说,这类医案,越看越有意思。你去细品其中的细节,会发现很多一致的东西。这些一致的东西,就是规律。而符合规律的东西,就是科学的。我们在体悟和总结这些规律的时候,能感受到快乐,能体会到中医的智慧和思辨之美。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