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堂诗歌写作课的启发

 胡艳杰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昨天晚上我们第二次跟着阳阳老师学习写诗,这次阳阳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十二月令图中的四月图。

阳阳老师先是带领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图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让我们自己认真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写下来,写3句话即可。这让我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地观察人、物,即便是看见了,也像是没看见一样,心里并没有什么感受。“观察”这样的能力真的太稀缺了!作为老师,应该教孩子们如何学会观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阳阳老师提醒我们要看到古画的细节处,比如,撑伞的两个童仆在对话,水阁里有两个人在向窗外望,一只锦鸡卧于虎石之上。只有看到了细节之处,你才会发现名画的生动之处。

接下来,要罗列出至少2个与作品相关的问题。观察了古画之后,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是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内心与看到的事物产生连结,充满好奇心地,用编故事法、提问法、假设法去深入思考。

细雨蒙蒙,锦鸡安稳地立于虎石之上,为什么不跑?

水阁中的两个人在看什么?

撑伞的两个童仆在说些什么?

哪有什么正确错误之分,你只需要把看到的写下来,想到的“虚构”讲述出来。可以虚构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创造出一个特殊的文学世界来。

不必把诗歌写得多么美妙,关键在于敢不敢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创造性表达。3句观察,2句提问,1句感受,就能创作出一首诗来。对于低年级、初学诗歌的孩子来说,321”这样的诗歌创作模式非常容易上手。

我在想,对于脱离生活,脑袋空空的学生来说,找一些名画、漫画,让学生在观察或是演绎之后写一段文字,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此外,凡是有插图的课文、古诗,我们要引导孩子认真观察、讲述故事,有利于孩子背诵诗歌、理解课文内容。

观察一幅图,就好似精读一篇文章一样,要走进场景中,与人物对话,或是成为画中人,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像这样训练,时间长了,我们才能培养出观察能力,感受力也会随之提高,写作时就不怕无话可说了。

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花花老师,和授课老师杨书奇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