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军老师医案集:经方读书与临证碎金录(二)

 华煌中医 2024-05-16 发布于福建

1:慢性风湿性关节疼痛兼头痛便干者可以用舒筋立安散+大黄治疗;

如果以头痛为主要目标时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大黄;头痛而兼肩胛酸痛者可用五苓散加葛根。

2:鼻塞而肩胛酸痛者用葛根汤+川芎、辛一、黄芩、桔梗。

3:月经量少而兼头痛者可用当归四逆加吴生汤。

4:顽固的偏头痛用五苓散加川芎、白芷,效佳。亦可以用半白天麻汤加川芎、白芷,疗效仍属斐然。

而对于肥胖或阳热体质患者的顽固性头痛或兼有高血压者,用防风通圣散合二陈汤亦有极好的疗效。

5:清上蠲痛汤可由以下几类结构:

(1)下气、缓和、降逆作用的为麦门冬、甘草。

(2)作用于头部而通行气血的川芎、白芷、菊花、蔓荆子。

(3)发表袪风除湿的羌活、独活、苍术、防风。

(4)散内寒而温中的当归、细辛、生姜。

(5)清解里热的黄芩。

6:有时候单纯的肩胛酸痛而为兼内热、上冲时可以用葛根汤加黄芩、川芎。

7:水毒证,心脏动悸,呼吸困难,足部的倦怠麻痹感及浮肿为目标的处方为九味槟榔加吴茯汤;转方为桂苓丸及苓桂术甘汤加牡蛎。

8:对于红斑正在扩展而又呈湿濡性质的湿疹,消风散有良效;

对于伴有明显口渴感的荨麻疹患者,可以用十败汤加石膏;十败汤宜用于大而发红、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荨麻疹,如果皮疹较小,看上去血色与皮肤相同或苍白者无效。

9:抑肝散乃逍遥㪚去芍药、姜、薄,再加上川芎和钩藤而成。本方对神经过敏之肝气亢,易怒、性情急躁、不寐等神经兴奋状态有镇静作用,以左胁、腹部的拘挛为目标;

另外对于肌肉振颤、痉挛以及患脑血管病之后的长期性的需手脚颤抖、挛急、情绪烦躁紧张者亦可使用;常规加入陈皮半夏及芍药、厚朴;并且对于由于烦躁而致的失眠亦有良效;

本方还可以治疗无名高热及佝偻病。本方的腹证多为软弱,状态一般,纳差而血色不佳,腹部动悸以脐左侧至心窝部明显,而且服龙骨、牡蛎等药疗效不显者。

10:三黄泻心汤可用于治疗长期的烧心感和胸部憋闷;有时用此方再加栀子、黄柏还可以治疗热性体质的便秘。

11:对于神经性斜颈可以用抑肝散合芍药甘草汤再加厚朴,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厚朴。

12:白塞氏病可以用温清饮加连翘,或者加一仁、连翘、柴胡、甘草具有确切的疗效。

13:五苓散+川芎、白芷之所以能够很快的治愈较为严重的三叉神经痛,是因以"霍乱、头痛"用五苓散为依据,并将霍乱理解为猛烈的烦躁闷乱状态而引申为该方方证的。

14:对于百方治疗均不能获得疗效的顽固性气喘有时以干、湿性质相反的小青龙汤与麦门冬汤合方使用反而获得意外的良效。

15:生姜泻心汤可以用于空腹时泛酸、烧心而胃痛者,尤其对于以不停的嗳气为主要表现者具有良好疗效;

旋覆代赭汤证与生姜泻心汤证近似,但前者更为虚弱,热象(即芩、连证)不太明显,且有便秘的倾向,当然,有时虽然没有便秘甚至腹泻仍可应用;

而生姜泻心汤除了腹鸣突出、大便多稀溏或易腹泻之外,另有芩连等湿热证的表现,尤其是可以表现为消化道炎症性分泌亢进如大量泛酸、恶心呕吐等;

但是对于烧心和嗳气用生姜泻心汤无效时,有必要考虑用旋覆代赭汤来治疗。

16:对于婴儿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泻一般投以人参汤治疗而屡有效验,有时亦有参苓白术散的治疗验案;

但是如果上述方法均为无效时可以考虑用葛根芩连汤抑或甘草泻心汤反而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7:弛缓性体质而贫血、虚冷、胃内停水、容易疲劳,且有浮肿而头晕头痛、腰酸而小便不利者为当归芍药散体质。

