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定孩子一生的“黄金九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黑扭 2024-05-16 发布于安徽

Image

作者:遇见 · 主播:吉米

来源:中学生听书(ID: tingshu2018)

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Image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文·马歇尔说过:
“当我们种下的花没有我们预期的长得那么好时,我们不应该怪花,而是从自己的种植等方面寻找原因。”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当孩子的成长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时,我们要做的不应是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在孩子身上,而应及时反思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
若是一味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
父母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Image

01
Image

9-11岁,小学阶段:抓习惯
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被“懒”拖垮的孩子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他找了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了知识、能力、习惯三个方面的测试。
测试结果令他惊讶,随着年级的提升,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都有着显著提升,但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
由此他得出结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小学,而四到六年级是强化习惯的最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若是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则会受益无穷,对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有长远帮助。
若是还有很多坏习惯,此时也是改正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坏习惯可能就定型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之前带过的学生里就有很明显的2个例子。
小轩和小城是同桌,但两个人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习惯,都有着很大差距。
小轩上课时认真听讲,笔记记得很详细,遇到难题时也会积极发问,作业完成的又快又整齐,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三。
而小城呢,上课消停不了一点儿,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左顾右盼,作业写得特别慢,字还跟狗爬一样,根本看不清,成绩也是年纪吊车尾。
为了搞清楚他俩差异如此大的原因,我专门找时间去做了家访。
到小轩家时,他正在房间做作业,只是出来打了个招呼就又回房间了。
即使我和他妈妈在外面谈话,也没有影响到他。
小轩妈妈说,从小他们就在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纠正他的坐姿、字迹,教会他管理时间、分配任务等。
因此小轩的自律性一直比较强,他们也很相信孩子,在他学习时从不会随意进房间。
但小城家就不一样了,还没进门就听见小城妈妈吼着让他去写作业的声音。
在和小城妈妈沟通的过程中,平均5分钟她就要去看一下小城的情况,看是不是在偷懒。
小城妈妈说:
“小城小学开始时成绩其实挺好的,我管的也比较严,但是身边人都说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要让他玩,所以后来我就不太管了。

结果他现在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只想着玩,我真的很后悔。”
Image

克雷洛夫说:

“天赋如果无益于人事,必将一天天衰弱,天赋若被懒惰所左右,那么再旺盛的事业心,都没有任何指望。”

即使再聪明的孩子,若是不懂得控制自己,长期懒散,也只会积懒成笨,滑向堕落的深渊。
要知道,好习惯的养成是很难的,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坚持。
坏习惯的养成却很简单,只需要一个自由的孩子和一对放纵的父母。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若没有良好的习惯,是难以面对外界的吸引和诱惑的。
目光长远的父母,早就教孩子做到了这3点,养出优秀自律的孩子。
1.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经常练字,提升卷面整洁度;认真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勤于思考,遇到问题主动求知;定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热爱阅读,拓宽认知的范围。
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更加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小学阶段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多一点,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与他一起读书,帮他养成阅读习惯。
3.坚持运动,塑造强健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完成一切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出门走走,散步、打球、登山等,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压力,让他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Image

02
Image

12-14岁,初中阶段:多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对很多家长来说,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就有无数的抱怨:
“敏感、叛逆、难管、不听话,不和家长沟通,动不动就离家出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青春期就是孩子一切问题出现的根源吗?
并不是,教育专家陈瑜就曾说过:
“不要把孩子的问题甩锅给'青春期叛逆’,不是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

如果他的个人成长没有被压抑、内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与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那他还有什么叛逆的必要呢?”

