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偏瘫上下肢针法:

 中医夏青海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一针治偏瘫技术

取穴: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

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软瘫或是硬瘫,均是一针一穴。


部位和手法

取穴时令患者仰卧床上,针刺下肢穴时,侧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头向后约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头为起点,股二头肌肌腱上缘外取穴。

直刺,进针约7-10cm,进针后增速捻针,弱刺激,每捻针半分钟,停1分钟,共留针15分钟。

针侧下肢捻的同时,嘱病人患侧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内缘,取尺骨的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偏头侧约1.5cm外取穴,沿尺桡骨的上缘直刺,深约5-8cm。方法同下肢穴。

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以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依据。

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能干轻微体力活者;

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失扶拐杖行走;

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有改善,可独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

无效: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变化者。

体会

一般情况下,上肢穴进针后,患难与共侧下肢即可屈伸或见肌肉收缩或抬走;下肢进针后,患侧的上肢即可活动。表现为内旋、外旋、内收或抬起或见肌肉收缩。

总之,每针1次都可使患侧肢体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配合功能锻炼。一般要选择神志清晰,脑水肿已基本消失的病人进行针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动,个别病人治疗1次即可痊愈。

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年龄大小对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在针健侧的上肢或下肢尽力活动。以观疗效!

本法有取穴少,疗效快之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