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负责任的审稿人”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中州期刊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贵刊审稿人有病!”作者愤怒吐槽同行评审
谈谈“不负责任的审稿人”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在投稿时,你是否遭遇过 来自审稿人的不负责任的评价而导致拒搞?

“我正在审查EPFL计算机科学研究生院的申请,我看到许多申请人都有担任顶级ML会议审稿人的经验,我想知道如果同行评议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本科生完成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心去进行同行评议!?”

这是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的女物理学家Lenka Zdeborova在推特上吐槽顶会的审稿人机制。

你以为的审稿人是这些学界大佬,事实上其实是他们带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这仅仅是令我们深恶痛绝的审稿人的其中一种类型。审稿人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可谓不大,甚至是可以直接决定文章最终能否录用的。然而,就是这样手握生杀大全的审稿人,有一些却非常不负责任,常常令作者饱受其害。

比如:审稿一拖再拖,拖到不能再拖的审稿人。

有些审稿人,没时间审稿却还是接受了编辑邀请,结果很长时间都不审稿,作者辛辛苦苦写完一篇文章,投稿却迟迟没有结果,撤稿不是、不撤稿也不是,撤了稿,先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不撤稿,不知道还有等多久,眼看截止日期越来越近,这种卡在中间的滋味尤其难受。

再比如:有些审稿人,明明不是这个领域的,却要不懂装懂。

编辑邀请审稿人之前,往往会发送文章的摘要,如果审稿人是熟悉这个领域的,才会接受邀请。而恰恰有些“聪明”审稿人,不是该领域,却接受了邀请,最终提出的意见毫无可参考价值,而作者还要和这些人“迂回应付”。遇到了这样的审稿人,真是有理也说不清。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拒稿。

还有,喜欢让作者引用自己文章的审稿人。

一位作者投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简称 IJHE,SCI期刊)的稿件被拒,原因是没有引用该期刊足够数量的文章。

以及文章开头提到的:让学生审稿的审稿人。

编辑邀请的是行业大牛,大牛们身兼数职,平时忙的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审稿,于是稿子就被大牛交给了自己的学生。但是学生自己本身就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真的有经验和有资格给其他人审稿吗?这里面不乏很多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并且大有名气的大佬。

上述几类审稿人,虽然很不靠谱,让人生气,但是不论如何,他们在对待稿件时,还是以一个审稿人的身份正常审稿的,下面要说的这几种审稿人,他们可以说已经弃“审稿人”的身份于不顾了,他们在审稿的过程中甚至会“恶意审稿”——

审稿人十分粗鲁,并对作者发生了人身攻击的评论。
百般刁难,只为了不想让你的稿子过审。

对于不知名的作者,一律拒稿;对于行业内的大佬,一律通过。

剽窃高质量稿子中好的创新点,抢先发表。(这属于严重学术不端)

......

和这些比起来,像那种喜欢挑论文漏洞的审稿人,问题多如牛毛的审稿人甚至已经算的上是正常的审稿人了。

///遇到“不负责任的审稿人”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危害一,直接导致文章被拒。

遇到不专业、不靠谱的审稿人,很可能你在和他争论时,他不仅不懂你说的内容,还完全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处理。最后导致文章不幸被拒稿。

危害二:耽误自己的发表进程

遇到拖延症晚期的审稿人,拖个一年半载,那简直太耽误自己的发表时间了。

危害三:打击作者发表的信心(并不是因为文章不好)

如果文章写的不好,在与审稿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怕就怕审稿人也不专业,非但没有学到东西,而且还导致作者发表文章的自信心受挫。

///遇到审稿人的不负责甚至是恶意的审稿意见该怎么办?

发表在Peer J的一项研究针对46个国家、14个STEM领域共1106位科研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58%的研究者表示收到过不专业的评审意见。

甚至连Science 都看不下去了,在其官网公开吐槽那些奇葩的审稿意见。

1. “The phrases I have so far avoided using in this review are 'lipstick on a pig’ and 'bullshit baffles brains.’”看完这篇论文我真的想爆粗口。

2.“The author’s last name sounds Spanish. I didn’t read the manuscript because I’m sure it’s full of bad English.”这个作者的姓听上去像是西班牙人的,我不会读这篇投稿,因为我确定它的英语很烂。

3.You should look closely at a career outside of science.我看你们还是别搞科研了,赶紧转行比较好。

4."The first author is a woman.She should be in the kitchen,not writing papers"该第一作者是位女士,她更应在厨房做饭,而不是写论文

5.Reject – More holes than my grandad’s string vest!拒发,必须的!本文的漏洞比我爷爷背心上的洞还多

审稿人对于作者,就像是谜一样的存在。无论是单向匿名还是双向匿名,大部分情况下,审稿人的身份对于作者来说都是保密的。一般来说,现在大多数期刊都是采取的双盲审制度,审稿人和作者之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不会刻意刁难作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期刊采取单盲审,审稿人能够看到作者的身份,部分审稿人为了自己利益,而对作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遇到也千万不要生气,生气只会让自己难受。可以据理力争,严谨回复,同时保持礼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