18:葛根汤加羌活防风可以加强对于头痛及颈、肩疼痛的治疗效果。

19:治疗甲沟炎(瘭疽)特效方:五物大黃汤:大黄3、川芎5、桔梗、甘草各7、地黄10;

同时辅以鲜蛋疗法:取鲜鸡蛋一只设法在其一侧打孔,将患指入其内,然后将患臂举高超过眼睛的高度上方,如此静置四十分钟以上甚至一个小时左右,往往一次即可治愈。

20:四物汤加羌活、防风、防己、胆草叫做四物龙胆汤,可以治疗暴发火眼

21:芍药甘草汤+当归、大黄名四顺饮,主治血热便秘而脉实者;或加地黄,治疗肠胃燥热下血者。

22:桔梗汤+紫菀、贝母名四顺汤,主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咳嗽甚者加杏仁。

23:对于出现眩晕、恶心、头重、耳鸣及头面部轰热感的患者,有时单独予以三黄泻心汤常常有快捷的疗效,而含有此处方并且搭配有行气、和血等药组的女神散一样可以用于此病的治疗。

24:对于虚冷性质的眼睑缘炎(局部发痒、复视等)用神效黄芪汤(黄芪5、蔓荆子、人参、陈皮各3、芍药4、甘草2)确有神效;

此方原治:两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或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睛痛不得近手。

25:三黄泻心汤可应用于伴有颜面潮红、烘热感和不安感的出血症,但是出血时宜冷服,如果服用刚刚煎好的热药,反而会马上导致出血加剧。

本方中的大黄,比起泻下作用,其更为主要的治疗目的在于疏导炎症和充血状态,宜以此为着眼点来加减使用。

三黄泻心汤对于眩晕、失眠而烦躁不安兼有心窝部痞塞感或便秘者有良效,尤其是那些肤色浅黑或偏黑无论胖瘦,但是其腹诊不弱或偏于充实有力,情绪容易激动或发怒者有良效。

但是对于肤色偏白,但腹肌如绷紧样紧张便秘而足冷的严重失眠患者,用本方再加栀子,有捷效。

26:四逆汤+乌梅、花椒名温中汤,可治蛔厥

27:身体健壮的鼻窦炎患者用葛根汤加大黄石膏方有确切的疗效。

28:半夏泻心汤+花椒、乌梅即椒梅泻心汤,虽然此方擅长于兼具蛔虫病的治疗,但是临床当中却不应以蛔虫的有无作为此方应用与否的标准或依据,而且事实证明此方对于一些服用半夏泻心汤等常规方药疗效不佳的胃病却具有良效。

29: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效方是小青龙汤或加石膏汤,但是在临床上也常有服用此方亦不能有效时,往往用与之相对的麦门冬汤却能发挥意外的良好局面。

而运用麦门冬汤的思路是将咽中如有物梗塞当作咽喉不利,将频繁的打喷嚏流鼻水看作大逆上气;而且麦门冬汤不惟只是用于频繁的打喷嚏,还对于缠绵不愈的气喘,给予各种常规处方均告无效时用之,常常可以打开局面。

并且,麦门冬汤这张方的伟大疗效还不止于此,常常用于治疗顽固性的声音嘶哑,还用于因感冒而咳嗽至甚、痰粘而不易咯出、声音嘶哑、咽喉闷痒而干燥者,用麦门冬汤加紫菀、玄参、桔梗,常在服用此方后的两天之内,症状即可显著获得缓解或者消失。

30:经方医学对于症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及对于方证的延伸和引申性的归纳是非常经典和充满智慧的。

比如常将小青龙汤的方证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如果在鼻部就是清稀的鼻水,而如果表现在眼部则又为流眼泪,如果出现于口腔内则又为唾液增多症

若是发生于气管则可为清稀的痰液和咳嗽及气喘;若是㽵胃则又会成为所谓的留饮症而出现心下痞满;若是在肠道又会表现为腹泻或腹鸣、腹胀及腹痛。

若是发生在关节则又可为肿痛;发生于肌肉或者皮肤又会表现为水肿或者荨麻疹,此亦即所谓的溢饮;如果我们能够以此作为思路的导向,我们将会发现经方医学的神奇和伟大,也将会真正的感受到经方医学的震撼和不朽!

而且像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例如我们还可以将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引申理解运用于水肿的患者、精神忧郁的患者、代谢亢进的患者等等。

希望我们可以沿着这种理解方法更加的深入下去,拓展开来,举一而三反之,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