之前曾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

上初中时他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和朋友约着去网吧,一玩就是一宿。
这就导致他白天上课时根本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就此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只能是打骂他,试图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
但他当时正是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非常讨厌父母的这种打压教育,他们越是不让他玩,他就越要去。
他说,当时的想法就是:“大不了再挨一顿打呗,有本事就打死我。”
但突然有一天,父母不再和他硬碰硬了。
他们只是做好饭,然后叫他吃饭。
饭桌上也不再谈论他的学习,只是谈论着近期遇到的趣事。
时间久了,他反而不适应了,甚至开始反思自己。
他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我就是觉得打你骂你也没用,你反而更叛逆。
我也想开了,成绩下降就算了,只要你不学坏就行。”
结果这之后,他反而开始改变了,因为他感觉到了这种转变中暗藏的父母深沉的爱。
他不想自暴自弃了,不想让父母失望,想变成父母的骄傲。

Image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到: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

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即使他们表现得再坚强、再高冷,也不过是面上的伪装,他们的每一次远离,都是为了靠近。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只有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理解和陪伴,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作家饶雪漫说过: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陪他们做好这3件事,才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1.学会控制情绪。
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应该教会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厌学情绪,还是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积极的去应对和解决。
2.锻炼抗压能力。
初中的压力虽然大,但还没有高考那般巨大。在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是最合适的,教会他面对失败,不惧挑战,只要努力了,即使不成功也是一种成就。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和毅力去对抗未来更大的风雨。
3.懂得处理感情。
青春期春心萌动很正常,父母若是过度干预,反而会促使孩子为了反抗父母去早恋,影响学习。
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谈谈,告诉他早恋的危害,让他明白最好的感情是双方共同努力去达成目标,若是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再谈也不迟。

Image

03
Image

15-17岁,高中阶段:懂放手
不懂放手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提问:
“你怎么看待父母那些'为你好’的行为?”

底下有个扎心回答是这么说的:

“当他们以不要和坏孩子玩为由,赶走了我最好的朋友时,我失去了友情;

当他们小时候不管我把我丢在老家,高中却突然把我从爷爷奶奶手中夺走时,我失去了亲情;

当他们强逼着大学刚毕业的我,嫁给那个他们认为的好男人时,我也没有了爱情。

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在他们的手中被肆意玩弄,若有来生,希望永不相见。”

哲学家弗洛姆说:

“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在这种充满控制欲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成长为积极阳光的孩子。

他们可能表面看起来正常,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
看过一则心理咨询师分享的案例。
来访者是一个高中女孩,曾经好几次爬上学校的天台。
她的父母带她来做咨询,结果刚坐下就开始吵架,内容是“什么是幸福”。
父母的回答是:“吃饱穿暖就是幸福。”
女孩一下就崩溃了:
“怪不得你们总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原来你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可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让你们平等尊重地对待我。”

她说完后,父母直接反问:

“我们哪里不尊重你了?我们民主的要命,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决定,你还想要怎样?”
女孩说:
“你们是让我做决定了,可一旦那不是你们想要的结果,你们就会说服我改变,不过是名义上好听,就是假民主。

我早就知道了,所以给的都是你们想要的答案,但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不是我的生活。”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走的路,有自己想过的生活。

他们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也不是父母攀比炫耀的资本。
不懂放手的父母,永远养不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应该是给予他们建议,为他们讲清利弊,并支持他们的选择。
易中天的女儿上高三时,曾问过他自己以后应该选什么专业。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女儿:
“我虽然是博导,但你必须学会自己选择。”

哪怕女儿追问,他也没有给出具体结果,只是说:

“我的意见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体系’。

'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优势原则,创造原则,利益原则。

'三维坐标体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

参考这些,再结合你可能的考分,就能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最终,女儿根据他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同济大学的设计专业。

Image
作家安娜·昆德兰说:
“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不会爱孩子的父母,才想要掌控孩子,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做到了这3个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
1.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大学校园,了解大学的各个专业,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要给出结果。
让孩子根据自己兴趣去设定目标,这样也能调动他学习的热情,让他愿意为了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放手让孩子大胆试错。
人生那么长,错了又何妨。孩子犯错并不可怕,那是他们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错误,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3.放手让孩子独立生存。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终究是渐行渐远的。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为他遮风挡雨,而是教会他独立生存的能力,包括基本的洗衣、做饭等,也包括与人沟通、为人处世等。让他在离开父母后,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Image

《海边的卡夫卡》中有这么一段话: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拥有愿意为他们改变的父母。
点亮“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把握住这“黄金九年”,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