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而为人,最重要是事情是要记得修行

 悅來閲好吧 2024-05-17 发布于黑龙江

Image

人生很短很短,但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很长很长,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人生的重点,没有找到一个积极的人生的意义,我们是茫然的,无所适从的,一代一代在重复着。

千万不要化为异类 永失真性


离了这“三善道”之后就是所说的“化为异类”了,那就永失真性了,再也难以去闻经听法了。就是拎着你的耳朵都不起作用了。整个自性给遮蔽住了。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休行,但是实际上难操作了。

理上一个蚊子,一个苍蝇,一个蛇,一个猴子,一个猫,一个狗都有“佛性”,包含了所有的宇宙星辰,可是他的自性被障迷了,智慧不能开发了,不能进行一个积极主动的证修了。

Image

唯独人是修道最好的种子


唯独人,各种方面的因素是具备的,是一个修道的最好最好的一个种子。

《除欲究本》第一个故事就是董清奇真人云游的时候。一个姓吴的老人问,你为什么不修行?

他说我没根基,又有诸多恶习。

那个老修行说,人身就是根基,你还要什么根基呢?你要倘若是个驴,是个狗,是个猫呢,那才是没根基。你如今人身俱全,就算残了缺了聋了哑了,他也是个人身,更况且你根本没聋没哑,没瘸没跛,也没疯没傻,你还要什么根基呢?还犹豫什么呢,等什么呢?这是最最好的机会,最最好的基础。倘若这个人身都不能把握,那真的就是“今生错过,大道难遇矣”。


一朝错过 一世难求


人生很短很短,但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很长很长,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人生的重点,没有找到一个积极的人生的意义,我们是茫然的,无所适从的,一代一代在重复着。所以我们觉得人生很长,在挨日子。

倘若说找到这个人生的价值,要立定一个信心去修行的时候,你会发现罪孽太多了,根本不够,跑步都来不及,哪有功夫去说,哪有功夫去看那些外在的喧哗呢

而且倘若今生不努力,犹豫、徘徊、迟钝,一朝一夕错过,一年两年错过,十年、二十年错过,一朝起不来,你知道你去哪儿了?倘若今生阴德不够,落入到一个恶趣里面,那就永永远远没有机会了。

这个时候万般经典,万般的苦口婆心也不起作用了。就算是运气好一点,你功德大,福报也大,又落到一个人家里面,可是仍然是愚愚钝钝,喝了孟婆的汤,一切又重头开始,你怎么能保证你下一世的你是什么样子呢?是否能闻经听法呢?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我想跟大家说个道理,这个道理是说给修行人听的,对修行人的破迷及提升境界一定很有帮助。

我是一位“驱魔师”,专门从事清理扰乱人间的各种妖魔鬼怪。二十年来驱魔无数,也从中知道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灵界真相。我所揭示的真相完全不同于任何宗教的教义及经典所述,也绝不是我的感悟和推理所得,而是在驱魔实践中亲眼所见的真相。

何为“修行”?

真正的“修行”就是:你想修“出世间法”你的菩提心一发就会感动灵界,灵界一应立马就会有魔障来磨你,这些魔障是被你所发的菩提心感召而来的。这些魔障会想尽办法折磨你的身心,让你诸事不顺、烦恼加剧、身体不适等。你菩提心一发神佛能感知到,魔一样能感知到。

神佛对你的修行是通过点化促使你自悟;而魔就不一样了,他们才不管什么宇宙的规律,直接就对你进攻,想法打垮你。你这时就得奋起精神与魔障抗争,遇磨难能保持正气不向邪恶低头、贫困中不失骨气不卑颜屈膝、诸事不顺时能不悲观保持积极心态不断努力……在抗争中你的感知力增强了、你的阳刚正气出来了、你的身心经过磨练越来越坚强了。

你战胜了一个层次的魔障你的境界就提升了一层。在这期间,你不要寄期望于神、菩萨时时保佑你,修行主要靠自悟,佛、菩萨能在你非常危难时点化你一下就不错了,绝不可能显现真身来帮你把魔障消除,如果那样他们就不是佛、菩萨了就是魔了。所以自古以来大家看到的“修行人”多数都是命运坎坷、多挫折、多磨难、贫困潦倒的。。

大家看到几个“修行人”大富大贵的?就是这个道理。“修行”就是在除魔中提升境界。除“心魔”、除“外魔”;你除不了魔,魔就除了你!

所以说发菩提心立志修行的人是最可贵的,非大智大勇大舍之人不可。

可现在社会上,那些邪师和不明真相的人为了所谓的功德,以“普度众生”为名宣传鼓动大家都来入教修行,美其名曰“修今生、修来世”;“只要入教修行就会今生得福、来世上天堂”……导致了多少人身受魔障的折磨一生不得解脱。行善不等于修行,修行也不仅仅是行善。这是两码事。

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魔障不外乎两种,一种“心魔”,一种“外魔”。

对治“心魔”就要靠修行者自身坚定地信念以及正确的修行法门的引导才会有所成就;否则信念不坚定修行就会半途而废,没有正确的修行法门引导就会一脚踏入魔道,那就万劫不复了;所谓“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世着魔”呀。

对治“外魔”那是要靠天赋和悟性了。不是每个修行的人都有感知“外魔”的能力。这跟修行者的来历和被赋予的使命都有关系。感知外魔的能力和斩妖除魔的威力大多都是天赋的,后天的学习与修炼不过是加强技巧和熟练程度而已。在与“外魔”斗争的过程中,天赋的功能和力量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悟性。

“魔”有神通、有威力、更有万千的变化。在与“魔”的战斗中你如何识破它的变化,见到它的本来面目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任你法力再高,识不破魔的变化,迷在其幻像之中你就永远降不了他。你降不了魔,魔回过头来就会置你于死地。这是生死相搏的事,万万大意不得。

识破魔的千变万化我们叫“破相”,即破其迷惑人的表象,看到其本来面目。

我在降魔的中期阶段,有几次降魔失败而伤的不浅就跟这“破相”有关,好在在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破了幻境,才起死回生了。可是有多少修行人一生都没明白这个道理。就以为自己“天眼”所见就是真的,看不透“魔”的真身,使自己的法力无法发挥,从而被魔所乘。

“魔”所变化的幻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妖魔自己喜欢的形态。比如说“蛇”吧,它们很向往自己能成为宇宙中的龙,那么蛇有了魔力之后就很喜欢把自己幻化成龙的样子。另一种是,“魔”都是有神通的,他知道你信奉什么,你信什么神它就变成什么神。你信观音它就变成观音,你信太上老君它就变成太上老君……你天眼一照,“哎哟,这不是观世音菩萨嘛;这不是太上老君嘛 ”赶紧下拜吧。那好,你就拜吧,哪天把你害死了你还以为是佛菩萨接你往生了呢。

就像我现在的所见,往云层上“天眼”一照,看到的是一尊“正法天神”,威严且金光闪闪。我如果把它当真的话就应该对它顶礼膜拜呀,至少应该求它助我一臂之力来斩妖除魔吧。但是如果真的那样我就危险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里的“如来”就是本来面目。


你愿意走通天大路吗?


Image

当然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出家”这个概念,其实指的就是把心问明白的人,明白了人性的根本,明白了人生的宗旨,愿意去走这样一个通天大路的人,就是所谓的出家人。

出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的胸怀寄予天地之间,寄予永恒的宇宙之间,而不是放在一个渺小的,有沉有浮,有起有落的一个小局部之中。有了这颗大情怀,就是一个出家人,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根由,找到了亘古不变的那个真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