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写作中窥到心灵的运作,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想法少一点依恋,少一些批判

 大侃说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爱丽丝.门罗说:我没有一天停止写作,就像每天坚持散步。当你在写作,也就理解了这段话。

写作会改变你的内在,内在会影响外在,包括容貌。可以把急躁的性格写到缓慢,可以把易怒的情绪写到平静。喜悦就会产生。

虽没有天天写,但一年也有300篇,大约30万字。我并不是追求量,而是不写作的时间里感受到写作的充实。你会在写作中记起遗忘,在文字中消融,让每天犹如新生。

我不想停笔,因为停不下。情绪需要出口,思绪在流淌。让它们以文字形式展现,看到另一个自己。

就像巴恩斯通说的:我企图发现我自己,这既让人着迷又让人难以忍受,因为我向内走的越深,我们自己便消失的越干净,直到我对一切,甚至对自己的存在都不敢确定。

他说出了我想说的,我无法用我的语言描述,巴恩斯通写出了我的感受,这也是读书的好处。你不是读别人的故事,而是从故事里看见自己。

我们总是认为了解自己。那只是表象。记得很多人对我说:我也想写作,但是太忙了。当有了但是,借口也就产生了。这并不是真实的自己,真实是去掉所有外在的束缚,你想做,就去做,总会找到时间,可以早起一小时,可以在孩子上学之后,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想法。

还有人说:我就是这样的性格。那么可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不说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变化才是宇宙不变的。我们属于宇宙的一部分。我们也在变化之中。

也不需要思考变化和不变,只是不断的探寻自己。反思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寻找认同?为什么抗拒批评?当不断的审视自己,那么也就找到了生命的内在本质。

写作是认识自己的途径,读书也是。读书是停留在知的层面,没有“道”,通过写作转化。在写作中让所思所想重现,并从中建立意识和头脑的缓冲。从一秒扩展到十秒甚至更长,直到不被想法主导。只是看着发生,而不被影响。

娜塔莉说:从写作中窥到心灵的运作,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想法少一点依恋,少一些批判。这和我的表达是相通的,其实也不是我的表达,只是读了不同书的整合。你也写不出新颖的东西,所有的观点都被写过。只不过通过写看见自己,通过读打开自己视野。去寻找我们已经存在的东西。比如平静,爱,自由。

每篇文章我用日期命名,每天看到时间在笔下流失,就有了紧迫感,不再虚度。在流失中思考收获,就有了成长。我们不能停留在昨日,但会通过昨日改变今日;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明日,但会通过今日,让明日充实。

看似每天在重复,每天也犹如新生。写作让重复有了新鲜感,在写作中学会寻找,抓住,拥抱,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